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互联网 ”的教育评估改革路径与方法探讨 ——以江苏省为例

本文发表于 《数字教育》 2020年第1期(总第31期)高教数字校园栏目,页码:36-42。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 要:教育评估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内容上来看,有效的教育评估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评估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教育评估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实践调研与文献分析,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江苏教育评估操作的现状与问题,从评估环节着眼,提出了“互联网 ”时代教育评估智能发展的趋势;从评估要素入手,给出了教育评估改革的路径,并参照教育信息化2.0 计划,以信息生命周期理念为基础,从信息更替的各个环节逐层剖析,得到智能化信息时代教育评估改革的对策。“互联网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评估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合理利用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正确对待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才能高效发挥教育评估的作用,为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评估;“互联网 ”;评估改革




        | 全文共8748字,建议阅读时长8分钟 |

教育评估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并处理与评估对象有关的数据资料,并以既定的评估标准(教育方针、目标、大纲等)为依据,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等做出质和量的价值判断,从而为决策和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和论证,并改进教育工作的过程[1]。随着教育工作的推进,传统评估的弊端日益显露,尤其是院校评估的“形式化”趋势明显。综合国内外教育评估研究来看,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评估呈现出评估主体多样、评估方式灵活、评估机制内外结合、评估过程透明、评估国际化发展的共同特点,其评估结果既具有权威性,也受到民众的肯定[2]

1997 年4 月,江苏省成立的教育评估院,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教育评估机构。因此,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当前教育评估的发展具有代表性。当前,江苏教育评估主要采用报表、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等方法, 通过自我评估、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途径收集评估信息。但评估所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的教育评估模式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都呈现出人工化、线下化方式占主导,评估效率不高,缺乏过程性监控,许多环节的透明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时代评估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并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故教育评估改革势在必行。

开展信息化评估的研究是探索教育信息化系统运行规律的需要,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对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教与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3]。自2015 年颁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 ”的理念已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2018 年4 月,国家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作为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4],并提出建成“互联网 教育”的大平台。本文以此理念为基础,从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有关教育项目的评估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江苏省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互联网 ”视域下教育评估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一、教育评估操作现状与问题:以江苏省为例



目前,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开展了“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检测”等12 个评估项目, 这些项目的评估流程主要包含“自评与申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结果公示”四个阶段。

自评与申报阶段:参评的机构或组织首先通过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评估与整改,然后再进行申报的工作,包括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等。

材料审核阶段:由评估机构组织专家,依据相关标准对参评机构提交的自评报告与材料进行审核。如果存疑可以电话回访和查询;如果无疑,将公布实地考核的时间,并将参评机构的自评报告等材料公布到网站上。

实地考察阶段:依据相关标准,对参评机构进行逐项审查与记录,最终通过多次会议,确定最终评估结果。

结果公示阶段:实地考察评估结果由上级评估委员会予以审核,商议后给出最终结果,并在网站公示。若有存疑,则重新审核评定;若无异议,则给予通过。

从目前江苏教育评估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 “人工化、线下化”方式占主导、过于依赖纸质材料、实地考察耗时长、主观性较强、缺乏过程性数据等问题, 因此,亟须信息化手段的加入来改善评估。

二、“互联网 ”背景下教育评估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 ”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5]。“互联网 ”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与数据化[6]

互联网 教育评估”,从宏观上来说,是要建立健全更加先进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机制;从中观上来说,是要建立全新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从微观上来说,是要全面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估流程。在更新评估理念与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互联网 ” 技术手段,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7],使得教育评估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 朝着自动化、在线化、智能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一)机构自评的在线化与信息化

机构自评主要是依据相关标准对自身进行逐条评估与整改。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参评机构借助“互联网 云计算”的方式,去除分散式、人工化的自评方式已成为趋势。如建立各县(市、区)或各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主要的基本信息与数据实时上传到系统当中。这种线上信息记录方式,为后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机构自评的优化。

(二)材料审核的真实化与自动化

材料审核之所以依赖于纸质材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可借助“互联网 区块链” 技术来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借助“区块链”进行信息传输时,每个区块都拥有其对应的时间戳标记, 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并生成下一个区块,每一区块皆涵盖了系统的所有信息,信息的真实性可以交叉验证,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可信[8]。教育评估机构借助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材料审核的在线化与数据化,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实地考察的智能化与可视化

