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四友”之“琴棋书画”的真正内涵,你懂吗?(三)

在中国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现在,“琴棋书画”通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澄神定虑,端己正容。”

“冲和之气,中则正。正者, 冲和之谓也。”

三.书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甲骨文 牛骨 商

金文 青铜 春秋战国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相传为李斯所作

李斯 秦代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古代石碑书法拓片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书法是中国古代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大都是寿星,唐代写《九成宫》的欧阳询,活了85岁;写《夫子庙堂碑》的虞世南,活了89岁。当代书法家上海的苏局仙、北京的孙墨佛都年逾百岁。

敦煌遗书

唐太宗在《论笔诀》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欧阳询也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

然后,意在笔先,灵活自如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力,通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这又与气功不谋而合。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 重视培养书法人才, 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步辇图》唐·阎立本

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躁俱平。”“正书居静以治动,”说明练楷书能养气安神,消除烦躁。而隶书因其书法沉稳秀拔,如林泉般清幽爽神,使头痛、失眠的人气血平和,情志自调。书法家长寿的原因就在此中吧。

授徒图

清代宫廷画《雍正帝行乐图》之十四中,

雍正皇帝扮成苏轼于山野题壁。

(笔者注:古代景点的“到此一游”现象)

虽然字的造形是在纸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却在纸墨之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自有相契合之处。诚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释家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象中有道。

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书法家悬腕运笔,掌虚指实,快而不急,慢而不滞。捕捉到“鸾舞”之姿,“龙腾”之态,可达浑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状态。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王羲之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古代书论普遍关注品德与书法的关系,即有“书如其人”之说。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多宝塔》局部 唐·颜真卿

《九成宫醴泉铭碑》局部 唐·欧阳询

《神策军碑》局部 唐·柳公权

《自叙帖》局部 唐·怀素

唐太宗在书论上也有独特见解,强调书的“筋骨”和“神气”,还主张书法要有“冲和之气”。“中则正。正者, 冲和之谓也。”“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 则锋含沉静。”太宗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书写了不朽佳作《温泉铭》。遒劲雄健,雍容和雅,朗润俊逸,通篇洋溢出一种英武豪放又圣明高超的气概。

《砥柱铭》局部 北宋·黄庭坚

《黄州寒食帖》局部 北宋·苏轼

《苕溪诗卷》局部 北宋·米芾

《续千字文卷》局部 元·赵孟頫

未完待续……

本图文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触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名家书法艺术鉴赏
3位不得不提的隋朝书法家
书法大家称谓大全,长知识!
大开眼:中华5000年书法精粹,都在这里了(上篇)
倪文东微课(5)
中国书法艺术的五体并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