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香港16春拍预览│小论八大山人《个山甲子东轩册》

八大山人(1626—1705)是我国明末清初艺术巨擘。其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无不被世界各地的国家博物馆、大学等重要机构争相宝藏。今逢盛世,中国嘉德香港有缘觅得八大山人“甲子”年在“东轩”创作的重要册页,命鸿鸣作小论,以期解开这件弥足珍贵、尚未有识的国宝后面,至今鲜为人知的史实和故事。

                                                                                                           ——萧鸿鸣



观想——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2016年5月29日  晚上8:00 

预展:2016年5月27-28日

地点:香港JW万豪酒店3楼宴会厅(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 


小论八大山人《个山甲子东轩册》


 八大山人《个山杂画册》导读 | 讲者:萧鸿鸣先生



 个山小像


一、基本面貌与命名

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八大山人《个山杂画册》。



八大山人 个山杂画册

册页(对题九开) 水墨纸本

24 × 38 cm


此册对题九开,纸本、墨笔;每开尺寸:24×38公分。世人依据各自喜好与宝藏,先后对其命名为《个山杂画册》(1)《甲子花鸟册》(2)等,另有二十世纪的收藏跋文一帧,全册合计共十开。


 第九开款识有“甲子春正”四字


九开册页右画左诗,依传统册页开本制式,知八大山人先作画,后题对诗;因第九开款识有“甲子春正”,比照八大山人的生卒年,知该册页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春,八大山人59岁之时。款识注明“屏书社兄拉往东轩为画并题,正十二”,故又知该册页是在南昌府城以外的“东轩”所画,原册页有十二开。


从八大山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东轩”作此册页,至今已历332年,未见并存之三开,是何原因在经年的流传过程中被散佚失群,不得而知。现存九开合成册页,是后人依其所得之时的原貌重装?还是将散开的遗存各页,依照自己喜好的前后秩序重新合成一册?难以揣测。失群之三开今流落何方,不知。


 第八开《折枝瑞香》(局部)


以现存九开所绘海棠、块石、山岩、灵芝、垂枝、八哥、竹影、玉兔、鲫鱼、芋头、瑞香花、芭蕉而论,墨色淡而运笔清晰,花、叶茎脉对称分支,线条纤细而行笔较快;山石、月兔用笔,内转仍呈早年方笔、方线,习惯性运笔动作,在同一趋势、用三至四笔相同的横笔或枯、湿墨状;右外转笔速度较快,有类似“馒头”状圆弧形线条出现;亦不改早年皴擦习惯;对题书法,虽尚存侧锋笔法,但结体运笔、趋势,好用异体字、字体夸张变形、字距间穿插与行距有致的风韵,已经呈现了晚年的书风面貌。是八大山人书画具有上承下传,经历了“病颠”后艺术的“驴”期恢复,转至艺术发展、日臻成熟的阶段,并从此以“八大山人”之名畅行天下的一件重要代表性作品。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文献价值,对于八大山人的艺术来说,这件册页是八大山人风格衍变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八大山人的生平、事迹研究,该册页则填补了八大山人“癫狂”后行踪与思想的重要一环,是八大山人书画艺术中不可替代的又一件国宝;对于鉴定、收藏界来说,更是开启认识八大山人后二十年艺术特点、风格,不可多得的一把密钥。

 

以该册页现存九开为据,对题诗八开五言,款署“个山”,惟第四开《绿竹晴梢》七言,款署“个山人”。所钤印章“八大山人”4次,“人屋”4次,“鰕?篇轩”3次,“画瓮”2次,“夫闲”2次,“浪得名耳”2次,“驴”1次,“其喙力之疾舆”1次。


