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八分书?《好大王碑》告诉了答案?
userphoto

2023.10.19 上海

关注

什么是八分书?

八分书是书法中的书体之一,据说是由'古之神仙’之称的秦朝人(一说汉代)王次仲所创造的。

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

秦隶

但八分这个名字出现很晚,直到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其中晋卫恒《四体书势》曰:“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

关于八分书的定义和内涵,更是解释极为繁杂多变,众说纷纭。

古书云:次仲以楷字法局促,遂引而伸之为八字之分,故号八分。

也就是说王次仲嫌篆书(当时的楷书)字法局促,因此就因势利导,从篆书引导分离出了像“八”字一样向两边取势的笔法,所以叫做八分书,也就是隶书的前身。

又说是'取二分篆书,八分隶字’,所以叫八分。

唐张怀瓘曰:“王愔云:次仲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陶宗仪曰:次仲与程邈同时,增广隶书为八分。

张怀瓘说王次仲以隶书(即今楷书)的草写,又称章草为楷法。说明八分书的笔法确有与章草笔法相近之处(即燕尾波)。

又陶宗仪兑次仲是与程邈(秦始皇时代篆书的简便写法隶书(即今楷书)的创造者)同时代的人物,即都是秦始皇时期杰出英才,且程邈在前,王次仲居后。这点也能作为八分书脱胎于隶书(即今楷书)的佐证。

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文字志说王次仲开始的时候因古代的书体方广少波势而在建初中年以隶字(今楷书)的草写章草为楷法,字势以左右两笔相背的“八”字形为取势方向,自言其中有值得学习的楷模。

'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隶草也即章草,所谓章为隶之捷。看来八分书与章草的确渊源很深。

但章草的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作上挑,保留了'蚕头雁尾’的雁尾。

'字方八分’,大概是说八分书只取法了隶草的八分,去掉了一些隶草的特点,具体去掉的是什么,沒有说明。

元代盛熙明所著的《法书考》则回答了这个问题:

'八分者,汉隶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隶则易识,比汉隶则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隶即得矣。’

也就是去掉了挑法,对八分的定义也简单明了:汉隶之未有挑法者也。

那么什么叫挑呢?

百科介绍说:

挑 tiǎo

〈名〉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

汉隶去掉了挑,也即去掉了雁尾,蚕头还保留着,所谓用'若用篆笔作汉隶即得矣。’

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很多被称为八分书的作品其实就不能称为八分书了,像汉代蔡邕《夏承碑》,号称八分书,严格讲来它的雁尾并沒有去掉,还有挑。

蔡邕《夏承碑》

还有把《乙瑛》、《礼器》、《曹全》等称作八分书的典范,那就更不符合了,因为这些碑既沒有去掉'挑’,笔画也没有篆书的笔意,与这个标准背道而驰。

乙瑛碑

礼器碑

曹全碑

出土于宁夏的“三关口筑路碑”,也被称为八分

反倒是东晋时的《好大王碑》符合这一标准,该碑由隶向楷过渡,似隶似楷,既沒有了'挑’,又有篆书的笔意,不正好符合盛熙明在《法书考》中所说的这一标准吗?

好大王碑

好大王碑

好大王碑

金农的字也被称为八分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考级知识问答及模拟试题
中国书法简史2
字体变化与书道诞生
八分书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07——汉隶和八分
荣宝斋| 论明清时期“八分”与“隶书”观念的流变(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