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刘志龙:湿热发黄之汗、下、清法

华医世界


学习经方,是攀登中医高峰的必由之路。

学中医,中医著作汗牛充栋,在巨大的知识宝库面前,要掌握精华的东西,必须要有一些方法,学习《伤寒论》同样如此。

---刘志龙院长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院长,数十年来,教学临床行政兼顾,用300%的精力一丝不苟的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是所有中医人学习的榜样。

2017年11月24-26日,华医世界年度盛典暨不忘初心公益经方讲座,刘志龙院长为500名中医学子讲授的《阳明病证治层次》,条理清晰,思维深化,解决了大家在临床上使用经方的困惑,满载而归。

刘院长在课上有规律的讲解了“阳明病的五个层次”。

之前小师妹已经为大家分享了其中的两个层次,戳链接→名医刘志龙:《伤寒论》用人参,你真的读懂了吗?复习一下吧!

今天,小师妹跟你一起学习第三个层次,阳明湿热发黄证。

耐心读完,一定能解决你的疑惑。


阳明湿热发黄证


痰、饮、水、湿是身体里面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这四种形态是不断递进的关系。

进一步发展是清稀的水状,再进一步发展是变成黏黏的饮的状态,最后就变成更稠的、有形的痰的状态。

这是四个不同阶段的病理状态。


在阳明病中,首先是热和湿的结合:湿热发黄因为湿热互结影响小便排泄所以小便不利,但头汗出。


01

在表在上: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表里(太阳阳明)同治,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代表方之一。三分祛寒解表+七分清热治里。

麻黄、连翘发表;赤小豆不仅入气分,还能入血分,清里湿热作用很好。

这种湿热之气,全身弥漫,特别是皮下,所以也是皮肤病的常用方。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262)


方证要点

1、湿热发黄兼表实证:以身热少汗、皮肤见黄色,身痒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无汗,咳喘,肿满,小便不利,心烦,身目俱黄,脉浮弦或浮数,弦数。

2、常用于全身瘙痒、水肿、紫癜肾炎、肌衄、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疮毒内攻、肝炎初起、急性肾炎、荨麻疹等属于寒邪外束,湿热内蕴,表实发黄者。


类方鉴别

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是张仲景治疗外感风湿所致周身疼痛的有效方剂,原文曰:“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

麻杏苡甘汤主要是用来治疗外感风湿所导致的周身疼痛的,这个方子中含薏苡仁,薏苡仁也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但是比赤小豆作用弱。

麻黄连黄赤小豆里边还有连翘这样的清热药,麻黄和杏仁是共有的,薏仁、连翘和赤小豆是不一样的。清热利湿的程度不一样,麻杏苡甘汤治表,而麻黄连翘赤小豆表里同治。


治疗荨麻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重订严氏济生方》当归饮子: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甘草。


02

在中在里: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

原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261)

近代程门雪:栀子、柏皮苦寒泄热化湿,为不表不里,但清解其中,平稳之方也。


方证要点

1、湿热郁滞三焦证:以发热身黄,瘀热心烦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蒸蒸热状,心烦,气短,或吐衄,面目发黄,小目赤痛,便不利,脉弦数或弦大滑实。

2、常用于黄疸、痢疾、身热心烦、目赤吐衄等属于阳黄而无腑实便秘者。


类方鉴别

1、栀子柏皮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都可以治疗黄疸。栀子柏皮汤证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介于表里之间者,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一定有表证。


刘渡舟老先生经方故事

我以前对栀子柏皮汤有点儿看不起它,也不用它。虽然也想,也背,但是没用过。

有一年,我给人家治病,十几岁的男孩,就是得肝炎,黄疸指数很高,时间长了,很危险,黄疸总退不下去,在传染病医院住,找我会诊。

中医一看还是湿热发黄,是热象,还应该开茵陈蒿汤。

一看,人家西医同志都是注射的药,大黄注射液,茵栀黄,也用过了,再重复就没有意思,可能也治不好。怎么办?

还是有热,大便还有点儿拉稀,胃口也不太好,但还有热,底下有湿热,舌苔还发黄,心里还发烦,更主要的是有一个特殊的症状,大家注意,两个脚丫子发热,睡觉两个脚丫子伸到被子外面去,两足发热。


我想来想去,这怎么办?茵陈蒿汤不能用,开个栀子柏皮汤,黄柏能够治肾热,脚丫子热恐怕下焦还有热,甘草还能和中健脾,就是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被迫的,没有招儿想出来这么个招儿,我就开了这三味药。

那儿有个崔大夫,是西学中的,问:“刘老师,你就开这三味药?”

我说:“是啊,栀子柏皮汤,是张仲景的方子。”

这个方子还就特灵,吃了黄疸直下。从这以后,我才认识栀子柏皮汤。

 

张仲景有发汗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泻下的茵陈蒿汤,还来个栀子柏皮汤干什么?

它是三纲,有汗法、有下法、有清法。

凡是湿热发黄,用过茵陈蒿汤,黄疸下不来,脾胃还不太好,阴分有伏热,手心发热,五心烦躁,这时候栀子柏皮汤就效果特好。


我以后就不止用了一次,用了好几次,千万不要轻视这三味药。

栀子柏皮汤是栀子、柏皮和甘草,一个是上焦的,

一个是中焦的,一个是下焦的,黄柏是下焦的,

还点儿滋阴的性质,滋阴清热,泻相火,栀子能够清心火,一个泻心,一个泻肾,都还有燥湿、清热利湿的作用,

这里加上一个补中焦之虚的甘草,这样既能佐制栀子、黄柏的苦寒伤正的不利方面。


另外,甘草的确还是扶正的药,还有补脾胃的作用。

所以黄疸,肝炎病到了慢性阶段,时间比较长,正气有点儿虚衰了,

这时还属于湿热发黄,不属于寒湿发黄,用栀子柏皮汤。

这个方子是很好,可以补充茵陈蒿汤的不足。

 

03

在下: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

原文: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方证要点

1、湿热里实之病证: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身黄如橘子色,身无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难,腹满,目眩,心烦胸闷,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濡数。

2、常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黄疸传染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萎缩肝炎、胆道感染、口腔炎、眼目痛、牙龈炎、脚气、肾炎、浮肿、子宫出血、植物神经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巴塞杜氏病、带下、痤疮等属于阳明郁热在里之阳黄者。

 

类方鉴别

1、茵陈蒿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都可以治疗黄疸,茵陈蒿汤证属里热实证,有腹胀便秘、脉象滑数等症状。

2、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都可以治疗湿热内蕴之黄疸(阳黄)。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并重,故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伍黄柏,而以清热为主,故适用于湿热黄疸属热重于湿者。

3、茵陈蒿汤与茵陈五苓散:都可以治疗黄疸。茵陈五苓散证外有表邪,内热不盛,属湿重于热。具有脉浮头痛、小便不利、渴不欲饮、腹胀,舌苔白腻等表里症状。

4、茵陈蒿汤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为治黄疸兼有腹痛、呕吐、口苦、脉弦之方。

 

尤在泾认为: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


将所学的东西的条理化,就能找到不一样的规律,进而更加牢固的掌握它。

刘院长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总结,寻找规律的人。

他的学术,我们要认真钻研,而他学习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将知识系统化学习,才能学的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128
三百零八、身发黄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62条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仲景治肝特色之乙肝治法(二)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下)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0-7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