八大山人在该册中以“个山”款署为主,又以清晰的“甲子”纪年和明确的“东轩”地址昭告于世,故鸿鸣结合前人的命名,将此册定名为《个山甲子东轩册》。


二、“甲子”年在“东轩”的创作背景

《个山甲子东轩册》是八大山人应“屏书社兄”之邀,被“拉往”一个叫“东轩”地方所作。所谓“东轩”,在南昌城西南35公里处的高安县城内,是清康熙时期高安县的“衙署”所在地(3)。八大山人创作该册页的背景,与宋代苏轼、苏辙兄弟在高安“东轩”逗留的一段佳话,有内在的必然关系。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春,苏辙(1039—1112)因受兄长苏轼(1037—1101)贬谪湖北黄州团练使连坐,也被贬谪到江西筠州,即今高安县。其时,筠州正值春洪,苏辙借部使者府为居所,将“听事堂”东房辟为“东轩”,并作《东轩记》以抒发内心的失意之情。其文有: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筠水泛滥……假部使者府以居……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所谓东轩者。


元丰七年(1084)甲子,苏轼在贬谪黄州四年后,迁往汝州。藉此,苏轼由黄州来筠州看望弟弟苏辙,今高安城内锦江南岸有“来苏古渡”(4),是高安的八景之一,其脍炙人口的咏景诗曰:“折苇堪航处,曾来大小苏”(5)。“大小苏”即指苏轼、苏辙。苏轼在高安逗留十天期间,与汉高祖刘邦在高安的后裔、建城侯刘拾(6)44代孙刘平伯(7)结交,并赠留《墨竹图》(8)等书画。


“甲子”年苏轼、苏辙在高安“东轩”与刘平伯交往的这段佳话,至今流传。高安境内亦有多处“二苏”的遗迹和诗文(9),建城侯刘拾及刘平伯繁衍的后裔,今在高安仍生生不息。


整整600百年后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是“甲子”。这年“春正”,八大山人来到高安“东轩”,并在此创作了这套册页。款识中注明的“屏书社兄”所“拉往”之时,正是苏轼在高安与弟苏辙、刘平伯相聚并有书画相赠之期。故八大山人在款识中特书“甲子”以纪,并注明时间在“春正”。


由此可知,这套《个山甲子东轩册》的背景,是八大山人在高安“东轩”参加苏轼、苏辙与刘平伯相识、相交600周年的雅集上所作。其时,八大山人59岁,是其自康熙十九年(1680)底,在临川“疯癫”返俗回到南昌,以一个前朝老遗民身份,开始卖画鬻生、并欲娶妻生子,朋友亦四方“为媒”的第四个年头。


《个山甲子东轩册》的受主“屏书”无出,但依据此册页的创作背景,可推测该“屏书”是康熙时期汉代“建城侯”刘拾在高安繁衍的后裔;其“社兄”的身份,因第六开《东湖鲫鱼》对题诗中有“持此径寸言,会得郎心一”之问,又可推知此“屏书”,可能是此间由罗牧(1622——1711)在南昌东湖为领袖的“东湖诗画社”成员,与八大山人有同心、同“社”之好,年龄当略年长于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交好的这位“屏书”,与苏轼、苏辙交好“平伯”,在读音上“屏”与“平”同音同韵,仅有“书”与“伯”的不同;但“书”与“叔”二字在读音上同音同韵,与人们称呼的兄弟“伯叔”之“叔”,没有任何区别。八大山人在其一生中,以某一字一句来寓意、来隐喻某种特殊事件的手法,常见于书画。眼前和自己雅集的“屏书”,与600年前同二苏雅集的“平伯”,就这样让八大山人在“雅集”上,产生了时空的“穿越”,600年前的“伯”,换成了今天的“叔”。


或正是八大山人内心的这一兄弟“伯”、“叔”穿越之感,引发了八大山人在为这位“屏书社兄”作书画时,不仅勾起了自己的“王孙”情怀,更将自己在“东轩”与“屏书”雅集、作画的情怀,与600年前二苏在“东轩”与“刘平伯”雅集、赠书画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个山甲子东轩册》中所绘内容、对题,既充满了“大小苏”与“刘平伯”在“东轩”雅集、赠画的话题,又无不呈现出八大山人在“东轩”作画“燕支一围罢”后面所隐藏的“娶妻”话题。


