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汉族美女剧作家北京等你,共赴一场苗族文化的约会



蜡染之乡贵州丹寨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的客人。

而这万千客人中给小编印象很深刻的是生活在京城的美女剧作家雪燕。

因为一个偶然,她结识丹寨,遇到了一个人、一群人,产生了一段蜡染情缘,也留下了对一个民族独特的记忆。


雪燕,剧作家,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在“千年窝妥——丹寨苗族蜡染文化展”即将在北京开展之际,我们分享她的故事《丹寨蜡染印象》。

千年窝妥——丹寨苗族蜡染文化展

时间:  2016年7月19日——25日

地点:北京民族文化宫

内容:展出中国民族博物馆征集的84件传承人代表作品以及近百件融合现代时尚元素设计的蜡染文创产品,比较全面地向观众展示了丹寨苗族蜡染文化艺术和创意设计水平。

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贵州省丹寨县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协办:北京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博物馆、北京东旭民族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民族学校、北京恒天时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委会




《丹寨蜡染印象》

作者:雪燕


苗族与犹太民族同为世界上两个苦难沉重、顽强不屈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数不清的战争、无数次的迁徙,使苗族先民们创造出了不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蜡染,就是其中之一。

独爱靛蓝

在所有的颜色中,独爱蓝;在所有的蓝中,独爱靛蓝。

喜欢蜡染,是因靛蓝的颜色,她蓝中带紫,仿若雨后森林中迷蒙的雾霭,又如十六岁少女迷离的眼睛。总之,她是那样梦幻,梦幻的让你感到美的另一种形式:伤感、寂静。



作为在国画中使用最多的颜色,靛蓝覆盖着贵州的延绵山脉,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靛蓝镌刻着苗族人的深沉记忆。千百年来,苗族先民因躲避战争,担心迁徙路线暴露,不得不将文字烧毁,将他们的故事和历史记录在古歌、刺绣和蜡染图案中。因此,凝聚苗族蜡染等多种手工元素的服饰,又被称为一部“无字的史书”。


正是这部“无字的史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画家和设计师,不远万里来到素有蜡染之乡的丹寨县,亲眼目睹自远古沿袭下来的蜡染技艺,他们一遍遍地触摸带有民间艺术家手上温度心中情感的图案,在其中反复寻觅祖辈的遗迹、珍稀的史料以及带给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相遇曼丽

喜欢贵州文化由来已久,但真正懂得蜡染却是因为一个人——宁曼丽。2014年秋天,为了给家里的投影仪配几块遮光窗帘,跑遍了京城都没找到既好看又具欣赏价值的,于是突然想起朋友提及的丹寨宁航蜡染厂。


不得不感慨,人与人的相识相知,有时需要千百回转,有时却仅是刹那之间,而曼丽姐,便属于后一种。那天,我们仅一个电话,便早已心灵相通。于是,还不到一周时间,我们便迫切地想见到彼此。


当蓝靛草散发的清香随风袭来,从天井上高高垂下的蓝染布也向我们致意时,曼丽姐早已带着二十多位身着盛装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艺术传承人和民间艺家,手捧米酒,朗声唱起《欢迎你到丹寨来》,那一刻,惟有痛饮杯中之酒,才能平复万千感怀。



浪漫坚守

在许多人看来,曼丽姐所从事的是一件极其浪漫的事,但事物显现出的悖论也在于此——浪漫的背后是孤独的坚守。


民间蜡染艺术家们或许没有一点文化,但其作品却最能直接地传递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她们或许没有学过一天绘画,却能绘制出世界上最为绝美动人的图案。由于画娘们多年不辍笔耕,又经毕生积淀,造就了炉火纯青的手艺,她们画线不用直尺,画圆不用圆规,作画不打底稿,便能在古歌中、于笑谈里随心所欲地画出自然山水、花鸟鱼虫、乡野童趣。近乎达到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心手合一。一枚小小的蜡刀,如同她们的心灵之笔,随性抵达之处皆能落笔成画。尽管她们个个身怀绝技,生活却依然艰苦,因为市场找不到她们,她们更找不到市场。



正是看到了这种情况,本是做棉麻出口生意的曼丽姐,放弃了安徽的事业、家庭,毅然踏上了一条不归之途!

