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朝的豇豆红瓷器

玩儿古瓷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种叫做“豇豆红”的瓷器,是康熙朝非常特殊的品类。


康熙在位61年,在这61年之中,瓷器的新品种不断涌现,表现不俗,豇豆红就是其中的一类。

豇豆红属于高温铜红釉,红釉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以铁为着色剂,低温烧造,比如矾红。另一种是以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豇豆红就属于后一种。

豇豆红器的上釉方法也是特殊的,不是浸釉、浇釉,而是“吹釉”。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一部陶瓷著作《南窑笔记》中,记载一种叫做“吹红”的瓷器,根据陶瓷专家的考证,这种“吹红”指的就是肛豆红。在同一本书中,还提到“吹青”的品种,这指的是一种蓝釉的瓷器,叫做“洒蓝”。洒蓝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康熙的洒蓝是仿明宜德洒蓝的品种,但比宜德洒蓝的制作更趋完美,由于采用吹釉法施釉,在通体的浅蓝色地上,呈现水迹般的深色点子,犹如洒落的水点,因此称为“洒蓝”,又称鱼子蓝。更因其水点成雪花片状,又有“雪花蓝”之称。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瓶

豇豆红的釉和洒蓝一样,大都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只是一个蓝一个红,带粉质感,犹如北方红豇豆之呈色。其浅红娇艳之色,多得美名,或如孩儿粉颊,或如桃花初绽,或如美人微醉,所谓“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豇豆红的釉色有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釉色鲜明,通体一色,洁净无暇;略次者,釉色深浅不一有的器物在烧造过程中,由于氧化气氛的作用,在器身或口沿部位露出绿色的苔点,被认为是缺陷美的体现,也成了鉴定豇豆红的标尺。其实,这种绿苔点并非是豇豆红必不可少的标记,而是豇豆红中的次品,而正品应该就是“大红袍”,只是因为豇豆红的烧造难度太高,“大红袍”极为难得,而大且的成品都是有绿苔点的。在后世的光绪、民国仿品中,所见基本都是带有绿色苔点的,几乎见不到大红袍了。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从器形上讲,肛豆红一般都是小件器,以文房用具为主,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苹果尊、柳叶瓶、洗、印盒等等,盘、碗之类非常少见,大件器绝无。

太白尊的造型大致象一个倒扣的碗,小口、丰肩、极矮的圈足、平底,形制大小相当统一,一般高9厘米左右、口径3.4厘米左右、足径12.3厘米左右,这当然是个大致的范围,并非一丝不差,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清康熙 豇豆红釉苹果尊


太白尊内里一定是白釉,没见过里头是红釉的,外底也是白釉,而且微微地泛出青色,底釉上常见细小的疵点,这是鉴定康熙瓷器的一个标尺——康熙瓷的外底常可见到这样的疵点,搞古玩的称它作“苍蝇屎”,可谓描写得非常贴切。这种细小的疵点实际上是烧造过程中釉饱破裂后所遗留的痕迹,真正的康熙瓷器底上,常可见到这样的疵点,并且透过疵点可见到胎骨,而清末、民国的仿品虽有疵点,但疵点凹陷不深,大多不见胎骨。

清康熙 豇豆红釉团龙纹太白尊


太白尊的圈足非常的矮,只有2到3个毫米,但是底面很平,不塌。圈足的处理也具有鲜明的康熙特色,在外壁靠底近圈足的地方,被旋削过一刀,这一刀使得红釉在接近圈足的地方嘎然而止,干净利落,这是康熙特有的圈足处理方式,在雍正早期尚可见到,以后则不见了。圈足的足脊有比较尖的,也有呈浑圆的“泥鳅背”的,一般认为“泥鳅背”是雍正器物的特色,其实在康熙晚期已大量可以见到。