这个背景的揭示,让《个山甲子东轩册》既有了600年前的“二苏”与汉王孙“刘平伯”雅集的文化意义,又包含了八大山人在“甲子”年“东轩”雅集、创作该册页时的情感,使这些不为今人所知的故实,以诗画的方式,凸现在世人面前。


三、各开款识、印章、对题释文与简说

《个山甲子东轩册》所涉款识、印文,鸿鸣曾在1998年出版的《八大山人印款说》一书中有详论;对题诗文大部,亦在1999年第1期《南方文物》的《大俗则是大雅·八大山人诗偈选注》、2006年11月《八大山人研究论文集》的《自古诗章别有情?八大山人诗偈选注》中有阐释,读者可参阅。今依现存各开顺序,在此作未曾涉及的简略阐释与介绍。


第一开《海棠块石》,钤印:画瓮(朱文长方印)。

对题释文:朱弦渺难度,锦瑟落谁傍?却扫柳枝竹,成都香澥棠。个山。

钤印:鰕?篇轩(白文方印)。

左下鉴藏印:芃园曹氏平生真赏(朱文长方印)。


海棠自古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是历代皇家园林中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寓“玉棠富贵”之意。海棠又有“断肠花”、“思乡草”之名,游子常以此表达离愁别绪。


八大山人每作“海棠”,均有“思念”之意。高安衙署后堂“东轩”周围,有“伋堂”额“退思”;有“宅门”曰“我心门。”(10)八大山人均由此勾起“朱弦”之思,说“朱家天下”已远“渺”难寻。“弦”有“续弦”意,“度”指难以揣测和捉摸。八大山人此间“娶妻”记载的文献尤多,或正是“屏书社兄”以帮“娶妻”邀请八大山人来高安“东轩”的另一个理由,这才有了明显的“锦瑟落谁傍”之问。但是,来到高安后“却扫柳枝竹”作画不断,“东轩”已成“香澥棠”了。此处的“成都”,与二苏是四川人关系并不紧密,而是指“高安”。高安为汉“建城侯”的侯国“都”城,“建城”常被写成“建成”(11),故八大山人曰“成都”。“澥”读hai,“香澥棠”就是“香海棠”,亦可作“香榭”解,指佛门的“台榭”,是八大山人借用异体字表达更多内涵意思的惯用手段。即暗指八大山人在“东轩”已画了多件、套海棠的作品。


“个山”是八大山人在佛门名号,该款识始用于康熙十一年(1672),至该年结束。“画瓮”印章,在八大山人还俗的第三个年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春正月,作有《瓮颂》组诗,其第六即以《画瓮》为题,在第一《毕瓮》起首处,钤盖了“画瓮”印章,是八大山人表明澹泊与游朴生活追求的表达,也是其自信“画在瓮中,随手拈来”之意。


“鰕?篇轩”印章,首钤于《个山甲子东轩册》,晚年常见使用,是八大山人借曹植《长歌行·鰕?篇》中的“鰕?游横潦,不知江海流”、“高念翼皇家,远怀壮士忧”的伤时讽世、自抒怀抱的一种表达。



第二开《岩底灵芝》,钤印:人屋(朱文长方印)。

右上收藏印:碧桐醉客(白文方印),右下收藏印:芃园鉴赏之印(白文方印)。

对题释文:东风不受吹,西风吹不受。父母爱儿曹,仙人汉贤右。个山。

钤印二:八大山人(白文方印)、鰕?篇轩(白文方印)。


“灵芝”为仙草,常被文人用作隐居、是足以医国治世人才的象征。前此二句因对提“灵芝”,又有苏东坡从被贬谪地“黄州”前往启用之地“汝州”的背景,故表层的意思,是指苏东坡、苏辙在高安“东轩”时的状态。苏轼被起征于汝州,但苏辙仍未受命。诗中以东风暗比苏轼,以西风暗喻苏辙。但因后阙话锋所转涉,是为了实现“父母爱儿曹”的目的,故此两句背后的隐藏之意,则包含了八大山人“娶妻”、朋友为“媒”之事的不满意。用白话来说就是:这个不受用、不好;那个受不了、不合意。惟有依靠站在我右面这位具有仙风道骨的汉侯后裔贤人“汉贤”了。“右”有袒护、帮助之意。这位“汉贤”,就是邀请八大山人来“东轩”作画的“屏书”。这是鸿鸣判断“屏书”姓刘、是汉建城侯后裔的另一个证据。