那是一段不为人理解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建厂伊始,没有菜钱,厂里做饭的大姐每天就在菜场捡拾菜叶给大家煮饭;没有订单,曼丽姐就带领大家潜心作画,长卷《白描图》正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每个月底,面对画娘们眼神里的渴望,她的心在煎熬,在连续八个月没有发下工资,却没有一个人提出离开蜡染厂的情况下,曼丽姐辗转难眠,她毅然决定卖了安徽老家的房子,让大家回家过年。



千年窝妥

手工蜡染与市面上那种大工业、大批量生产的蓝花布,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的独创性和艺术性。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个典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若没有亲眼所见,很多人永远都不会了解到蜡染艺术背后的繁琐与艰辛。一幅蜡染艺术品,从构思创作到最终完成,往往需要一周到十天甚至更长时间,工艺流程多达十几道甚至几十道。所有的制作皆由手工完成,而且期间不能出现任何人为或环境因素的差池。这些手艺是画娘们从祖辈那里传习所得,更多的却是她们个人对天地万物柔软、深厚的感情。


因此,我们不难知道为什么极具品味的艺术家都喜欢蜡染,因为我们穿上的不仅是苗族数千年的历史,更是把手艺人的情感与温度穿在身上,在复杂的工序里,浸润着的不仅有画娘们对蜡染的喜爱,更有她们在作画时、在染缸里、在缝制中、在大功告成尘埃落定之际,对造物主的无限敬畏,以及对懂得并欣赏她们作品深意的人们的虔诚祈愿与祝福……



我等你来

前两个月,带母亲来到贵州来到丹寨,当她看到这一切时,她说这里比你说的还要好,比我想象得更像家,于是从没离开过亲人的她欣然留下。在两个月期间,画娘们不吝赐教倾其所有技能,将母亲小时候的爱好激发出来,使她从此痴迷于蜡染绘画。目前已创作两幅长卷蜡染《百鸟图》。


写至此处,我的内心在强烈地召唤我,一定要像曼丽姐一样不忘初心,坚守电影事业。虽然前路坎坷曲折,但曼丽姐们的执著定是那一轮悬在头顶的圆月,照亮前路。同时,我会永远记得她的叮咛:当你不知道路在哪里的时候,一定要坚守自我,并听从心灵深处的召唤!

是的,对于从事手工技艺的我们,路在手上、在心上,也在笔下。



2016年7月19日,雪燕将携母亲席梅英(宁航蜡染年纪最长的蜡染绘画学员)身着苗族盛装,与二十位民族艺术家一起,盛邀热爱贵州、热爱苗族、热爱蜡染的有缘人相约北京民族文化宫,带您一起饱览苗族蜡染艺术的视觉盛宴!



有考古证明人类原始时期的历史有近百万年的时间差距。浩浩百万年,悠悠八千年,有多少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被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每一个画师都是顶尖的艺术家,一张白布,一把蜡画笔,所有构图全凭自己的构想,一下笔,一切就都如此完美呈现。


鸣谢:(姓氏笔画)

苗族文化守望者:贾不了、龙德标、欧正进、石晓青、田隆斌、吴彬、吴迪、吴景飞、吴玉荣、吴云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丹寨:民族文化进校园(1)
“一次丹寨行,一生丹寨情”
五一推荐:丹寨万达小镇,王健林投资10多亿,成文化旅游的样板
贵州旅行别再去西江了!此古寨不收门票游客超少,风景美得不像话
中国苗族的蜡染(9-2)
云上丹寨春假贵州苗族民俗文化亲子体验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