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孝图》——武艺“重新发现”了什么?

扼虎救父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孝”是儒家“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伦理的核心,社会道德的基础,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备的道德素质。因此,“孝”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孝经》开篇即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回顾既往,历史上的“二十四孝图”在不同的语境下有多重作用:它可能是“孝”伦理主张的图解说明,当然还可能是——绘画史中的“流行题材”。

在画完《先贤图》、《富春山居图》、《西湖人物志》等传统经典之后,武艺在2016年又完成了对《二十四孝图》的重新绘制。

这次的创作方法与上几次相比,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是,武艺依然尊重原典,本次采用的底稿来自于民国画家陈少梅;不同的是,这次武艺选择用油画绘制,而非原版的工笔。并且在画面构思、内容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改编,画面背景大量删减,更具武艺一贯的“极简”风格。

刻木事亲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武艺这次采用的“二十四孝”故事版本形成于元代,见于郭居敬所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包含了“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拾葚异器”等二十四个不同年代的孝行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搜神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重新发现,其中有约刻于五代末或宋初的佛教变文《故园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二十四孝”称谓。“孝”虽为儒家核心价值,但在上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与佛教、道教相结合,相互借力,彼此交融,成为一个在民间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题材。

武艺此番重画“二十四孝图”,意义不在“二十四孝图”本身,而在一个当代画家尝试重新激活这一沉睡数百年的文化符号。所谓“沉睡”,是因为我们向来只知道“二十四孝图”说了什么,而不知道,也没有想过,它是什么。

哭竹生笋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武艺此次所关注的,显然已经不止是“鹿乳奉亲”“卧冰求鲤”这一类故事的本来用意,而是意在“重新观看”。至于武艺“重新发现”了什么,也许并没有现成道理好讲,我们只有去现场看过原作之后,才能了然自己看到了些什么,而不是武艺要说什么。

芦衣顺母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为母埋儿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以“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为例,故事讲的是东汉郭巨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他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于是和妻子商议埋掉儿子,结果在挖坑埋儿时获得黄金的故事。陈少梅在表现时,将之当作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来描绘,人物的服饰、表情和周围环境都务求真实可信。而在武艺的作品中,陈少梅原画中对周遭环境、山石树木的描绘都一概省去,主人公郭巨,他的妻子和儿子被置于一片纯净的浅色背景之中,画面完全取消掉透视,也取消掉景深,成为一个单纯的平面。

最有意思的改动来自于武艺对金元宝的着力描绘,对于这个神话情节,陈少梅并未直接表现,而在武艺笔下,从地下涌出金元宝如同蝴蝶一样翩跹飞舞,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如果说陈少梅的画竭力营造一种现实感的话,武艺则刻意打破这种现实感,人物带有很强的虚拟性,似乎仅仅是在他的授意之下,在画面上搬演一段故事。

鹿乳奉亲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从题材的选择上来讲,“二十四孝图”是武艺近年来“文本之旅”的一次延续:在此之前,他先后完成了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清代佚名画家的《先贤像传》、“敦煌”等经典画作的传移模写,在历史的坐标中重新发现自我,并尝试做出当代性的回应。其次,在表现“二十四孝图”时,武艺进行了去历史化的处理,这又向上勾连起了他的“新马坡”系列,这组画的主人公是头戴白手巾、腰扎武装带的游击队员,来自于画家儿时所看的连环画和电影——在武艺的笔下,不管是游击队员,还是“孝子”,都不再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在去历史化、政治化之后,他们变成了单纯又生动的个体。

乳姑不怠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说,武艺的新“二十四孝图”让他站在了一个“暧昧”地带:他是以一种现代形式主义的“审美姿态”面对这些古典艺术图像进行“再创造”,还是带着同情看待“孝”在古代和当代中国可能发挥的伦理和社会制度建构作用?或者以某种游戏的心态绘制这些传奇式的图画来测试当代观众的伦理和艺术反应?或许,基于每个人的个人体悟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形成的省思、观感都不尽相同。

拾葚异器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寒碧、武艺谈“二十四孝图”(节选)

武艺:对“二十四孝”这个题材,近些年有了新的认识。这个题材从小就接触,但是每看到这些画册或图像时一直不太经意。从2012年开始,开始临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清代《先贤像传》、“敦煌”等经典画作,慢慢对传统图像的表达产生了兴趣并有了新的认识,“二十四孝图”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寒碧:新文化运动以来,首先冲击的就是孝。鲁迅先生所著《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他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宣传封建的孝道。《二十四孝图》由元人总结并普及,清代又有了一些调整和普及,到民国陈少梅增加了一些中国画受西化影响的语言。但始终,“二十四孝图”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

“孝”是中国文脉中最原创的一个观念,是大于“仁”与“礼”的,已经变成了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但为何新文化运动要批“二十四孝”,而人们心理依然觉得应该孝,这其是“事”与“理”的关系。“事”与“理”的观念最早来自佛家,佛教讲“事理如一”,就像儒家说“道行化一”。但是,有时“事”不见得能证明“理”,所以“二十四孝”本身有争议是正常的,但“孝”不应该有争议。

闻雷泣墓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武艺:刚开始创作时,图式对我来说更重要,但是我不可能忽视内容。古人整理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带着理想化的色彩,或者其实是一种虚构。“孝”最终体现在心上,过程很有戏剧化。中国文化中“虚”与“实”的关系非常微妙,但它其实不是“写实”,也不是“写意”,它是高于这二者的一种思维方式。

武艺:从原作到我的作品,中间有一些草图,根据原作,我整理了符合我对这套画的理解的草图。比如“留白”,陈少梅先生的画里,每一幅都有具体的景观,我把景观减去之后,让人物更加凸显出来。留白是中国画里的核心问题,环境是由每个人去想象的,我希望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

卧冰求鲤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寒碧:“写意”的“写”,大家都理解成抒发,其实古人的“写”,我认为是呈现。从笔墨的角度说,武艺的作品是一种很有修养的笔感限制,不疾不徐不躁。画面结构,古人称为经营位置,整体上体现的非常巧妙高简,而且越来越求表现简约和内涵丰富。这次的《二十四孝图》是他的一个提升。西方人将书写性理解为挥洒那种形式,线条的表现作用是西方的理解,是一种误读,但对中国画家来说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如今,线条既是表现,也是呈现。

戏彩娱亲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武艺:中国文化讲“书画同源”,有时跟朋友交流,为什么总觉得现代人的书法写不下去了呢? 是因为它没有内容。我们看古人的书法,支撑外在形式的是它的内容。其实绘画也是一样,刚才寒碧先生谈到宋画,宋画里的书写性、写意性,用现在的概念去理解,也都说的通,但它的核心还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呈现,我觉得这是中国视觉文化的一个核心。

行拥供母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武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
林纯孝笔下的油画美女!别有一番风味!
初心丨参展画家——包颖颖
画家王沂东的2023新作,太美了!
写实画家范学贤​
【第375期】八零画派成员戴平均油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