八大山人始用“八大山人”印章钤盖书画,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临乡贤黄庭坚的《酒德颂》,此册页中使用畅行后来二十年的“八大山人”名号印4次,可见这一名号的运用,在八大山人心目当中,已趋于成熟。


“人屋”印章,邵长衡《八大山人传》说,“初为僧,号雪个,后更号曰人屋”,是八大山人禅门思想“万类之种,个个是佛……种种形貌,喻如屋,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本源之性,何得有异?”思想的表达和运用。意在说自己由王孙变为僧人,继而还俗的人生经历,“人”与“驴”,“人屋”与“驴屋”,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第三开《垂枝八哥》,钤一印:人屋(朱文长方印)。

对题释文:衿翠鸟唤哥,吭圆哥唤了。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个山。

钤印:其喙力之疾与(白文长方印)。

左下收藏印:三槐堂(白文长方印)。


“衿翠鸟”指青春佳期的少女,“吭圆哥”指成熟的男性,暗指八大山人自己。此二句是八大山人在叙述来高安期间,有人为其作“媒”介绍年轻女子之事。“三虢”指《帝王世纪》中的西虢,北虢、东虢,均为汉郡封国。八大山人因此时正在汉“封侯国”的“国都”高安,故联想起了“三虢”,并以此“封侯国”比喻自己是前明余孽。但是,当八大山人这只“八哥”用“语”言说出了自己的这种身份后,那些被介绍来的女子,便都不愿意与其“比翼双飞”了。前两句“唤哥”与“哥唤”一问一答,犹如鸟儿求偶时的唱和,是“为媒”双方见面时的状态;后两句的感叹,则映衬出这次“为媒”已经失败的结局!


后世许多学者在不知道《个山甲子东轩册》创作背景前提下,又没有连贯整个册页对题诗的语境,对后两句常常有“反清复明”说和“南还救国”说,这种解释,既与八大山人的生平、事迹不符,更有悖于对题诗的真实表达,是一种没有根据、不切诗意的臆说。


有意思的是,八大山人在这里用了一方“其喙力之疾与”的印章,来告知诗中“为媒”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乃是因为自己有口吃之疾,且年纪大了、老了,牙口不好了的事实。八大山人一生有多方表示自己年龄阶段的印章,“其喙力之疾与”是一个典型。年届花甲的八大山人,在400年前清初人的眼中,早已是一个高寿的老人家了。这是八大山人在感叹“喙”有“疾”之余,对自己“老矣”的一种无奈与戏谑。


第四开《绿竹晴梢》。右下收藏印:三槐堂(白文长方印)。

对题释文:湖天霞散鲤鱼斑,绿竹晴梢八月闲。况尔秦皇千顷烧,大头=(鱼孱)死免君山。个山人。

钤印:浪得名耳(白文方印)。


八大山人素来画竹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手法、与前人所绘之“竹”形体均无区别,另一种则并非传统意义上“竹”画法,让人感觉并不像真竹,这是困惑研究界、并未曾揭秘的一个话题。其实,八大山人一生好竹,并一改前代文人好竹、画竹的理念,用史无前例的创作手法,将“竹影”入画。这一创举,使八大山人相当一部分的“竹”作品,用“竹影”、或“影竹”的眼光来对待,便化解在“影竹”的惟妙惟肖与恰到好处之中了。此页所画,不是真竹,是竹影,故八大山人在对提诗中说“绿竹晴梢”。


八大山人作画的“东轩”,苏辙有《东轩即事》诗:“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池塘草长初饶梦,院落莺啼恰称心”。其“东轩”右面,有“菉竹轩”。康熙十年《高安县志》卷之三?署廨二:“菉竹轩三间,在后堂右”;又有“绿筠堂”,苏辙《绿筠堂》诗:“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12)八大山人对题中的“绿竹”,即指“东轩”左右之“竹”,所画剪影状的“晴梢”,而将这张“竹”因有太阳映照的“竹梢”真正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即此“晴梢”之“竹”,非真“竹”之“竹”,是因“晴”在墙上投下的“竹影”。


