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十二)


2020年12期《对联》杂志精彩导读

《对联》杂志2020年第12期目录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十二)

文 | 徐熙彦

任何艺术的表达核心都是思想与情感,楹联也不例外。清代文学品评家王永彬《围炉夜话》有云:“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楹联体制虽短小,而识见尤卓然。特别是在自题联与题赠联中,小楹联之大识见常使人读后顿生“一副联胜十年书”之慨。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乾隆进士,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楹联亦绝。
这是郑板桥的一副自题联。郑板桥擅制五、七言短联,皆句工辞妙,理趣兼得,是青少年学习对联的最好老师。
上联写读书功夫在贵“疑”,带着疑问读书,反复论证探究,可得真悟,得真悟便得大长进,大学问;下联写作文功夫在破“穷”,好文章不都是倚马千言,信手拈来,难免有思穷、辞穷之时,然名手烹调,不以一字轻安,穷诘推敲而后工,读者读来难察下笔之穷苦,只叹下笔如神妙。

这是作者读书作文的经验之谈,从疑到悟的读书良方历代学者多有深刻体会,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张子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子则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可见读书中怀疑精神之可贵。
相较贵疑读书法的广泛共识,作文之“穷时”之境则认识不一,有许多人依据古文大家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感慨“诗穷而后工”的现象,而将下联理解为作者穷困后诗文始下笔如神。其实同样是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记载诗友梅圣俞语“诗家虽率意,而造语犹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才是本联的生动注解,“造语犹难”即“文到穷时”,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界,就是“自有神”之境。宋代大词人晏殊《浣溪沙》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苦索一年之久,非不能也,不能安也。杜甫诗有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亦可拓展下联的境界。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青少年学习这副楹联,要深刻领悟这贵疑的读书功夫和破穷的作文功夫,这样的金石之言在读书作文中反复实践,必将大有裨益。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

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经学家,书法家,著有《春在堂全集》等。
这是俞曲园的一副摘句联,其在《与次女绣孙谈人生》时说:“昨得彭雪琴侍郎书,有诗云:‘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此言有味,故为汝诵之。”可见联语摘自好友彭玉麟诗。
上联写如何看待烦恼,破除烦恼最彻底的方法是无私无我,不斤斤计较于个人荣辱、名利、得失;下联写如何看待艰难,艰难困苦不是阻碍人,而是磨砺人、成就人,玉汝于成,对于年轻人尤甚。
“欲除烦恼须无我”,语本老子《道德经》宠辱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烦恼”即“大患”,“无我”即“无身”。“历尽艰难好作人”,其思想则可以溯源于《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联中的“艰难”就是经中的“苦其心志”,“好作人”就是成长,就是“曾益其所不能”。一副简练易诵的对联,将两部艰涩的国学经典篇章深入浅出,很好地说明了我一贯的楹联教育观点,楹联为门径,国学铸精神。
这两句彭玉麟的诗句,经俞曲园摘书为楹联后,便广为流传。民主革命先趋冯玉祥就曾书赠出国前的儿子冯洪国,并说:“这是我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要无我,才能为民众,为大家。自己一点怨言都没有,甘心情愿为百姓效劳。你年纪尚小,不知道作人的难处。作一个好人必须经过磨炼。”俞曲园教女,冯玉祥教子的楹联史话,使该联成为著名的家风联。
青少年涉世未深,这副对联如同药石,有极好的引导警策启迪作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路上的种种问题,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效。如能从这副联延伸学习所本《道德经》《孟子》篇章,则收益更丰。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作者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江苏淮安人,革命家,外交家,开国元勋,以其雅怀高致,享有周公之誉。著有《周恩来集》。
这是周恩来17岁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的自勉联。上联写交友之道,要交有肝胆人,即要与有抱负、有操守的人为伍,志同道合,砥砺精神,增益事业;下联写读书之理,要突破章句、辞章之学,不读死书,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贤达学习,经世致用,才能更好地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联语发人深省,可作千秋箴铭。足见作者13岁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并非空谈。事实上,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就是对这副自勉联的伟大实践,他所选择的“有肝胆人”,就是共产党人;他所专注的“无字句处”,就是中国革命。其伟大人格与杰出成就,在这副联吟成之际就已奠基。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作者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中国泼墨画家,诗书画俱佳,与齐白石并称为“南张北齐”,以“东方之笔”驰名海外,有《张大千书画集》传世,代表作《长江万里图》等。
这是张大千在知天命之年为友人所书的赠联,果然有洞彻人生的通达。

曾国藩有云,“天下断无易处的境遇”,张大千此联即讨论这“难处的境遇”如何妥善处置。上联讨论“万难”处境的智慧,在这种近乎绝境的万分艰难的时刻,不能畏惧,不能退缩,不能举棋不定,无所适从,而是要果断坚毅,即“放胆”;下联讨论“两可”处境的智慧,在这种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两可”情形下,不要急躁,不要草率,而应冷静权衡,从容不迫,即“平心”。

早在张大千书此联之前,吴恭亨《对联话》载友人陈纪善联云:“事到万难,必须放胆;理无两可,总要平心。”信然脱胎于此,而张联更凝练。临万难而放胆,当两可而平心,以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处事心法,将人生难处之境遇,为我们点化得非常清晰。如此精辟又精美的格言联,对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无疑是大有教益的。需要说明的是,不少读者将“两可”理解为顺境,是值得商榷的。俗语“事到万难须放胆,人处逆境须从容”,可资一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十)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十一)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十三)
楹联创作伴我人生路
UC头条:“迎新春对春联”活动|古今名联赏析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