实地考察是目前较难解决的一个环节,除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监控技术以外,人工智能、物联网、肖像技术、远程视频等的发展也为实地考察的变革提供了可能。专家们可以参照评估标准,实时获取参评机构的具体位置与相应场景,以此对其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可借助远程视频直播技术替代现场观摩与现场汇报。

(四)数据存储的集中化和仓储化

云技术、数据中心等技术实现了评估数据的虚拟化和动态管理。如建设教育云,形成所有学校和师生信息及数据的管理,实现学生、教师、教学与实训、教研、设备等管理数据的集中化和仓储化,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为支持学校管理全面信息化和评估的自动化提供了实现途径。

(五)评估分析的动态化和真实化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评估真正实现从“数据驱动决策”到“基于数据决策”,为“数据感知”提供了可能,从而实现对评估数据的分析和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

三、基于“互联网 ”技术的教育评估改革路径



在对江苏省教育评估的操作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互联网 ”技术支持下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有了基本把握的基础上,本节将针对评估的材料、方式、理念和范式各个要素提出评估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评估材料:从纸质存档到信息数字化

教育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个子集,应用于教育评估中的教育大数据库是指整个评估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评估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9]。通过将学校提交的以及收集到的用以评估的信息,以电子形式统一管理的方式,创建“云管理平台”教育大数据库,将数据信息集中管理使用,便捷阅读。同时,利用教育大数据库从繁杂的评估数据中发现材料间的相关关系,诊断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并预测学校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发挥教育大数据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辅助教育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0],以此来提高评估质量与效率,增强评估的客观性。

(二)评估方式:从以人工为主到自动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评估方式已不能满足追求精准化、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因此必须转变固有的评估方式,紧跟时代技术发展,将信息化融入教育评估的各个环节,推动教育评估的自动化,实现高效评估。信息化的评估方式是指在评估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即时通信、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来提高教育评估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提高评估效率。

(三)评估理念:从重视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并举

现有评估中采用结果性评价的方式具有一次性、片面性等缺点,而过程性评价不仅更好地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还能够对未来的教育做出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和调整。目前江苏教育评估在理念上有所转变,逐步开始重视评估中过程性数据的收集与管理,采取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这是未来评估改革的有效实施路径。

(四)评估范式:从传统评估到智能评估

江苏省教育评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人工校对审核为主、技术提供辅助支持的评估样态。而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现阶段的评估范式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设备的优势,提高评估效率。所以实现评估范式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变很有必要。智能评估,从形式上来讲,是指依靠智能化的技术设备优化评估环节,最大化发挥评估效力的高效性评估;从内容上来讲, 是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估[11]

四、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教育评估改革对策



在“互联网 ”时代发展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理念应用逐渐普及化,并延伸至评估领域,为教育评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基于对教育评估改革主要途径的认识,笔者参考信息生命周期[12]的理念,即信息从产生到消失是一个动态有序的过程,包括信息的生成、获取、标注、存储等一系列程序,通过对信息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剖析,提出改革对策。

(一)信息采集与传输:以“互联网 技术” 为支持推动评估的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以往纸质化、线下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近几年,教育评估数据采集的数字化趋势明显,但也仅仅局限于信息采集的电子化与线上化,且应用范围较窄,效果不明显。而如今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更新成熟,教育评估中对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可以更加便捷化与数据化。如利用智能的评估系统能够实现对评估申报数据的分类管理与实时监测,运用微信、QQ 等实时通信手段来发布教育评估中的通知信息,如材料审核阶段中审核结果的发布、实地考察阶段的考察通知发布和考察结果的通报、评估结果的通报等。

此外,评估过程中耗时最长、任务最重却又不可或缺的实地考察环节在“互联网 技术”的支持下也能够得到简化。传统评估通常要通过亲自到学校实地考察的方式来评估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备等情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且易出现评估“失真”的情况。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思路,评估单位能够根据学校安装在校园中的多个设备采集学校的安全、设备管理等数字化信息,以此来全方位了解学校的情况。

