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最优质的智力资源,却在异国他乡沦为苦力?

为什么我们最优质的智力资源,

却在异国他乡沦为苦力

文 | 雾满拦江

(01)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为什么名校毕业的亚裔孩子却无法立足于美国精英阶层?》

让我想起一位知名教授。

这位教授,在哈佛读书7年。

读到博士。

所以他带过许多本科生。

本科生中,教授最讨厌的是个犹太妹。

不仅他讨厌,同学们也都受不了她。

学生吗,平时穿着就是个T恤衫,牛仔裤,灰不溜丢像只貂,怎么低调怎么来。但这个犹太妹狠,身上都是名牌,招摇过市的样子。每天还要花好长时间,在课堂上涂指甲。

最要命的是,犹太妹还什么都不懂,用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她的基础知识为0”。

也不知她是怎么混进哈佛的。

基础知识为0也就算了,犹太妹还自命不凡,只要见到教授就冲过去,一边亮POSS秀名牌,一边问出一些让人难堪的低智问题。

此犹罢了,犹太妹还变本加厉,在实验课上对同学们指手划脚,吆吆喝喝。

这等于每次的实验课,同学们都是在她的“指挥”下完成的。

算了,我忍了。

教授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跟这种人计较,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毕业后我回国,当教授,看这个犹太妹还有什么咒念。

可以说如愿以偿了,教授花费七年的时间,最终拿下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扛着金字招牌回国,可以说吃饭不愁,颐养天年了。

早就淡忘了讨厌的犹太妹。

可是忽然有一天,教授在电视里,看到了她。

(02)

教授,算是很体面的职业了。

十指不沾阳春水,不缺吃不缺穿那种。

但教授终究是个拿死工资的,有个极矮的收入上限。

所以那天教授坐在电视机前,震惊的看到失联好多年的犹太妹闪亮登场,才意识到他看到的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

雪莉·桑德伯格!

十亿美元级女富豪。

跺跺脚,硅谷地动山摇那种,被福布斯誉为全球最有权势的人物,哈佛追在她屁股后,逢人就说这是俺们教出来的最优秀学生。

当时教授呆呆的望着这个讨厌犹太妹,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20年前,当他以博士身份教这个犹太妹读书时,如果有人问他,你认为这个妹子,将来会有出息吗?教授会响亮的大喊一声:吃屎去吧!

她凭什么?

就这么个基础知识是0,自命不凡对人指手划脚的货,饿不死她就算烧高香了,她凭什么还想有出息?

然而20年后,教授才深切的意识到:

这个犹太妹,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学生。

而自己,不过是搭了犹太妹的顺风车,所有的学习及教育理念都是错的,却拿这些错误的观念来要求人家,所以最终的结果,自己只能做个收入卑微的教授,而人家犹太妹,却张开大嘴吃八方。

那么哈佛、或是藤校、或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学府,到底想要什么学生?

——自命不凡,使命感爆棚,以天选之子自诩,敢想敢说敢做,纵天大的挫折也不会有丝毫气馁,哪怕在你眼里她只是一坨屎,她也不会放弃熏染你的执念。

名校最渴望接纳的,是未来领袖。

(03)

《纽约时报》故事,詹姆斯·洪——这是个华裔孩子——毕业于伯克利电子工程专业,到IBM公司面试。

一名华裔研究员,看了詹姆斯·洪的简历,起身离开座位,走过去把办公室的门关上,然后低声对詹姆斯·洪说:孩子,你会得到一个职位,但我建议你不要接受。你如果接受了,你就是下一个我。在这里,华裔是永远没有机会进入管理层的,更不要说进入高层了。我们这代人吃了那么多的苦,就是希望你们能比我们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可最终,我们完成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讲了这个故事后,《纽约时报》披露一组数据:

在美国藤校,亚裔——大比例是华裔孩子,占到15%至20%。

——但在美国企业管理层,华裔占不到0.3%,在董事会还占不到1%,在大学校长中占不到2%,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仅有9名亚裔CEO(多是印度人)。

在圣弗朗西斯科湾一带的25所最大型公司中,华裔员工数量超过三分之一,但在管理层,华裔不足10%,在董事会层,华裔不足6%。

华裔面临着职业天花板,某种程度上形同于苦力。

法律教授蒂姆·吴说:华裔孩子都在卖苦力,他们总是向着那些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方向迁移。

华裔孩子如候鸟,向着美国最底层流动,给美国注入高质量的苦力。

(04)

为什么我们最优质的智力资源,却在异国他乡沦为苦力?

《纽约时报》解释如下:

第一个,规则不同。

华裔孩子受到的教育规则,是做一头老黄牛,吃最少的草,挤最多的奶,挨最快的刀。而西式教育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所以中国的教授,遇到后一种人,就会从骨子里不认可,认为对方不是一头正经牛。

但人家不是牛。

是领袖。

第二个,华裔孩子写作力匮乏。

《纽约时报》认为,华裔孩子普遍面临着写作困难,因为华裔孩子不敢写,写作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但华裔孩子成长的环境,个人的鲜明观点是不被推崇的,一个连观点都不敢有的人,纵然拿起笔,也不知该怎么写。

失去写作能力,形同于失去思考力,这就是华裔孩子的软肋。

第三个,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跳出局外,俯瞰社会各层级观点。

但多数华裔孩子,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甚至无法区分事实、观点及感受。华裔孩子更缺乏讨论问题的规则与耐心,其幼年成长的环境,是在事实、观点与感受三者之间跳来跳去。你谈事实,他说观点,你说观点,他强调感受,你顾及他的感受,他又说事实胜于雄辩。批判性思维不是吵出个胜负输赢,而是获得本质的认知力,这是华裔孩子相对陌生的。

第四个,情绪化严重,表达力不足。

前述教授,在哈佛读书七年,都是博士了,但他在看待犹太妹问题上,却毫无逻辑毫无依据,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一个博士、教授都这样的情绪化,可想而知他教导的孩子,表达力更成问题。

正是因为表达力不足,所以华裔孩子极少说话,不敢说话,生怕说错话。但西式教育强调的是敢于表达,你听着他们的孩子说话低智浅陋,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用最简捷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中国古来的读书人,是最有史命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振聋发聩,昔往智者以拯救苍生为已任的恢宏志向,于今却被不堪的后人弃如弊履。原本华裔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因为对规则隔膜,平时训练不足,导致了我们的孩子个体出类拨萃,群体却表现不佳。是以破局之法,必须要改变此前的老黄牛思维,我们不是牛,而是主宰未来天地的主人。华裔孩子需要强烈的使命感,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已。只有当我们的孩子掌握了更有效的现实规则,我们整体民族的命运,才会得到改观。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去年今日·雾曰

世界上,最渴望科技发展的莫过于穷国。但万物有规律,凡事有先后,当国民还饿着肚皮时,主导其行动的,一定是生存本能而非文明发展。仓檩足而知礼节,填饱肚子才有精气神搞科研,这是人类历史无可辨驳的规律。

所以,赢得战争的最优策略,一定是和平。和平,和平,只有和平,才会有民生的改善,经济的发展,才有可能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系,才有可能形成足具多种可能多个方向的科技生态。

——《美国人,为什么要和一个承包商过不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家庭团聚 海外“老漂族”人数渐增
人有推迟死亡的能力
30岁华裔辣妹分享赚人生第一个$100万的7大法则
异国他乡3
异国他乡
“异国他乡的女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