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随笔丨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一是确立高尚的教育价值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能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如果人被迫只顾眼前的目标,他就没有时间去展望整个生命。”校长应该对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探究、反思和追问,确立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课程因人而生,教育应该由生存工具的加工转向生命的本体教育,把教育和生命发展结合起来,这才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精髓所在。
二是变革组织机构。在传统的科层管理和技术理性的支配下,学校的组织层级界限分明,教师的课程权力被压制,课程中应有的“人”的地位遭到搁置,对教育目的的慎思被解释成为建立一套可验证的行为目标。在很多情况下,现有的学校组织结构和秩序已经成为教师合作及构建学习型团队的最大阻碍。有人认为,有必要将学校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化为更民主的形式,因为在民主的领导形式下,教师能够直接地影响学校的发展和变革。为了让教师领导力成功地获得开发,学校应当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调整学校管理结构是组织变革的最好武器。通过研究证明,当教师被置于领导岗位时,他们更可能为有效的学校改进作出直接的贡献。
三是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的数量不少,但由于这些课程主要定位为“边缘”课程,导致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宽度,却缺少应有的深度。因此,校长应当引领教师从重视校本课程数量多少转向关注校本课程品质的提升,使其从边缘走向核心,从局部突破走向整体优化。具体举措有:一是将核心素养融入学校各学段的学科课程中,基于学校的文化传统,开发学科拓展类课程,形成学校重点课程群。二是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通过跨学科的统整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课程与现实生活建立起“内在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转变,从依靠新技术向创造性地应用新技术转变,从应试思维向以开放的、实践的、项目式的、问题情境的创新思维转变,通过重点课程群的建设,形成学校重点课程领域。三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通过重点课程领域的建设,不断地协调和优化课程的纵向序列和横向结构,直至构建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在向纵深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课程的空间结构,使课程的深度与宽阔的视域得到有机整合。(《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6期  王淑芬 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途径
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
校长任期内必做的三件事
新课程实施中校长对课程领导力与提升策略
重磅 | 崔允漷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的支点——提升教研员课程领导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