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院士106岁时,仍然头发油黑、肌肤细润,谦和温良

忆贝时璋院士106岁的时光:纪念生物物理所创立60周年

- 华庆新 -

今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成立60周年的日子,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首届毕业生,仍心系培养自己成长的研究所,心念我所创始人贝老-贝时璋院士。他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任院士,1958年创立生物物理所,也创立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并兼主任,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科创始人!现将我近年所写相关图文汇总于后,以作纪念!

2009年金秋,因母亲重病,我匆匆赶回北京。每晚在医院病床守护之余,也想到106岁的贝老。一周后母亲病情稳定,先电话问候,获知老人身体不错,9月22日清早由医院直接去中关村。贝老已经在他卧室沙发上等我。

106岁的贝老精神确实很好,看上去与几年前没有太大变化,头发仍然油黑,肌肤细润,气色不错,没有气质性病变。他仍然记得我,记得我科大毕业,现在在美国。不过视力似有退步,只有一眼可看,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字。听力缺失如前。交流主要是‘笔谈’,有时他也口讲几句。

我拿出2008年我写的《庆祝生物物理所五十华诞,感怀贝老丰功伟绩:兼贺贝老105岁寿辰》的文章给老人家看。看到后面附的老照片,他高兴地笑了。文中我写道:“我们记得他,是因为他对青年学生的热忱教诲。我们敬仰他,是因为他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前瞩眼光。我们钦佩他, 是因为他对细胞重建研究的半世纪追求。我们赞赏他,是因为他崇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既承袭中国古代文人的优良品格,又兼具西方绅士风貌。”是的,虽然106岁了,他的谦和依然,温良犹在。

贝老的丰功伟绩

当我们离开贝老创建科大生物物理系、生物物理所的1958年越远,我们就能越深切地体会到他的高瞻远瞩,他的巨大功绩!作为科大首届毕业生,回顾贝老百年人生,感触良多。贝老是位忠厚长者,贝老是出色的科学家,贝老是杰出的学科组织家,贝老又是优秀的生物教育家。

作为忠厚长者,贝老品格高尚、德高望重,追求真理、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律己严、待人宽,虚怀若谷、尊重他人,顾全大局、善于人同、办事公允、 心胸开阔,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是为科学家楷模、堪称道德君子。贝老的高尚道德既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也体现在学术道德与科研道德中,他弘扬学术民主,从不以势压人,他包容兼蓄、互相借鉴、博采所长、尊重各家之言,以繁荣科学。

作为出色的科学家,贝老1928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他学识渊博、刻苦钻研,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科研中他观察周详、认真准确、治学严谨、锲而不舍、潜心研究、坚持真理、勇于开拓、 不惧人言、执著追求,体现了坚持真理的科学勇气和胆识。细胞重建研究,从三、四十年代的发现,到七十年代的重新起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结出丰硕成果。

作为杰出的科学组织家,贝老在学科发展上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开拓发展。作为精典生物学家,能在1958年在我国创建生物物理所,突出反映贝老既有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索,又有当机立断的魄力。要知当时世界上也没有几家独立的生物物理研究机构!从中国科学院的组建、生物学部的设置,到五十年代我国生物学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建所初期十年我所的科研计划组织工作无不浸透着贝老的心血和智慧。他放下了自己钟爱的学术研究,为我所的学术成长和发展倾注全力。

作为优秀的生物教育家,贝老于三十年代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58年创建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从办系方针到教师聘选,贝老教人育人、耐心诚恳,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既传授知识于后辈,又以高风亮节哺人育人,爱护人材、甘当人梯,令人感铭于心。如今桃李遍天下,学子海内外。贝老对后辈学子的成绩进步,由衷高兴,欣喜鼓励之情溢于言表,寄望于斯,情意真切,令人动容。


2004年笔者拜望贝老时留下的珍贵纪念(右为贝老的女儿贝濂)。

贝老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1958年第一次看到贝老,已是科大开学过后,系副主任沈淑敏先生简介几句后,只见贝老发黑如漆,精神抖擞,声音宏亮,在台上侃侃而述。他一口浓重的江浙口音,平添我几分亲切。一望而知,这是一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在讲述了生物物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内容、发展沿革、目前现状、今后发展可能趋势后,贝老特别强调了科学研究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学习现代科学不仅要学现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准备自己学习更新更好的知识。他对生物学子特别强调要加强数学、物理基础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年轻时学好数理,一辈子受益。因此我们的数学课由华罗庚的大弟子龚昇所教,物理课是与技术物理系同班。贝老还指出,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上同样的课,毕业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同,其重要原因就是有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他指出目前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教学是四个方面:放射生物学、宇宙生物学、仿生学、细胞生物学。他在科大生物物理系教书育人,他在生物物理所统筹规划,如今既出大成果,又出众多人才。但当杨利伟上天之时,又有谁知道是贝老在1958年定下的‘宇宙生物学’ 发展方向,才有系列‘小狗上天’ 等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呢?从基础研究角度讲,贝老的手也是托起杨利伟及以后登月宇航员的支柱之一。

