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冬久咳顽咳 治咳名医德叔教你治与防

文/图 金羊网记者 陈映平 实习生 谢佳熳 通讯员 宋莉萍 孔舒帆(另署名除外)

秋冬交替,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之时。11月18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广东省中医院举办、香雪制药协办的“秋冬养生与久咳久喘防与治”健康大讲堂活动在省中医院研修楼举行。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德叔)为市民讲授“秋冬护肺,远离咳喘”知识;广东省中医院甄氏流派团队的专家现场为市民免费义诊和咨询。

德叔表情生动,妙趣横生 图/曾俊荣

德粉们早早签到

“德粉”早早来到现场,运气好的提前逮到面诊机会(图1),有的老人还带着登着活动预告消息的晚报,一位旅居加拿大多伦多返江门的68岁阿叔背着病历来了,家住中山大学南校区76岁的大妈在老伴陪同下打的来了,幼儿园没下课就被老爸接走的4岁小朋友来了……这场接地气又实用的讲座赢得掌声连连,德叔讲得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引得笑声不断,还亲自示范了养肺操……金羊网羊城派同步直播,线上线下人气满满。治咳治喘德叔最拿手,这里选取其中风寒咳、燥咳、脾虚咳等三种咳嗽的防治妙招与读者分享!

早到的德粉抢到德叔面诊机会

风寒咳——门关不严,风寒之邪致咳

风寒咳,就是因为身体的防护门关的不严实(表不固),风寒之邪找上门来引起的咳嗽。主要症状是咳嗽,喉咙痒,有痰色白,鼻塞,流清涕,怕风怕冷,气紧等。

日常调护注意两点:第一,防风防寒,注意保暖。比如晨起多穿件衣服;入夜玩手机电脑时,颈肩部注意保暖等;第二,适当锻炼身体,养足体内阳气。比如,选择最佳运动时间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中老年人适合打太极、练八段锦;学生及上班族,有空多散步,吸收深秋自然界的阳气。

预防保健方法有三种——穴位按摩、艾灸疗法和中药沐足。

德叔说,穴位按摩可以选择“肺俞、风府、风门”三个穴位,有祛风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只需每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即可。

艾灸疗法选择“涌泉、肺俞、风门、足三里”四个穴位,有温肺散寒止咳之功效;操作方法是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

中药沐足法是用艾叶30克,紫苏叶30克,生姜20克,有疏风散寒止咳的功效。只需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40分钟。取药汁倒入泡脚盆中,待温时(水温45℃左右为宜,糖尿病人不宜)开始泡脚,每天10~15分钟,1周4~5次。

当然,药膳养生也有辅助作用。德叔向市民推荐橘红苏叶饮和杏仁橘红炖鹧鸪两款药膳,对风寒咳嗽有辅助治疗作用。

赶快拍下来回家好好学 图/ 林添杰

燥咳——嗜辣受风,小心燥咳

燥咳也是秋冬季常见的咳嗽,有内外两种病因,外因是不慎着凉后受风,而秋天燥邪表现的很活跃,风邪带着燥邪来光顾;内因是嗜食辛辣之品或肺本身有问题,即肺阴虚。主要症状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没什么痰,或者痰比较粘,不容易咯出来,或者痰中有血丝,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症状。

日常防护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防风在先,保暖与微冻无缝连接。比如,起风时,戴丝巾或穿圆领衣服,防止秋风袭击颈肩背部;咳嗽急性发作期间,适当添加衣物。第二,多喝温水或蜂蜜水,润秋燥。晨起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

预防保健方法——穴位按摩和刮痧。

穴位按摩选择“天突、列缺、鱼际”三个穴位按揉,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即可。

刮痧选择“中府、照海及颈椎风府到大椎穴处”,有养阴、利咽、降肺气之功效。先将刮痧油均匀涂抹在操作部位,刮痧板与皮肤呈45°,由上到下轻轻刮;力度及速度要均匀,以患者能耐受为主,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1周1次。

德叔向市民推荐杏仁炖雪梨和沙参玉竹煲老鸭两款针对燥咳的药膳,可清热降噪,辅助治燥咳。

脾虚咳——忧思多虑伤脾

德叔讲的内容很接地气

所谓脾虚咳,是因为饮食不当或思虑过多,伤到了脾,脾虚则容易生湿、生痰。主要症状是咳嗽反复发作,痰多,晨起或食后加重,总觉得很累,打不起精神,大便烂,胸闷等。

日常防护要注意两点:第一,少吃煎炸、油腻、寒凉之品及五谷杂粮。比如油条、烧鹅等烧烤等煎炸油腻之品,避免影响脾胃运化;寒凉食物最容易伤脾;少吃番薯、玉米、芋头等粗粮,此类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第二,适当放松,切忌思考过度。中医认为,忧思伤脾,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差,思考过多,自然会影响脾胃正常的运化。

预防保健方法——包括穴位按摩和艾灸疗法。

穴位按摩选择“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三个穴位,有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即可。

艾灸疗法选择“脾俞、肺俞、胃俞、风门”四个穴位,有祛风健脾化痰之功效。只要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注意:艾灸之后觉得有点燥热,可喝点淡盐水!

德叔(张忠德教授)还推荐太子参核桃粥和陈皮五指毛桃煲竹丝鸡两款药膳,有助于补脾止咳。

讲完秋冬最常见的三种咳嗽病的防治知识后,德叔带着省中医院甄氏流派团队的弟子们一起上台教市民学做养肺操,提高肺功能,有效抵御呼吸道疾病的侵袭。

德叔团队一起教听众做养肺操

市民一起认真学做操

来,跟金医生学习辨识挑选好的陈皮 图/曾俊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图书馆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
山药社区及中医博客精华
擦背可以止咳!咳起嗽来那真的是太难受,分...
微头条
孩子风寒咳嗽 试试生姜水擦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