此际,晴朗的天上如湖水般“霞散鲤鱼斑”,与眼前晴映下的“湘妃斑竹”(13)灵动,让八大山人有了八月秋闲的感觉,也让八大山人在“湘妃”的思绪牵引下,顿时有了“秦皇千顷烧”(14)劫后的感慨。“大头=(鱼孱)”指被秦始皇烧“死”在湖中的鱼;“君山”在八大山人出家的进贤介冈东北方向(15),八大山人说自己这只漏网之鱼,是在“君山”得以幸“免”的。八大山人这段“劫后余生”的生活,读者可参阅鸿鸣的《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


“浪得名耳”印,自该年始用,一直使用到八大山人的晚年,是八大山人对自己在书画上所获名声抱持的一种态度,也是其内心深处作为明王孙,如今只能鬻画为生的一种自嘲。


“个山人”款识,是目前所见之唯一在《个山甲子东轩册》中签署的一次,也是至今所见八大山人由“个山”转为“八大山人”,唯一既有“个”,又有“个山”,又有“山人”,具有连缀意义的一个款识。来年,八大山人60岁,签署“八大山人”款,并使这一名号畅行不衰至今三百余年。


以此开对题为唯一之“七言”推论,失群的三开中,当有与此诗“七言”和情绪呼应若干。其在该册页中的顺序,也当另作再考。



第五开《捉月玉兔》,钤印:画瓮(朱文长方印)。

对题释文:下第有刘蕡,捉月无供奉。欲把问西飞,鹦武秦州陇。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印)。

左下收藏印:图书自怡(白文长方印)。


八大山人在“东轩”画“兔”,受主又是汉代“建城侯”的刘姓后裔,所以用典便想到了“刘贲”。唐大和二年(828),刘贲考进士下第落选。前两句明面上说刘贲落第,没有考上进士,当然没有俸禄。但暗中却是八大山人在戏谑自己“娶妻”没有成功,我只有“捉月”画兔、而没有别的来酬谢你“屏书”了。这也是八大山人送《个山甲子东轩册》给“屏书社兄”、前有呼、后有应的表现。

苏轼有《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李白有“把酒问月”句,故八大山人画“兔”喻月。“欲把问西飞”句,《古乐府》有“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八大山人将“西飞”之奔波,来问屏书社兄:我何时再与“织女”相见、“相亲”呢?“秦州陇”指甘肃。《禽经》说甘肃陇州的“鹦鹉摩背而喑”,注曰:“鹦鹉出陇西,能言鸟也,人以手抚拭其背,则喑哑”。此对题后二句说,我问屏书何时再为我做媒,屏书却像“秦州陇”的鹦鹉一样,装聋作哑,没有明确地告诉我。

八大山人在用“秦州鹦鹉”典的后面,把《个山甲子东轩册》是用来酬谢“屏书”、并冀望再为自己继续作媒的目的,做了隐晦的交代。


第六开《东湖鲫鱼》,钤印:人屋(朱文长方印)。

右下收藏印:芃园宝藏(朱文方印)

对题释文:箫峰鸾尾西,土产湖东鲫,持此径寸言,会得郎心一? 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印)。


该页所画一条鱼,非鲫、非鳊,由此而有对题诗。萧峰:在江西新建县与湾里区梅岭之间。春秋时,有秦穆公婿萧史与秦女弄玉在此偕游吹笙,峰上有吹笙坪。鸾:凤凰类神鸟。鸾尾西,指南昌以西的梅岭,此地有鸾岗,是仙女吴采鸾与文萧相遇处、颠鸾倒凤之处,今岗上尚存会仙亭。前两句说西山萧峰、鸾岗男欢女爱的故事,后两句明面上说:我只有这一尾小鱼送给你“屏书”,不知是否合得了你的心意?但通观整个册页的对题和“萧峰”、“鸾尾”后面男欢女爱的故事,便可看出后两句隐藏得更深的意思,是八大山人在希望:“屏书社兄”要帮我找到称心如意的女人呀!