1963年我们大学毕业前要论文答辩,我的论文《顺磁共振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生物物理所忻文娟老师指导的,她告诉我贝老要亲自参加我的答辩,我心里又高兴又紧张。答辩在中关村17楼小会议室,进场前见到贝老,他微笑着鼓励我:“不要紧张,就当作一次练习作学术报告的机会”,一句话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我报告完后,贝老问了两个带引导性的问题,答辩就顺利通过了。当然,我也终身感铭贝老对我们年轻人的寄望,对青年学子的企盼!毕业后我即分到生物物理所忻老师课题组(还有莫斯科大学毕业的章正廉、姚敏仁),就在贝老办公室隔壁的隔壁。天天看到他在走廊里和每个人点头微笑示意,包括扫楼道的清洁工人。那姿态、那涵养,亦如中国历史上‘谦谦君子’、‘道德中人’再世。1970、1971年大家都要到郊区麦收,贝老快70岁了,也和大家一起下乡劳动。在地里干活,也有时良莠不分。贝老曾说过当时他与老农的对话,作为那么知名的生物学家,他坦诚地说自己的实际知识有时不如老农。贝老以他在生物界的地位,能在公众坦言不足,更使人钦佩他谦虚谨慎的品格。80年代初,虽然自己在科研第一线工作,贝老还曾点名要我帮他起草一些文稿、报告,一般都是他口述想法,形成大纲,我再设法成文。这对我当然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能更多了解贝老有关国内外学科新发展的见解。但每次贝老都要问我这样提法好不好,行文是否贴切,用词是否准确,征求我意见,令我更敬重他认真严谨、虚怀若谷的品德。

1992 年我去美后第一次回国时,由贝老的助手陈楚楚陪同看望贝老,当时他聊了很久。记得那时他每天上午由陈楚楚陪着步行到高能所办公室上半天班,下午在家做案头工作,看文献整理文稿,其时已89岁! 看到我,老人家非常高兴,拉着手谈笑风生,还说看到我发表Nature文章的摘要,鼓励我抓紧时机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多出成果。2003-2005三年,我也都在回国时去贝老家探望老人家,当然每次都在半小时上下。握着老人的手,虽然能感到百岁老人掌心的热度已不如前,但他眼中的笑意还像几十年前一样,老人眼里闪烁的光芒仍然充满对后辈的期待。 贝老都还能记得我在美国工作的城市和学校,记得我的主要专业领域。还向我打听其他科大学生的情况。虽然老人听力下降,我只能笔写,他则大声说话对应。每次我临走,老人都还要站起来,拉着我的手到门口。让晚生不知如何是好。


2009年与我笔谈,珍贵的纪念!

2009年贝老106岁时的合影,贝老手持放大镜

2009年贝老家的两位男女护工似乎很尽心照顾,对我也十分热情。他们提出请贝老给我写几个字,贝老也很高兴要给我写点什么。老人就坐在沙发上,悬空拿纸写了左下几句,竟然是‘非常感谢’,既出乎我意外,也让我十分感动! 他写完签名后,大概意犹未尽,又签名一次,再写了‘非常感谢’。(‘非’字,两边分开较大)

我记得贝老以前字体很好,现在的签名似乎没有走样。回到美国,在家中找出生物物理所纪念贝老90岁、100岁的两本书,果然找到他1993年签名题签的毛笔墨迹,见下图。对比一下左右签名,确实变化不大。如果他在书桌上写,一定更好。

和贝老说起我回国是为我母亲生病住院,又聊起多大年纪。我告诉说,她94岁,属兔。贝老说他也属兔,大了一轮。又高兴地笑了,随后又主动要写几个字给我母亲:“祝母早日健康。贝时璋,2009年九月22日,时年一百另六岁。”这让我不知说什么感谢话才好。 106岁的老人,还关心另一位94岁且从未谋面的老人,其心之善,其心之细,实在令人感佩!次日我把这珍贵的手迹给母亲看,给她鼓劲打气,要她学习贝老的豁达、乐观精神。

2004年与贝老合影


2005年10月贝老时年102岁,有艺术家为贝老做的手印模型。

每次拜会,我都控制在半小时左右。2004年我告别时,老人家竟然站起来陪送我到门口,让我实在不敢当。而2009年这次老人似不能自主站立了。毕竟,岁月总留痕。 2009年在卧室告别时,老人还双手合抱作揖告别。不幸的是,一个月后10月29日我们敬爱的贝老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最重要的是学习贝老的高尚品德

我们纪念生物物理所创立60周年,由贝老创建培养的生物物理专业人才已遍及全球,其中有六十岁的学术带头人,有四十来岁的科研骨干,还有二、三十岁的生力军。生物物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的学术成果、科研队伍、仪器设备、基金资金,与我所初创相比,几有天壤之别。但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摘桃不忘种树人,究根溯源要归功于学科创始人、我所创建人---贝老。贝老的世纪人生,为人师表令人钦佩。向贝老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贝老的高尚品德。德高方能望重,德高更能望重,贝老正是以其德、以其行,昭示学生,引导后辈。以前说,科学院主要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德’应是第一位。人无分贵贱、学无分高下、职不论高低,只要是在自己岗位上刻苦努力钻研工作的同事同学,只要在科研中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中’的坚韧精神,都应引以为荣。

60年沧桑巨变,相信生物物理所一定能得到更大创新成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华庆新 2018年9月于波士顿

下附



难得几届所长同台!后排左第一人为笔者,时为邹先生领导下的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研究课题组长,代表课题组领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纪实:107岁“最长寿院士”贝时璋:百岁前不生病,戒掉50年习惯
从物理到生物的华丽转身——物理所所友程亦凡的故事
健康之道:107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张德礼导师陈润生:81岁院士讲了一门“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的课
有“理”走遍天下 理科专业到底什么情况
科学网—科学的四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