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崇明结婚风俗
(一)订婚
上海崇明旧式订婚需经过"说合"(媒人牵线)、"相亲"(看人或看照片)、合婚(请人卜算男女生辰,谓共八字),访人家(女方家长登门了解男方住房等情况)、定亲(男方赠送少量聘礼,女方接受,表示同意,俗称"押回")、吃小喜酒(互换庚帖,厚赠聘礼,正式订婚)等繁琐程序。此后,还要送节礼,即由男方向女家送年糕、粽 子,月饼、酒类、果品、鱼、肉及家禽等食品,也有以钱代物的。婚期确定以后,由男方通知女方,并再送一次彩礼,叫做"通风送日"。解放后,按照《婚姻法》规定,达到法定婚龄的男女,只要双方自愿,即可登记结婚,不需履行订婚手续。但民间仍流行男方向女方赠送彩礼、纪念品和各自宴请对方的做法。
(二)结婚
结婚俗称吃喜酒。旧式婚礼有行嫁(送嫁妆)、迎亲、拜堂。吃花烛、入洞房、暖床、祭祖、回门等仪式。婚礼花费额巨,俗谚"新人轿子进宅一只牯牛钿"。富家迎亲时,新娘坐花轿,新郎坐官轿,鞭炮、三眼枪开道,高灯彩旗、粗细乐队随后。贫困人家迎亲,只给新娘坐轿,而新郎乘独轮车,甚至也有新娘乘车的。20年代曾出现新式婚礼,即邀请地方名流为证婚人,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然后新郎新娘和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分别在证书上用印,新郎新娘行结婚礼,亲友致贺。解放后,提倡婚事简办。50年代,风行文明结婚。60-70年代,一般不举行隆重仪式,有的只开个座谈会或茶话会。乡间迎亲大多用自行车,少数人家请民间铜管乐队助兴。城镇居民只薄置酒席,不事铺张。80年代,婚礼又讲究排场,迎亲雇轿车、宴客进饭店。自办婚宴的,少者数十桌,多者上百桌。旅行结婚也渐风行,集体婚礼逐渐推广。
(三)入赘
入赘亦称招赘,俗名招女婿。旧社会,女方家长无子,又不愿女儿出嫁,经族人同意,可招女婿进门。赘婿多数系家庭清贫,弟兄较多。男入女家后要改名换姓,所生子女从母姓。
家权属于女方,赘婿地位低下,素有"入赘女婿老婆大"的说法。现在,男到女家,受到提倡和鼓励。入赘女婿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他们规定要吃三天,而且三天的菜都是一摸一样的。没有喜糖,只有云片糕和几颗糖,还有一盆香蕉和西瓜。

      新人走下婚车的一瞬间,就要烧稻草。紧接着就是走在红地毯上进家门,然后进入婚房吃团子,象征着团团圆圆。

      第二步就是新郎洗脚。在洗脚水里放着钱和蛋,由专门的人帮他洗和擦脚。然后换上布鞋。过一会,老人吩咐可以换回皮鞋了,就可以换回来了。

      第三步是吃蛋。一张八仙桌上,新郎新娘依偎坐着,然后是伴娘和伴郎。还有四个就是随便找几个没结过婚的人,坐下来。主人端上来一个碗,里面是三个蛋和几个枣子,要吃一点的,但不一定要全部吃完。我想这个应该象征早生贵子吧。

      后面的活动就与上海没什么两样了,新郎敬酒新娘点烟。再有就是闹洞房。

       这就是第一天的内容。

      到了第二天,早上先要烧稀薄和撒酒,敬土地神。然后用两张八仙桌拼成,在上面放上水果让大家来抢。抢得越多,他们就越高兴。接着就要去地里种树,新郎挖土,新娘埋树。新郎再挖土,新娘浇酒。最后就是在布袋袋里放88元钱,有一角的,五角的,还有一元的,外加一点糖,撒在地上让大家来抢。我抢到了四元二角,还不错吧。

      以上就是我在崇明两天里见到的婚礼情况,至于最后一天有哪些风俗我就不知道了。

 
 婚礼的礼俗继承十分顽强,自我懂事以来二十几年,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按规矩,第一天(周五)是在娘家宴请亲朋,送嫁妆;第二天是正日,午宴后新娘要化正妆,新郎黄昏来迎娶,晚宴则是男方最隆重的一餐;第三日早晨见公婆、祭拜男方祖先后归宁,然后新郎再来迎接。
 乡下操办婚事非同小可,仪式要连续举办三天,本家提前很久就要开始装修新房、筹备请厨师、列菜单、采购原料、借桌椅碗筷……
 和以往一样,族里的中年妇女对婚礼程序最有兴趣议论。我们俗称喜酒为“十碗头”,但其实早已超过十道菜,仅冷盆就有十道,加上炒菜、甜点、汤、水果等,总计在25道左右。上菜又快,一桌上叠床架屋,几乎无处可放,但按旧俗,只能先撤冷盆,炒菜盆是不能先撤的,而且要收拾桌面须等全部吃完才可以。又据说贴对联只能盖在旧的对联之上,不能扯下旧的再贴新的。还有一些程序则延续了歧视女性的色彩,例如送家具(“马桶脚盆”)的须是生儿子的男性;进男方宅子前点三灯旺火的须是属龙、属虎的两个男孩;接新娘归宁的也得是男孩子——总之,处处安排得要期望她生育男性后代。
代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风民俗]婚嫁 四川剑阁
客家婚嫁风俗—周礼古制的现代演绎
新郎被逼喝洗脚水,先别愤怒,还有你不知道的前半段故事
山东婚俗
这几百年,厦门婚嫁风俗变化多大你知道吗?
西藏印像<三>风俗篇(一)桑堆儿子的婚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