太白尊的外壁一定有三个线刻的团螭纹,图案规整,刻画精致。

水孟也是最常见的豇豆红器,敛口,扁鼓腹,矮圈足,底面平整。外壁红釉,里面是白釉,外底也是白釉,底面的白釉比内里的白釉显得要青,且大多有细小的疵点。圈足有比较尖的,也有泥鳅背。

康熙豇豆红的器形虽有数种,但圈足的处理大同小异,时代风格鲜明。


还有种常见的豇豆红是印盒,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盖顶平中带一点圆,底是卧足,整体看来就象个汉堡包,虽然是卧足,但在外壁靠近足部的地方仍有抠骁的一刀,刀痕挺拔,令红釉到此整齐地停住,体现了康熙瓷做工的精细。

菊瓣瓶和柳叶瓶与前面所说的几种器形稍有不同,这两种瓶内外都是豇豆红釉,而不似太白尊、水孟和印盒是外红釉、内白釉,而且瓶的口沿上都可见到一圈整齐的白釉,口沿内部的红釉则大多有绿色的苔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豇豆红器的款识——三行六字款。

三行六字款始见于明代,在明代有两个帝王的年号中出现过这样的款识,一个是宣德,一个是万历。至i清代康熙则大量涌现,豇豆红的太白尊、水盂、苹果尊、印盒等等,落的都是三行六字款,这种款识基本上都没有双圈,但是就像明代的成化官窑款样,康熙豉豆红的三行六字款也只有几种写法,有明显的特征,下面逐字分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大  大字大致有两种写法,一种横笔短,撇笔出头不长,撇至三分之二处有一个转折,向左下方横处,捺笔的捺脚明撇,有一个三角形的顿笔转折;另一种大字横笔长,撇笔出头也较长,整个撇笔不见转折,捺脚则转折明显。

清清字的写法没有太多的奥妙,形制基本相同。关键是青字的第三横顿笔较重,康熙款识中的长横般都有明显的顿笔,下面所要谈到的“年”字也是这种情况。

康  康字的写法比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情况。“康”字的一点有的是单独写的,有的和其下的竖钩连成笔,在大多数情况下,中间一横不出其右,但有第三横超出竖的情况。

熙  熙字在康熙六字三行款中,一般把上半部分拆成左中右三个部分,左面是一撇,有时这一撇也写成一竖;中间是一个“目”字,但这个“目”有时写成“三折目”;右面的“已”有时也写成“巳”;下半部分的四点,基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四点方向相同,都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点出;另一种写法是点子很小,一触即收,看不出点笔的方向。

年  年字可以说是鉴定康熙款识的一个标志、特征十分明显。康熙款中的“年”字,在大多数情况下二横笔挤得比较紧,尤其是第三笔和第二笔之间,且第三笔的顿笔非常的“沉重”;竖笔较长,下半部的长度往往超过上半部分。

制  康熙“制”字,特征明显,上半部左则不带钩,立刀亦不带钩;“衣”字不带点,这是康熙款所普遍见到的特色,“衣”字的横整齐地承接“制”字的五竖,“衣”字的撇、捺、竖钩三笔从同一点出发,竖钩与短撇连成一线,有的甚至是一笔写成,捺脚转折明显。

这种三行六字款还出现于康熙朝的其它许多器物上,如白釉、蓝釉、天蓝釉、冬青釉、青花、青花釉里红等等,其中有些白釉、天蓝釉器上的三行六字款,与豇豆红上的款识非常相似,经过仔细对比,有部分款识甚至可以确定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这种情况类似明代成化的官窑款,这对研究清代康熙年间的瓷器制造工艺以及某些器物的年代划分是很重要的线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康熙瓷器的鉴定要素 论坛
故宫 清康熙瓷器珍藏之三
豇豆红釉、霁红釉、郎窑红釉、鲜红釉,你真分得清?
康熙瓷器中名闻遐迩的臧窑、郎窑和安窑
中贸圣佳拍卖私家藏品欣赏
清代康熙瓷器(中国瓷器发展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