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知道的“紫苏”:散寒解表、理气化痰、理气和胃、治腹泻

紫苏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紫苏叶质轻而偏于发散,所以治疗感冒等表证时多用之;紫苏梗则偏于理气,对于胸闷胃胀等气滞证,多选用之。一般认为,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其味辛,既能发散,还能行气。性温则能散寒。因紫苏能够解表散寒,故归肺经;又能理气和胃,故归脾胃经。

散寒解表

紫苏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物之一,归功于紫苏温和的发散作用,其煎剂具有温和的解热作用。与麻黄相比,紫苏发散作用远较麻黄缓和,如果麻黄过量使用,可能会出现汗出亡阳的险象,而即便大剂量使用紫苏也不会过汗。对于感冒风寒而出现的恶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诸症不甚时,可配伍生姜、葱白、香薷、荆芥等,取微汗即愈。对于平素气虚而感冒风寒者,可与人参、葛根等同用,即参苏饮。

理气化痰

紫苏味辛,能够理气宽胸,多用于感冒或肺部的炎症所致的胸闷,与紫苏叶相比,紫苏梗更为常用。药理研究发现,本品不仅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所以,对于肺部炎症所致的胸闷、咳嗽、咯痰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笔者治疗急、慢性咽炎或感冒后出现的咳嗽,首选半夏厚朴汤加味,紫苏梗的用量一般为10~20g,疗效卓著。以前跟师学习抄方,该师善治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后出现的咳嗽,大多选用其协定方:紫苏梗,桔梗,前胡,杏仁,炙桑白皮,炙百部,川贝母。在此方基础上据症加味,疗效很好。不难看出,紫苏梗是其首选的药物之一。

理气和胃

紫苏辛温,含挥发油,对胃肠道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也能够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所以,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偏寒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名医别录》认为紫苏“主下气”,《日华子本草》用于“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中医临床上,凡见胃脘痞满,纳差不食,易于呕恶,情志不畅等,均可选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来治疗,这就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最常用的八味解郁汤。如果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此时不仅可以选用紫苏梗,最好配伍生姜以增强疗效。《湿热病篇》载苏叶黄连汤,治疗湿热阻滞所致的妊娠恶阻,方中黄连能够清热燥湿,紫苏叶能够和胃止呕,是临床常用方剂。

此外,教材多载紫苏梗具有行气安胎之功,实际上与紫苏梗的止呕作用有关,其安胎的药理依据并不充分。

紫苏叶茎治疗腹泻

紫苏叶,除了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作为发散药之外,还偏重于用来治疗某些腹泻(相当于过敏性结肠炎),而收良效。这种腹泻,在急性发病后,往往余“毒”未清,常因饮食不节,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遂致酿成慢性。该药的适应范围:主要是病人有可追忆的食物过敏史,并曾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发病过程。这些引起发病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中的虾、蟹、蛤类及某些鱼。急性发病时,肠鸣,腹痛,腹泻,呕吐,并有恶寒发热等。重用紫苏叶茎,配陈皮,加焦山楂,焦麦芽,焦六曲,炒苍术,姜川朴,干姜。本方以紫苏叶茎为主药,配陈皮,每方必用。一两剂可获显效。但治疗必须彻底,方可免于导致慢性。

到了慢性阶段,腹泻时发时止,一日数次,夹有黏液,肠鸣,腹痛绵绵,食欲减退。治疗用药,仍以紫苏叶茎为主药,配陈皮。并可因证选用温中、补阳、理气等药。获效后,仍要耐心服药,以固疗效。用青木香,玉桔梗,淮山药,莲子,炒白芍,干姜,甘草,紫苏叶茎,陈皮,服至症状全部消失。

无论急、慢性腹泻,紫苏叶必须与茎同用,并须配陈皮。获效后,必须忌口,由哪一种食物引起发病的,就忌哪一种食物。(《医海拾贝——江苏当代老中医经验选》)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表药--紫苏叶(发散风寒药)
紫苏一物三味药
紫苏
香苏散的临床应用
药性歌-紫苏
香苏散的功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