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高手必备技能——提升系统思维

“有系统思维的人,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什么是系统?

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它包含了三个方面:要素、连接和功能。

比如,课堂教学系统,要素是学生、教师和环境,上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你会思考:教学环境中的设施、设备、工具是否方便舒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你很容易注意到眼前的“要素”,但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比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如何。

所以,观察力强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有智慧的老师会布置干净美观的教室环境;妥善处理关系,教师之间相互协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友爱……

什么是系统思维?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中。我们的学校、班级、家庭就是一个个系统,我们的行为活动会受到学校中其他人、环境的影响。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说:“所谓系统思考就是看见整体的修炼,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不是单一的事件,看见变化的形态,而不是转瞬即逝的一幕。” 

我们想要把生活过得好、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学会系统思考。

如何进行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有三个维度(方向):

1.广度——全局思考:是限于局部,还是统观全局?既要见树,也要森林。

今年6月中旬,浙江省特教指导中心组织了10多位校长到我校进行参观交流。一位校长好奇地问:你们学校的职业教育怎么有这么多课程给学生选择?她的意思是,你们怎么挖掘老师们的积极性呢?

提及教师专业发展,大多数管理者第一时间会想到培训教师。殊不知,培训这招顶多也只能撬动25%的绩效。

组织绩效管理之父吉尔伯特研究发现,影响组织绩效的大部分原因是组织环境引发的,组织环境对整体绩效的影响占75%,个体因素对整体绩效影响为25%。(见下图)

朗姆勒曾说过:“如果让一名好的员工和一个坏的制度、工作环境相抗衡,那么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恐怕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通过统计数据发现:“组织遇到的85%的问题都不是员工的问题,很大的可能是组织的环境导致了员工个体的问题。”

学校管理强调“赋能于人”,对于管理者而言,与其只是盯着提高人的能力,不如着眼全局,先把目光投向组织环境吧,看看我们是否忽略了组织的信息、反馈、资源、流程、工具、激励等要素。

相比较改变教师队伍的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管理者改变组织环境难度会更小。

行为工程模型强调管理者的推动力,把工作流程变简化,将每项任务细致分解,梳理关键环节,给教师提供必要支持,充分利用好资源,结合教师培训,实现学校绩效管理的持续优化。

2.角度——动态思考:

不能像刻舟求剑一样,只看到眼前静态的变化。每个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都是动态变化的,要从现在看到未来。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经常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希望活动参与者,每次活动都能够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获得更好的成长。

如何让一项活动效益最大化?我把组织一项活动的过程要素整理成下图。

每项活动的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思考能力”,是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要求你从一个系统的目标、整体结构和各种系统要素中思考,为实现目标,持续优化,找到更优解。

今年上半年,我校组织全校班主任进行教育故事演讲比赛,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改善以往个别老师消极备赛的现象,真正促进班主任成长?

德育处杜嘉雯副主任在各部初赛前,积极发动各个学部主任认真组织预赛。决赛前,她又持续跟踪各个级组如何准备,总决赛的现场组织交给了即将入职的新教师。赛后,进行反思总结。

从什么要培养比赛能手,杜主任进行了如下思考:

·展学校风采。扩大影响力,树立学校品牌。

·以赛促训。撬动参赛选手自身、所在科级组、教学部门,间接提升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政策解读能力、课程力,更新育人观等。青师赛撬动了教导处和智囊团;专家进课堂撬动了科组力量;班主任故事比赛撬动了级组团队。

·以点带面。借平台之力,提高高质素人才比例,反哺教育教学一线。推出点,是为了带动面。也就是这个点自身精进以后,走上更高平台,获得更多学习机会。高水平的老师,能正向地、主动地、持续地影响他人。

不仅仅是办好一次教育教学比赛活动,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工作,背后可能都对应着一个系统。当你想要获得更快的成长,你不能原地踏步,需要系统地动态思考能力。

3.深度——深度思考:我们要从现象抓到事物的本质,并且能够把它体系化。

一天早上八点多,进入办公室坐下不久,就收到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是刚刚有家长给他们科室打电话投诉学校。

我赶紧问:家长是谁?反映什么问题?

得到的回复是:家长不愿意透露学生的姓名,家长情绪特别激动,只顾自己说,基本不能对话。

那到底反映什么问题呢?

该家长反映,防疫期间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他的孩子视力有障碍,进入教室有困难,学校没有安排工作人员协助。

这就有点冤枉了,我们一直都有安排生活老师在校门口接应的。也可能是生活老师带其他学生回教室,家长第一次送小孩回校没有看到?我们将实际情况回复意见给教育局。

家长不满意,又向政府政务部门投诉,还说,假如学校不解决,要投诉到国务院。

不能送孩子进教室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跟班主任或是值班老师反映,这件事情不足以让家长如此愤怒。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让家长感到自己孩子在校受委屈了?

启明部老师采用排除法,找到这名学生。级组长和班主任先后跟家长打电话,德育副校长出面跟家长面谈,听取家长的意见,最终平息了家长不满。

事情并不复杂,这名学生前段时间跟其他学生发生了小冲突;因为走读,这名学生错过了参与校内的拍电影……几件偶发事情联系起来,家长就感觉孩子被歧视,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家长匿名投诉,还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今后受到冷落。

家长对“现状”的不满,是因为他们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如何从问题表象看到本质?

美国著名家庭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曾提出冰山理论的隐喻。

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每个人的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显露的冰山,也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冰山之下,蕴藏着感受、情绪、期待、渴望等,这些才是真正的内在的自我,影响并决定了冰山之上的个人应对外界的行为表现。

其实,每个行为问题的背后,都希望达成一个目标。 

前面那个投诉的家长目标是希望老师们更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更多机会参与学校活动,得到老师的肯定。

这件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们常说“观其行,听其言”,更重要的是透过情绪和观点,理解对方内在的期待和渴望,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有系统思维的人,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观察整体,而不是被局部影响;更能够通过现在看到未来,善于布局。

撰文:陈辉

编辑:陈子豪

审核:芦松敏

一起分享吧

点个赞吧

您在看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流行的6种创新教学法,教师的使用指南在这里
不为学,何必教?
设计思维的成功案例
第860期:科学认知方式三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乡村学生阅读的繁荣与冷落
【原创】做个班级设计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