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超长假期,他们如何宅家'重塑日常',与孩子营造 '家庭学习场'?

生活即教育,世界即教材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未来变化莫测,无人拥有清晰的“地图”。一场疫情,让我们回到一个教育的元问题:学习是什么?未来有什么?也许今天的学生,还处在有人传授、有人引导、有人督促的群体学习竞赛中;而一场特殊的灾情,让每个学生、教师,甚至每个家庭,都会面对如何自主管理学习、作息、交流……这些与原有学校的系统规范迥异的学习场景。

“在家上学”的挑战在疫情之下看似偶然,但对于孩子的成长之路来说,或许可将“宅家”当做一个对未来社会的模拟器。什么是真正的“学会学习”,这个特殊的时期提醒我们展开新的审视。答案其实很简单:“学会学习”的关键指标,理应是学习者面向未来,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如果教育就是生活本身,那么学校在很大意义上,就是“生活的一种玩法”。学校教育对孩子仅是冰山一角,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可能才是整个冰山。疫情首先关乎家庭,它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需要诚恳地面对自己和世界,给孩子们真正有用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更加完整丰沛的人生。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学生身后的家庭。

学校在窗外“在家上学”公益云课,期待家长、孩子们一起致力于更新家庭文化、家庭规则与行为方式,共建 “学习型家庭”——这将奠基亲子关系的诸多美好,并架构人生成长的底层逻辑。

学习型家庭如何抵达

“软通货”、“透明态”“建设性”“目标感”“多读书”“爱扎推”“尽管用”,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辑李斌先生把一个学习型家庭的特点概括为7个词。这些简洁的词语背后却是“餐后时光”“跨年总结”“儿童读书会”等一系列家庭活动。在这些点滴的坚持中,家庭管理的硬办法逐渐变软,孩子们看见了生活、家庭、社会、工作、学习的复杂性,亲子间相互促进,互为建设。李斌先生讲到,“先建立沟通基础,然后形成定期沟通的习惯,最后达到整个家庭相互尊重的状态”。最好的成长离不开“共振效应”,离不开生命能量的交互场。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或者几个“ 高能量 ”的人,去主动营造 、不断修复这样的“家庭学习场”。

“我们究竟是被迫在家上学,把课堂搬到了网上,在课本教材和题目成绩上去抢跑,还是和家人一起创造一种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儿童课程规划设计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徐莉老师回溯女儿的成长,带我们回到教育的元问题:学习是什么?在女儿一次次非常规的学习实践中,徐莉老师解读出了她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力和解决问题等学习特质。

让孩子“通过做事情”来学习,两位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李斌先生让孩子把每一个困境当作一次升级学习的机会,把很多事情做成一件事情;徐莉老师与孩子共同分担家里事务,舒服、持续性地做小事情,期待“做中学”,在“做事”中学习面对不确定世界的智慧。徐莉老师相信学习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孩子们机会,“让他/她体验到学习是一个自我决策的过程,他们会做得比我们希望得更多。”

当开学变成了日历上“看不见”的等待,当有序而丰富的校园生活变成屏幕两端的对望,孩子们受教的广阔天地也被囿于家庭的方寸之间,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重庆蒲公英泉源学校的果果妹 “宅家优学”的心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在此次疫情期间生成了怎样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借助“番茄时钟”、“ticktick”、“minilist”等小软件,“给别人讲课”“建立小组群”等方式自定义输入与输出,将复杂的事情提炼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 有条不紊地把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自定义目标的终生学习平衡,把“优学”作为一生的功课。

那些未安排进课表的课

“如果想几个月或者一年就到达学习型家庭恐怕有点难,这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的时间。”李斌先生谈到。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由高控制的班级授课急转为低控制互联网环境的现实困境,学习型家庭如何启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青童学院院长王雄认为,“在家上学,让孩子有了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自由有两种,一种是不用担负责任的自由,就如同花果山中的孙悟空一样;另一种是负责任的自由,这也是成年人的自由,它能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从而获得价值感和责任感。如果你能自律,就说明你有了负责任的自由。”回到家里才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状态,从混乱到有序,从他律到自律,首先需要觉察自己,找到未来生活由自己掌控的满足感,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时间。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作为社会最小组织单元的家庭成了我们最坚实的堡垒,而阅读是一座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人吃饱穿暖之后思想精神的存在。苏州半书房主要发起人、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邱华国借用苏州半书房一句广为流传的阅读理念“读了,再说”,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同时,邱所长也提到,从“陪读”转变为“伴读”,家长需要做三样事情:总在陪伴、时常帮助、偶尔引领,与孩子在字里行间悄然生长。

疫情期间的每一天,我们都被大量信息淹没。明辨真伪是非的批判性思维,乃是关键。C计划创始人蓝方老师将家庭阅读、饭桌讨论和家庭会议等随处可见的家庭时光作为审辨式思维的实践场,帮助孩子以一种理性、清醒和客观的生活姿态审视信息和对话世界;在阅读观影中引导孩子思考“故事”背后的“大问题”;在饭桌讨论中,建立孩子与真实世界的链接;在家庭决策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观点。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人拥有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这场疫情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没人能置身事外,全人类命运与共,我们都面临着 “巨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考验。萌客教育创始人、好奇城市家庭PBL计划发起人邓豪老师讲述自己儿子由游戏痴迷者转变为游戏设计者的故事,向家长展现如何敏锐观察、捕捉孩子对周遭世界的好奇、疑问,把它们转化成深度学习的机会,以PBL(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为方式,从游戏或亲子活动驱动孩子对于知识、技能、素养的探究,让真实的学习是从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开始。

春天缓缓到来,伊顿纪德品牌与众教育人期待让教育得到家庭细胞的滋养,与家长和孩子一起抵达一个学习型家庭。疫情爆发后,伊顿纪德品牌第一时间筹集口罩、防护服、消毒喷雾、酒精棉片以及常用药品,为在一线从事防疫工作的教育人提供必要的防护,并向蒲公英教育智库购买《“停课不停学”——学校互联网 教学体系搭建》课程学习名额,免费赠送湖北地区客户学校及部分故事田项目学校,惠及52所学校298名教师,助力学校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知识互联,共克时艰,寒冬总会过去,伊顿纪德品牌愿与教育人并肩守护学校这方净土,等待春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93季 电话家访随笔
架起一座桥
柳南中学召开“家校共携手、养成好习惯”主题家长会总结
浅论家校合作
树人立德  家校共育
家长寄语怎么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