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新篇章 露水.jpg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自夏至节气一阴生起,暑热中便开始萌生一丝寒气,直至白露节气,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潜伏入地

养生新篇章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自夏至节气一阴生起,暑热中便开始萌生一丝寒气,直至白露节气,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潜伏入地面以下,秋凉渐盛。 

秋季,天气下肃,地气收敛,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因此,养生当注重保暖与润燥。

秋冻重在“捂”

民间流传“春捂秋冻”的养生理念,即到了秋凉时节,不急于添加衣服,适当冻一冻能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冻时身体的不同部位也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在白露时节夜凉日热的日常调息中,有几个部位还需重点“捂一捂”。

1
捂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

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

2
捂后背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不怕寒邪侵袭。

人体后背脊柱位置有一条经脉叫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

如果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

因此,养阳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阳晒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

夜间入睡要撤掉凉席,谨防寒邪入体。

3
捂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上火好发在头面部是因为这里是人体阳气会聚的地方,阳热较盛。

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这是因为受凉后寒邪直中经络,损伤阳气,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所以,白露期间如需空调降温,一定要注意护好头部,避免直吹。

4
捂双脚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节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秋补“三字经”
1
食三白
1

百合——百合银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银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养阴润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疗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心神不安。但对于风寒咳嗽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食。 

2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将粳米洗净,白糖适量,加水在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该粥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 

3

雪花梨——秋梨膏

鸭梨 1500 克、生姜 250 克、蜂蜜适量。 将鸭梨切碎,取汁。梨汁置于锅内,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与梨汁等量的蜂蜜与姜汁,继续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一汤匙,温开水冲化,代茶饮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时节,这道秋梨做成的汤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1

柿子

作为应季水果,柿子非常适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还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A、C和鞣酸,能够起到降压止血、清热滑肠、润肺生津等功效。

2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对、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3

柚子

柚子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对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
饮秋茶
1

青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乌龙茶、岩茶、大红袍等都属于青茶。

青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

2

枸杞茶

用枸杞子、桑葚子、桂元等组方为椹元茶,加水煎煮30分钟,待温凉后代茶饮用。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p1、维生素b1、维生素c、钙、铁,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这款秋季养生茶功效对视力下降都有很好辅助治疗作用。

3

荷花茶

莲芯及荷叶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

“荷叶减肥,令人瘦劣”,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 | 廿四节气之夏至
节令养生之春分
夏至已至 养生有法
雨水养生秘诀早知道:脾胃养为先,谨防倒春寒
节令养生之小雪
节令之美·夏至|21日夏至:你想吃碗什么样的“夏至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