信息化数据虽然易处理保存,为评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技术是把双刃剑,近几年,信息造假情况的频繁出现,让我们不免为信息化数据的真实与否打上一个问号,那么,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呢?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它所创建的体系,是一种点对点直接传递信息的体系,信息一旦传递就不可更改,这种如万里长城砌刻般的加密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前后一致性,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篡改,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教育评估中使用区块链保护在线评估信用的实施流程演示如图1 所示

首先将被评估单位的数据录入数据库,数据通过区块链体系传递,同时,评估记录等数据在体系中形成带标记的“区块”, 成为不可更改的区块链记录。之后,将这样经过加密的评估结果传入评估院,并建档保存。每一类数据都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再入库存档,各评估单位完整的记录数据都可在系统中经授权查询,保证了评估的开放性与公正性,从而解决了教育评估中争议颇多的评估结果信任危机。

(二)信息存储:以“云管理”为导向构建数字化的评估数据库

教育评估作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数据是其重要的依据和基础。年复一年评估产生的大量数据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若疏于管理则会杂乱不堪,甚至易丢失。“云管理”是基于互联网之上,利用云计算、云存储、云检索等技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升级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它拥有海量存储、实时管理、远程服务等众多应用优势,并能实现数据管理软件更新和数据内容的无限扩充[13]。基于“云管理”的理念,对学校评估信息、评估过程产生的资料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教育云调度并存储各校审核材料,将每年的评估材料整理存储形成各个学校的 “发展档案馆”,最终建成教育大数据库。本文利用“云管理”的“云数据管理” 功能,构建了如图2 所示(见下页)的云数据管理流程。

参与评估的院校需注册为普通用户上传评估材料至云系统,材料中的数据按照“教育评估业务及其流程数据定义与标准规范”进行自动校验与清洗,形成各个学校的小档案馆。经过初步处理的数据在进行转换、迁移与集成操作后,形成评估的教育大数据库,并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管理等运维流程,进入最终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对后期的数据整理存档。

学校教育云建设模式可以采用“云 端”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利用当地政府和电信联合投资,其中电信投资部分政府将以网络、平台租用费方式分期支付。采用电信提供网络和平台服务、政府租用、学校使用的方式,建设区域教育云,在各学校形成评估小数据库。教育云的宏观需求可概括为“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14]。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可根据不同情况定制选择管理信息系统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针对教育管理,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教育评价分析等;二是针对教师,包括教师备课管理、教师评价系统等;三是针对学生,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考勤管理等。综合平台作为教育管理平台的补充,接入综合办公集约平台,形成面向教育局、学校、教职人员的一体化应用平台,实现从公文拟稿、审批、会签、签发、分发、签收、办理、归档等公文全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提供审批、邮件、公告、文档管理等十几个组织内部日常功能。学校自评时,可以调取云平台中的数据信息,通过与评估指标相对照,形成客观的结果。校内专家、教师等人员的讨论现场视频、讨论的结果意见可以及时上传到教育云平台中作为评估的一项重要前期资料保存。由此架构可以看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都有相应的评价管理模块,可实现机构优化自评的目的。教育云平台搭建之后,资源将上传至云端存储,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以外,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资源调度机制,资源可以流转到需要的地方,评估机构可以调度审核所需的材料,实现材料审核在线化。

(三)信息智能处理:以“虚实结合”为模式提高评估的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育评估的数据化与智能化趋势明显,并产生了“虚实结合”的技术模式。将实际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线上线下共同督促教学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校自评阶段利用通信网络、技术支持、资源管理等多种途径,尝试建立起“实体教学演播室 虚拟共享平台”的组合模式,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将教学视频上传至共享空间平台,以便评估专家在对自评材料进行审核时,参照视频,综合决策。教师也可以通过虚拟平台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或是以此方式来替代实地考察阶段的现场听课,节省评估的时间成本,提高评估的智能化。

目前江苏省教育评估大部分环节仍沿袭传统的评估方式,未体现先进技术的优势。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互联网 技术”作用于评估的思路,以“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两大核心环节为例, 笔者提出了“互联网 技术支持”整改方案,如图3 所示。