对题书法多字异写,“萧”作“箫”, “鸾”、 “湖”、 “郎心”均作狂草和连笔,“鲫”作上下按排,不易辨识,后世的释文也多有误,给理解这首对题诗带来了许多障碍,也让众多学者的阐释,走进了误区。



第七开《仓箱蹲鸱》,钤印:夫闲(白文方印)。

右下收藏印:臣步郇印(白文方印)。

对题释文:鸥阜明月湖,鬼载盈仓箱。仓箱似蹲鸱,读易休为王。个山。

钤印:浪得名耳(白文方印)。


欧阜,在江西永修县境内西北的禅门云居寺,山上有明月湖。宋僧慧空有《送圆上人归云居》:“康庐诸峰欧阜殊,寺称天上众五湖”即指此。云居寺是禅门曹洞宗的道场,其地盛产“芋头”,是禅和子们的日常主食,且便于储藏,由此而有著名的“芋”禅理论,这是八大山人三十余年在禅门的思想流露。但是,当八大山人画了“双芋”之后,却联想到了苏东坡的“敕赐诗人明月湖”诗句,苏诗中的“明月湖”在武昌县南。苏轼又有诗《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都是八大山人在画了“双芋”后,勾引起“二苏”当年在“东轩”的联想。


“鬼载盈仓箱”句,典出《易·睽卦上九》指仓箱中载满了芋头鬼物的东西,暗喻苏轼与苏辙的那些奇思妙想和不同与政的主张,故诗后句有“读易休为王”的相劝照应。所谓“蹲鸱”即芋头。左思《蜀都赋》“蹲鸱所伏。”注:“蹲鸱,大芋也。”其形类蹲鸱,故卓王孙曰:“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致死不饥。”八大山人画此“蹲鸱”后,对题便有了话题,意在说苏轼与苏辙兄弟,要像云居寺的“芋”禅那样,以简朴的“芋头”生活为追求,不要去争功夺名“为王”。这当然也有告诫自己,在“娶妻”的选择上,不要太挑剔的意思。


“夫闲”印章,后世有误释为“天间”。该印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大山人的《个山癸年画册》中亦有钤盖,自60岁以后,再未见使用,是八大山人“休为王”思想的补充。


以此页暗喻苏轼与苏辙的诗意,该页在《个山甲子东轩册》当中的秩序,当靠前。其顺序为后世重新装裱过程中,被置于第七开。



第八开《折枝瑞香》,钤印:驴(白文长方印)。

右下收藏印:雨楼(朱文方印)。

对题释文:尔玉请为图,兰芳倩谁扶?燕支一围罢,少小落瞿俞。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印)、鰕?篇轩(白文方印)。


此开所画为“瑞香花”,后世研究界素无命题,是因为不知道八大山人所画花名。瑞香,又名睡香、风流、露甲,江西境内随处可见,今赣州市列“瑞香”为市花。“瑞香”又是八大山人在临川衷情、并为之颠狂的一个女人(16)。八大山人因画“瑞香花”,而想到了“瑞香”其人;又因瑞香花的“睡香”别名,在首句对题了“尔玉请为图”、屏书你请我作画之后,便又想到了苏东坡“海棠春睡”的典故,也因此在内心对“瑞香”有了思念之情,这便有了“兰芳倩谁扶?”的设问。


宋代和尚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讲了一个故事说: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苏东坡据此,写《海棠》诗曰:“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八大山人的“兰芳倩谁扶?”即在问:今天的瑞香,是谁在呵护呢?


