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派篆刻赏析】丁敬时代的印坛

编者按:美丽的西子湖畔,孕育了浙派篆刻百年的辉煌。今天,我们推出“浙派篆刻赏析”栏目的第一期,力求图文并茂地展现浙派篆刻精湛的技法、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浓厚的传统基础与其孕育的巨大艺术能量。



印章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悠久。考古证明,远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印章已被广泛应用,发源应在更早的时期。由实用印章逐步转为与诗书画结合的美术作品,则起始于唐宋。经过北宋米芾、元代赵孟頫、吾丘衍、王冕,明代文彭、何震几代人努力,用了五百年时间,才渐渐形成专门的学问,即“印学”,亦泛称为“篆刻学”。


其中,吾丘衍撰成的《三十五举》是我国第一部印学理论专著。上承秦汉,下启明清,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被视为篆刻艺术理论的经典。


而王冕首用石材刻印,一百多年后又得文彭推而广之,结束了过去文化人只能篆写印稿,对铜、象牙等硬、韧印材无技镌刻的历史。作者自篆自刻,从心所欲,篆刻艺术这才有了真正的“创作”,才有了真正的篆刻艺术家。这也是印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篆刻家各以意奏刀,就会出现不同的印风,学人从好,流派因之产生。文彭开创吴门,何震继承文彭而一变风格,成为徽派鼻祖。吴门、徽派一统印坛一百五十多年,作者主要集中在徽州、南京、扬州、苏州一带,其间亦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自立门户,对印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明末清初,吴门派苏宣、汪关,徽派朱简、梁袠、程邃等,都已去世,一时印坛沉寂,后继乏人。他们力求恢复秦汉古法,并致力创造大方、平正的印风,渐失故步。末流效仿,摹拟守旧而失去个性,呆板无味而渐趋卑靡,继而矫揉轻媚、庸俗怪异的印风终于泛滥。此前浙江杭州了无大家,久沿汪关后继林皋的印风,此时此地自然也难逃大环境下的颓败。


汪启淑在乾隆十年(1745)辑成《飞鸿堂印谱》,这是一部收录四千多方印作的巨谱,除少数名家作品外,大多数作者水平低下,不讲法度,追求庸俗的装饰味。这部印谱的价值,在于全面记录了明末至当时印坛创作的真实状况,告诉人们,篆刻艺术进入这一时期,风气真是江河日下,已到了不能不变的时候了。

丁敬与浙派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起,丁敬的才干和学识,确实也担当得起开创新派这一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朱小雨、易晔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印章:皖派和吴门流派
《篆刻学》:中国篆刻史上都有哪些流派?
文彭与吴门印派
篆刻欣赏
「吴门篆刻」林尔:篆刻要讲究艺术性而非工艺性
篆刻讲堂:明代的集古印谱与吴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