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塞诗人高适与鄂州华容高姓传承关系考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姜太公为齐王,太公六世孙食邑于高,古址在今山东禹城,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高傒为齐国大臣,在齐桓公称霸中立有大功,成为高姓历史上的名人。其后裔是高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高傒成为当代高姓的得姓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高姓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东汉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渤海郡守高洪。)西晋时,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南北朝时,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隋唐时期,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五代宋元时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

一、鄂州华容高氏与渤海高氏传承渊源
鄂州华容高姓可考直系先祖高越,在五代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自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密云,属于渤海高氏聚落范畴)南奔,先投杨吴(为杨行密所建),后归南唐。
鄂州华容《高氏宗谱》(1992年卷)中有高士廉、高季辅、高侃、高适与高崇文等渤海高姓历史名人的相关记载,分别展述如下:
1、高士廉(576年-647年),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人。曾祖为北魏太尉高飞雀,北齐太尉高岳之孙,北齐乐安王高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的舅父,唐初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来源于旧唐书》)
2、高冯(596年-654年),字季辅,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又上疏切谏时政得失,唐太宗特赐钟乳一剂:“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十八年(644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兼吏部侍郎,负责选举官员。唐太宗赐高季辅金背镜一面,以表彰他的清鉴。来源于旧唐书》)(后世金镜堂号来源于此:鄂州华容高姓《高氏宗谱》(1992年卷)堂号为金镜堂,总堂号为渤海堂)
《高士廉家族世系》(依《新唐书 · 宰相世系》)记载:于太宗、高宗两朝为相的高季辅是高士廉的族弟。高季辅的七世祖、北魏黄门侍郎高展,同时是高士廉七世祖。
3、高侃(生卒年不详),一作高偘,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名将。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永徽元年(650年),生擒突厥车鼻可汗,因功被封为卫将军。此后出任北庭安抚使。乾封元年(666年),跟随契苾何力讨伐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在平定高句丽后留任于安东都护府。同年,因功升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咸亨元年(670年),任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伐叛乱的高句丽人。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于白水山击败高句丽余部,并将增援的新罗兵击败。此后,高侃曾任陇右道持节大总管,获封平原郡开国公。之后事迹未再见于史书记载。高侃去世后,获赠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陪葬于乾陵。(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一段镜头,是展示高适在陪葬于乾陵的祖父高侃墓前,发誓:要苦练高家祖传枪法,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4、高适(704年 —765年),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寓居梁宋一带,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才由人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天宝十一载(752年),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掌书记。天宝十四载(755年),任绛郡长史。至德元载(756年),擢谏议大夫。不久任淮南节度使,奉命讨伐永王李璘。乾元二年(759年),拜彭州刺史。上元元年(760年),转蜀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摄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应召回京,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去世。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5、高崇文(746年—809年)唐幽州人,其先渤海人,字崇文。德宗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以破吐蕃有功,封渤海郡王。宪宗元和元年,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统兵讨刘辟,擒辟槛送京师。入成都时,秋毫无犯。进检校司空、西川节度副大使、南平郡王。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卒谥威武。
依据《北齐书》、《新唐书》以及高冏墓志、高崇文之父高行晖的墓志,学者高剑桥整理出高崇文家族的可信世系:高士廉是高傒第42世孙,高崇文是高傒第47世孙,高崇文是高士廉的五世族孙(采取不含已身的算法),但不是直系子孙。
渤海高姓在春秋至唐代,文臣武将辈出。正因如此,方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

