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淑:是笃信圣贤,还是反求诸己?

关注

这是三味淑屋原创文章

第906篇

你有没有发现,书读得多了些后,越会觉得自己无知。

越觉得自己无知,越要让自己多读书,才能够不至于太无知。

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的《论语》,有很多智慧。

接下来,也希望在这里多和大家一起温习,一起感悟,一起践行古人的智慧。

《论语》学而篇当中,有提到一个人,叫子夏。

子夏曰:“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换成白话文,意思是:

子夏说:“懂得尊崇贤者,对普通人平易近人,侍奉父母尽心竭力,侍奉君上不惜性命,与朋友交往中说话有诚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经过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子夏,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的其中一位。关于他,有这样的小故事:

1、《借伞》

孔子有天外出,路上下雨,路过子夏家。子路跟孔子说:

“师父,我进去和子夏借把伞吧。”

孔子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我是了解的,他是一个惜财的人,别人借他东西,一般是借不来的。如果我们进去,他吝惜不借,别人会说他不尊重师长,如果他借了,自己一定会心疼。”

子路很惊讶,跟孔子说道:“我能把我的东西拿出来和朋友们一起享用,就是用坏了,我也不心疼。难道老师去跟他借伞都不可以吗?”

孔子感慨说:“子路,我不是那个意思,咱们不能强迫别人去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这样的话,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心生嫌隙,友谊也不会长久的。”

2、《丧子后失明》

子夏的独生子死了,子夏哭瞎了眼睛。

曾子前来吊唁,看到子夏在哭,曾子也哭了起来。

子夏说:“老天为何这么不公啊?我这是犯了什么罪?为何让我丧子,还要弄瞎我的双眼?”

曾子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啊?以前我和你在泗水侍奉师父时,你年纪大了,拜别师傅后,你就在西河开办私学,那里的人都把你当作老师,都不知道孔子是你的师父,这是第一个罪过。

其二,你的父母去世了,你没有让大家知道;

第三个罪过,你父母去世,你没有哭瞎眼睛,如今,你儿子死了,你反而哭瞎了眼睛,这些,难道不是罪过吗?”

子夏听了曾子的话后,连忙反省自己,即刻扔掉手中的拐杖,跪拜在曾子前说:

“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一个人居住的时间太长了,居然不懂得这些道理。”

【心得感悟】

看完这两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触?

是不是对子夏这个人又多了一点了解。

王阳明 《传习录》中提到:

“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子夏笃信圣人之言,而曾子是不断地反求诸己。在王阳明看来,笃信圣人的话,固然是好事,然而,这样做,不如自己在实践中探究反省来得真切些。

其实,关于子夏的经历,这些也都是2000多年的故事了,期间发生了什么,我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真正体悟其中的滋味。

而今,我们能够在典籍中有幸得以了解,也是一种幸福。

或许,每一种人生处世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在当时的情和景之中,当事人选择了他当下最适合的方式。

笃信,是相信的力量。

反求诸己,是践行的力量。

结合到我们当下,如果我们能够把两者结合,是不是更好呢?

子夏提到对贤者尊崇,对普通人平易近人,侍奉父母竭尽全力,对待君上不惜性命,对待朋友坦诚相待。即使这个人没有经过学习,然而子夏说,这已经是在学了。

子夏的这番话,让我想到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学问并不是只是在书本上出现,还有大自然,还有我们的生活,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场所,都能够让我们有所悟,有所行,有所得。

在《大学》中,第一章就提及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每个人,无论学问大小,身上都会有妄念,会有“灰尘”,古人时刻在提醒我们,我们只有不断擦拭,才能够让我们的内心保持明净,才能够在明了天地万物的规律后,去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一起擦拭身上的灰尘,一起达到美好的境界。

如今,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尊重有贤德的人,对待普通人平易近人,侍奉父母竭尽全力,对待朋友坦诚相待,对待领导全力以赴?

说到这里,想起我的外婆。

小时候住外婆家,外婆平易近人,没有脾气,勤劳节俭,是一个身材瘦小,没事的时候会在角落里抽水烟的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

然而,她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个做起事来让我有安全感的人,我也从她身上学习到许多课本里学习不到的生活的智慧。

回到关于子夏的这两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对子夏这个人有更立体的认识,同时,通过孔子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之上更大的智慧:

第一,人无完人。

子夏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吝惜身边的财物,这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不为难人。

孔子路过子夏家门,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都路过自己弟子家门口了,借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然而,孔子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弟子着想,不愧为圣人啊。

第三,反求诸己。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曾子每日多次反省自己,子夏在曾子的直接指明中,能够放下自我,在平辈前跪拜,这是虚心倾听朋友的劝诫。能够有这样的朋友,可以坦诚相待,是一幸事。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应当珍惜。

好了,今天就和你聊到这。

读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我相信,当你看到关于子夏的故事后,也许你还会有更多新的想法。

那么,不要忘了记录下来,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在这里,我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伙伴,能够在阅读经典的路上,能够从经典中反思当下,不断提升自己,一起看到更大的世界。

《敢比会更重要》

作者:符景淑

文章来源 | 三味淑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婆说以命养命是罪过
老子的师父是鸿钧老祖……
【小说连载】方士:孝道文化——第七集 啮指痛心
孔子谈「识人」:身上有这3个特点的人,可深交!
刘梅红:三年青春,谢你相伴
面对母亲受人侮辱,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