“燕支”指颜色、作画。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情。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一围”,四周围。指八大山人已经为人画了一圈,即指已经为索画的众位朋友,每人都已得了一套或一张画之意。对题后句,话锋一转说“少小落瞿俞”。“瞿俞”指释迦牟尼,即指佛,苏辙的《还颖川》:“平生事瞿昙”即此。八大山人说自己因弱冠遁入佛门而无缘于“瑞香”,是八大山人对“瑞香”的怀念,也是他对这次“为媒”期待娶到如“瑞香”一般女人的祈求。


八大山人由画“瑞香”勾起的“兰芳倩谁扶”之思,又由此引发了对“瑞香”的思念,此时的八大山人,已经有写颠三倒四了。故在该页有些突兀的画中间,用了一方动感极强、类似“驴打滚”的“驴”印。这是八大山人诡谲的一面,也是中国“文人画”着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精髓。



第九开《飞翻芭蕉》。

右下收藏印:曹步郇印(白文方印)、芃园(朱文方印)。

对题释文:点笔鰕蟆屯,荒园水闭门。蕉心鼓雷电,叶与人飞翻。甲子春正,屏书社兄拉往东轩为画,并题,正十二。个山。

钤印二:人屋(朱文长方印)、夫闲(白文方印)。


“鰕蟆屯”指八大山人作画“点笔”之地,待考。第二句说当年有些荒芜的二苏“东轩”,旧名“我心门”,如今环水围绕,闭门谢扰雅集。所绘“芭蕉”,确有“翻飞”的风感,故八大山人说“蕉心鼓雷电”。因《个山甲子东轩册》通篇贯穿了“娶妻”和祈求“为媒”的话题,故此时的八大山人,早已被思念“瑞香”之情和“娶妻”的情绪所搅动,激动、难以平静的情绪,使所绘芭蕉,也随着这种心情,蕉叶飞翻、蕉心也飞翻,所以八大山人才会以按耐不住的诗句说“叶与人飞翻”。


八大山人“甲子”年在高安“东轩”的这次特殊雅集,即缅怀了整整600年前苏东坡、苏辙与建城侯王孙刘平伯的友谊,更是将自己这次来“东轩”雅集、作画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与思想,在这部非同寻常的《个山甲子东轩册》中,记录了下来。

四、流传与收藏印章、题跋

《个山甲子东轩册》现存九开收藏印,有“芃园曹氏平生真赏”1次、“碧桐醉客”1次、“芃园鉴赏之印”1次、“三槐堂”2次、“图书自怡”1次、“芃园宝藏”1次、“臣步郇印”1次、“雨楼”1次、“曹步郇印”1次、“芃园”1次,共计收藏印10枚。


册页收藏印:曹步郇,字芃园,号雨楼,斋名古香阁,山西阳邑(今太谷县)人,今常能在明清书画中,见到该人的收藏印出现,是康熙时期的收藏与鉴定家。民国三十二年(1943)出版的张大千《大风堂书画录》,第四八页记载的八大山人作品《雪个双松图》《雪个芙蓉》《雪个葡萄》《雪个画桃》,均有一枚“雨楼眼福”的印章,是曹步郇的藏品,可见这位曹步郇先生,是一位忠诚的八大山人爱好者和追随者。《个山甲子东轩册》当中多枚曹步郇的收藏印章,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件作品在当时收藏家眼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三槐堂”印章主人不知,但苏轼有《三槐堂铭》一篇,所涉主人为“王氏”,后世王姓子孙,亦多以“三槐堂”为祖堂,故推测此“三槐堂”的主人,当姓王。余不知。


“图书自怡”印章的主人,不知。但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影印本、由美国汉学家福开森编撰的《历代著录画目》,在记载八大山人作品的:“六画·《书画册》自怡,一五,一”中的“自怡”,当为该册页和该印章,这亦反映出民国时期的书画类书,对《个山甲子东轩册》的重视。



《个山甲子东轩册》第十开“题跋”,其释文为:

八大此册署款“甲子春”,有“八大山人”、“鰕=篇轩”、“人屋”等印。世谓用“八大”题名,仅在康熙乙丑至乙酉二十一年间,此绘作于乙丑前一载,即康熙二十三年也。上钤“芃园”鉴藏之印。“芃园”为严锜字,籍福建龙溪,与八大同时。闽人多浮海远殖,其残缣流落南中,非偶然也。往尝见《传綮花卉册》于故宫,为早年戏笔,视此不逮远甚。文希道兄获此,幸珍袭之,喜识数语于末,乙卯春选堂。