二、边塞诗人高适身世沉浮概述
影片《长安三万里》中,主角高适的一生虽然没有诗仙李白精彩绝伦、光芒万丈,但他贴近芸芸众生中的你我。如果说李白是天上的星星,耀眼但手不可及,我们只能举头欣赏,那么,高适脚踏实地、勤勉奋斗的样子,像极了生活中的普罗大众,因此很具励志色彩。
高适的祖父高侃靠真刀真枪为高家赢得豪门公卿的荣誉,被封为平原郡开国公,死后陪葬皇家乾陵,威名显赫!但是为何到父亲高崇文(此高崇文不是晚唐时的渤海郡王高崇文)和高适这里,不到三代就家道中落?高适亲身种田为生,还一度靠乞讨度日。
第一代建业者高侃,靠一身武艺和疆场舍命拼杀起家,估计文化程度也不高,在孩子身上投入文教,先天实力欠佳,而且他多年跟随李世民四方征战、镇守边疆,一生戎马倥惚,主要精力和时间,也不在家庭教育之中——以国家事务为主,舍小家顾大家!所以高适父亲高崇文虽是官宦人家出身,估计高氏家族的文教事业,他还得是第一代吧,“原始积累”,从他开始;当初高侃给儿子取名“崇文”,估计是心有所指。
高侃四十出头时,就因长期打仗落下太多的枪伤而英年早逝,高家由此失去了顶梁柱,发展肯定大受影响。如果高侃多活上三十年,在唐初那个崇尚勇武的时代,应该可以为高家多积累更多的人脉。少年高适可能也不会随父亲客居岭南那么偏僻落后的地方,稳定优厚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成长更有指导意义。
高家不是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准确说来是因战功而起的“暴发户”。唐朝很大程上仍是一个贵族社会,世家大族垄断政治,中小地主即便爆发易,衰落也就易!高家正是如此情况,祖父高侃由寒门起家,不幸又英年早逝,家世不足的高家,自然面临中落局面。
估计高适的父亲高崇文天资平平,文武皆无过人之处,所以只能奋斗到官至韶州长史。他自己也感觉到了家业危机,振兴家族的重大使命让他郁闷不已!所幸儿子高适出生,让他一下子充满了期望,所以努力教儿子枪法,希望他重振家族雄风,再现高家荣耀。也难怪,高适从小文武皆习。文武兼具的他,虽然大器晚成,却也是得了小宇宙爆发,才逆袭成功!高适起步奋斗时,高家已是家徒四壁的寒门,他也自知天资不高,无依无靠,所以踏踏实实苦干打拼。幸好,天道酬勤,老天爱笨小孩,高适最终为家族赢得重新封侯的荣誉。
高适家族起落沉浮,其实也说明这个世界总体上是公平的——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富不过三代、靠祖上阴德也是不稳的,人生无定!每个人都应该自我奋斗,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接力棒。

三、边塞诗人高适与鄂州华容高姓传承关系考究
据史书记载,高适在唐朝时期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经历,他的妻子李氏。然而,关于高适是否有子女的情况,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我们无法确定高适是否有后代。
鄂州华容高姓可考直系先祖为高越。《南唐书》记载:高越(910年?—972年?),幽州人(幽州属于古渤海郡范畴)。清警有才思,文名盛于北方。卢文进有女,美慧善文,时称女学士。越慕而往谒文进,文进遂以女妻之。后随文进南奔,初投鄂帅张宣,久不见知。复入南唐,与江文蔚并以词赋知名。词人言体物者,以江、高为首。李昇爱其文章,以为祠部员外郎。与隐士陈曙为物外交,淡然不志荣利。李煜时官至左谏议大夫。卒,谥穆。越颇好释氏之学,著有舍利塔记等书。
高适出生于704年,高越出生于910年,出生时间跨越200年。高越与高适都是源于渤海郡高氏聚落,大概率属于同姓同宗。虽然鄂州华容《高氏宗谱》(1992年卷)将高士廉、高季辅、高侃、高适与高崇文等渤海高姓历史名人均记载为华容本支高姓的直系先祖,但附会痕迹明显,不能作为确凿依据。由于这些渤海高姓历史名人与鄂州华容高姓可考直系先祖高越均是古渤海郡人,这些唐代渤海高姓历史名人是五代时的高越的旁系先祖,应该可以基本确定。也就是说: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是鄂州华容高姓的旁系先祖。

详情见上图展示内容:馥任曲阿令,生适,五十始为诗,即工官常侍。(来源于鄂州华容《高氏宗谱》1992年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姓对联
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高路加)
天下高姓来源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诗草书《醉后赠张九旭》
海内外鄂州华容人,这封家书请收好!
曾任封丘尉的边塞诗人高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