材料审核环节,使用异构数据处理技术将评估材料归类整理,通过系统的信息推荐功能,根据专家擅长领域与学校特色智能匹配专家与学校,分组审核申报材料,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位专家的能力。与此同时,实施网评,收集对存疑学校的反馈意见,抽样检查材料。最后,会议评商确定初审通过名单。整改方案中,在两大核心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实地考察前准备工作”, 位于“材料审核”与“实地考察”之间,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分解改造前“实地考察”阶段的任务,减少“实地考察”环节的工作量并将学校汇报工作移至线上, 利用物联网、远程监控等技术实时监测考察学校设备仪器、校园环境建设、课程活动开展、实训基地等情况。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对学校的虚拟场景观摩,并在线上发布调查问卷与学校社会声誉调查,了解学校情况。实地考察前,评估专家根据分工,进入系统提前查阅核实相关资料,记录有问题的情况, 以便实地考察时核实确认。实地考察环节从专业剖析、专业课程听评、个别访谈三方面详细了解被评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同时根据前期发现的问题,具体了解相关情况,全方面综合评判。

(四)信息呈现与服务:以“智能监控”为手段增强评估的过程性

一直以来,教育评估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评估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过程性数据监督的问题,而随着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这一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由于学校规模布局、办学条件等数据随时间变化不大,没有采集相关过程性数据的需要,所以本研究中的“过程性数据”主要针对有变化的,不能仅靠结果性数据代表的情况进行说明。

目前,整个评估属于结果性评价,缺乏过程性监控。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对评估数据和教育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测,即时采集信息,实现评估的自动化。传统的监控系统存在地域的限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远程监控系统已突破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远距离、实时监控与传输,与人工监控相比,其对于人力、物力的依赖性较小,适用性和灵活性更强。在评估的所有环节中,学校自评向来争议最多,由于学校自评过程的不透明性也给后期的评估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若利用远程监控对学校自评过程进行监督,则能大大提高评估过程的透明性与公正性,减少后期核查的工作量,扫除评估盲点。如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估中的自评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和反馈与整改模块,充分发挥自适应技术辅助“智能监控” 的动态调整功能,为被评估单位提供适应性支持,实现高效评估。

五、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为教育评估赋予了更多新的理念。“互联网 ”新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一方面,为教育评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化数据与可视化资源;另一方面,为评估流程的优化与更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大量新技术的涌入,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合理选择利用新技术促进评估改革发展, 既不能大量技术堆砌妄加成本,又不可因循守旧,不敢迈出创新的第一步。未来教育评估改革的路还很长,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着眼于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发挥教育评估对教育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素娟. 中德两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比较[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42-47.

[2] 邓成超. 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分析与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08(1): 71-73.

[3] 张晨婧仔,王瑛,汪晓东,等.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政策比较、发展趋势与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5,33(4):22-33.

[4] 刘革平, 余亮, 龚朝花,等. 教育信息化2.0 视域下的“互联网 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 37- 42 74.

[5] 张罡,王宗水,赵红. 互联网 环境下营销模式创新:价值网络重构视角[J]. 管理评论,2019,31(3):94-101.

[6] 顾嘉. 对“互联网 ”的思考[J]. 通信企业管理,2015(6):12- 14.

[7] 张生.“互联网 ”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2):16-18.

[8] 沈忠华. 新技术视域下的教育大数据与教育评估新探:兼论区块链技术对在线教育评估的影响[J]. 远程教育杂志,2017(3):31- 39.

[9] 尹恩德. 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数字化学习实践与思考[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1):11-15.

[10] 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 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11] 张其志. 多元智能评估的主要观点及操作要领[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5(2):90-96.

[12]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3] 刘维贵. 数字时代微档案的云管理研究[J]. 兰台世界,2012(23): 26-27.

[14]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节选)[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15):6-10.

作者简介:

张文梅(1994— ),女,山东青岛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

范文翔(1990— ),男,福建顺昌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与新视野下的教育应用;

张一春(1970— ),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块数据3.0:秩序互联网与主权区块链》:绘就区块链民用、商用、政用价值蓝图
能源互联网数据交易:架构与关键技术
开拓机器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教育前沿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育行业:智能化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字技术赋能民生高质量发展
技术大咖为你讲解互联网最新技术:区块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