钤印:宗颐之印(白文方印)。

跋文中的“文希”是二十世纪新加坡的收藏家陈文希(1906—1992),跋文作者所钤印章“宗颐”,是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今尚健在的饶宗颐(1917—)先生。纪年的“乙卯”,为公元1975年。跋文中“芃园为严锜字,籍福建龙溪,与八大同时”的判断,以及饶先生曾在《八大山人“世说诗”解》一文中“严锜的字,他籍贯福建龙溪,是康熙时人,福建泉州龙溪人,清初航海渡,此册所以流传到星洲,不为无因”的判断,均是错误的。

 

2016年5月立夏日于北京西直门海云轩


注释:

(1)见《艺苑掇英》第十七期·八大山人专辑35页。

(2)见饶宗颐《八大山人世说计解──兼记其甲子‘花鸟册’》。

(3)康熙十年《高安县志》卷之三·署廨二:“东轩,后堂左又左,为小东轩,知县张文旦建,菉竹轩三间,在后堂右。”

(4)据康熙十年《高安县志》卷之一·山川十八:“来苏古渡。在县东,宋苏辙谪监筠州酒税,兄轼过之同访刘平伯唤渡此地,因作唤渡亭,囗址具存。”卷之二·津梁十一:“来苏渡。宋苏辙谪筠,因兄轼过此同访刘平伯唤渡此地,因作唤渡亭于水旁,在金沙台下。今亭废。”

(5)据康熙《高安县志》卷之十·诗·明·陶履中《来苏古渡》。

(6)康熙《高安县志》卷之七·封爵·汉:“刘拾,长沙定王发之子,始封建城侯。武帝元朔四年三月册,至元鼎二年坐囗行人,奉璧皮荐贺不会免爵,至刘迥凤仍复原秩世袭,终东汉。”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刘拾被封为建城侯,侯国封地在今江西高安市区,属地约为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樟树一带。元鼎二年(前115)刘拾免,建城侯国除,后复原秩世袭,并有子孙镇守筠州。

(7)刘平伯,字端甫,高安金沙村人。博学多才,能诗善画,时人称长者。康熙《高安县志》卷之八·文苑三:“刘平伯,汉建城侯之裔。高蹈好文,名士推之,二苏兄弟每过访焉,并有赓咏,子瞻写《墨竹》以赠,今犹藏其家。”

(8)据《高安县文物志》转引民国三十七年《金沙刘氏家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底1版。

(9)高安今有苏辙亲书“唤渡江亭”匾,有“来苏村”、“来苏桥”等。见《高安县文物志》37页。

(10)据康熙十年《高安县志》卷之三·署廨二:“伋堂三间,在穿堂后……额曰退思……宅门,在后堂前,旧名我心门。顺治十七年知县黄奎龄改为退思。”

(11)清王谟仁《江西考古录》卷六:“建成。水经注浊水东径建成县[汉志本作蜀水]汉武帝元光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刘拾为侯国……属豫章……以元朔四年三月己丑封,六年坐不朝,国除。”

(12)均据康熙《高安县志》卷之十。

(13)《述异记》:“尧二女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

(14)据《史记·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湘君何神?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15)康熙《进贤县志》卷之二十·杂志:“熊人霖《君山歌》……君山湖九十九汊,归墟栖霞山麓,走君山道波,万里碧连环……别有君山楚洞庭云之,君兮山之灵……君山之域古尊庐……惟闻湖边阳鸟群相乎。”)

(16)详见萧鸿鸣《孤本〈梦川亭诗集〉与八大山人临川行踪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拍預覽│小論八大山人《个山甲子東軒冊》
明-董其昌绘画作品欣赏(4)
文徵明书法大全[4]
经典 | 八大山人——落入凡尘的音符
祝允明行书《在山记》册页释文高清放大欣赏
八大山人晚年册页杰作《安晚册》——非“晚安”,实“安晚”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