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解析】销售部放任新员工流失,HR如何解决?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针对本案销售部试用期离职人员较多、销售领导不愿意培训让员工自然淘汰这一问题,要想解决,我是这样思考的:1、公司对流动较大的看法  对销售部试用期人员离职较多这一情况,销售部以及公司领导是怎么个看法,是可接受,还是要求改变,HR必须要搞清楚,不能以HR的观点来代替公司领导的看法。  如果说这样的流动性公司领导认为是正常的,与其他同行企业也没什么大的区别,那么,就可能不想改变;如果公司领导认为这不正常,要求HR和销售想办法改善,那么样HR与销售就要协商解决办法。  所以,HR有必要将离职情况进行汇总,并阐述如此流动性的弊端,以及提出改善的措施,向公司领导汇报,经领导批准后再行实施。2、改变销售部的可能性  销售型公司,销售部无疑是所有部门的老大,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现在,销售新人入职,只进行简单入职培训就到各销售岗位,然后逐渐熟悉工作,销售领导也不愿...

  针对本案销售部试用期离职人员较多、销售领导不愿意培训让员工自然淘汰这一问题,要想解决,我是这样思考的:

1、公司对流动较大的看法

  对销售部试用期人员离职较多这一情况,销售部以及公司领导是怎么个看法,是可接受,还是要求改变,HR必须要搞清楚,不能以HR的观点来代替公司领导的看法。

  如果说这样的流动性公司领导认为是正常的,与其他同行企业也没什么大的区别,那么,就可能不想改变;如果公司领导认为这不正常,要求HR和销售想办法改善,那么样HR与销售就要协商解决办法。

  所以,HR有必要将离职情况进行汇总,并阐述如此流动性的弊端,以及提出改善的措施,向公司领导汇报,经领导批准后再行实施。

2、改变销售部的可能性

  销售型公司,销售部无疑是所有部门的老大,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现在,销售新人入职,只进行简单入职培训就到各销售岗位,然后逐渐熟悉工作,销售领导也不愿培训,让员工自然淘汰,以留下合适员工。

  就这样模式或流程,在不少销售公司或其他公司里,对销售人员入职如此做法也不在少数。其实,这种做法也有好处,比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只有在实际工作才能熟悉工作、成长本事,这对员工的自学、自律等要求较高。

  相反,那些经过部门、班组层层专业技能技巧培训再上岗,而且上岗后还有师傅全程指导,并且有相对成熟的销售指导流程、奖惩、问题处理等,对于这样的做法,无疑对新人的留住率有好处,但在培养新人快速成长以及自律等方面就显得程式化。

  如果要改变现有销售部的做法,在销售规章制度、培养新人流程规范等方面必须要完善,还要增加对销售领导在培养新人方面的任务以及考核等,而且这样的改变,恐怕也不是三五天就可以完成的。这样,对留住新人是有体系上的帮助。

  我认为,这样的改变,或者HR提出类似的建议,销售领导恐怕是难以接受的,公司领导也很可能不支持:一是这样的改变,耗时太久,不能较快见到效果;二是HR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也就是为什么不考虑HR自己工作的改善。

  所以,改变销售部的现有做法,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当下较急且能见效的做法,难度可想而知。

3、离职原因是什么

  楼主说新员工未达到业务指标或者销售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离职,对员工离职,又想改变现状,这样的表面对待离职原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未达到业务指标,只是表面现象或工作结果,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没达到指标的,是能力、态度还是领导支持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必须要搞清楚,而且是每个离职人员都要明白。

  管理不到位,如此定性的说,等于没说,什么是到位,有没有具体的规定或量化内容,在管理的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必须要根据每个离职人员的不同反馈来找问题。

  寻找离职原因,不能只看离职人员在离职表所写,还要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要调查身边的同事,还要看销售管理人员的意见,综合起来进行判断,才能更接近于真实。

4、分析新员工结构

  招进来的新员工,特别是离职人员,在从事本行业销售工作上,是陌生的,还是新人,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

  个人认为,销售工作,如果招其他行业或初次接触销售工作的,流动率肯定大,毕竟销售工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既需要体力上的吃苦,还需要被客户百般刁难的精神折磨,还要常吃闭门羹,而且吃饭/睡觉/休息等都很难有规律,打乱生活与个人空闲时间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陌生的进来,前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都不见得有多大的业绩,拿着基本工资和较低的提成,能不能坚持下去,对任何人来说,都需要勇气、毅力。

  常言道,公司里最精英的人才就是销售,的确,能够在销售工作中做出非凡业绩的,必须是五商俱高的人才,而其他部门的工作,都没有如此高的要求。

5、增加挖同行的比例

  改变销售的现有做法很难,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来改善现有新员工试用期离职率高的情况了呢?我认为,也是有办法的。

  比如:减少招聘其他行业或初次从事销售工作的,增加招聘在同行公司有销售经验的人员,这样,由于他们对行业的销售工作熟悉,更经历过相关事项的折腾,而且还可能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如果招聘进来,不但业绩可以相对稳定,而且还可能带来以前同行公司的某些成熟做法,只要不是特别不适合公司企业文化和习惯的,销售领导一定还更喜欢。

  只是这样挖同行,可能要适当支付更高的工资待遇,而且在同行中的影响也不一定好。当然了,商业和市场经济嘛,单位与员工都是双向选择的合同制,员工离开这里到了同行单位上班,只要不违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至于别人说什么,其实也可以不理踩,毕竟丰富自己的腰包更为重要。

  这样的适当改变,需要事先征得领导的同意,否则,招聘熟手时需要更高待遇,审核批准时,领导就可能事先不知情而不予同意,而且还会责怪HR先斩后奏。

  但是,并不是全都招熟手,还是需要招聘陌生新人进来的,特别是年轻、有闯劲、不怕吃苦的,完全是一张白纸的更值得期待,毕竟人才,也需要老中轻搭配,对于公司销售技巧、经验的沉淀尤其有好处。

  这样,HR可以让销售同事推荐,这条路子只要打开,HR的招聘之路不会太难,毕竟他们熟悉的同行肯定不少,到时,HR恐怕就要控制每个人的推荐人数了,也要考虑形成“小团队”的不利方面嘛。

HR想要高效招聘,不懂高效招聘的秘诀是不行的

这里,我把我的招聘秘籍全都传授给你——

11本招聘类书籍,包括《行为面试法》、《如何识别并赢得一流人才》、《员工素质模型设计》......书籍。

限量200份,想要的同学赶紧扫码,免费领取~

查看原文

给作者赞赏一把茅豆,以兹鼓励
赞赏

0 人已经赞赏

近期赞赏者
23 评 164 赞
展开收起
88 收藏
23 评 164 赞
展开收起
88 收藏

9716人已关注

关注TA

系统人力举措,解决流失难题

一、严把招聘关,找准销售人:题主遇到的问题,在我的现雇主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那是在我入职之前发生的,新招来的分析师工作任务重,投资总监们又忙着开拓业务,没有时间做部门内部的业务培训、内部的指导机制未建立,使得很多新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提出离职。我入职之后,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首先就是总结出来符合公司的胜任力模型,大家不要一提到胜任力模型就说我没做过,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不行。大家不要想得太复杂,我当时刚刚进入金融行业,对这个行业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总结出来模型呢?我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把所有留用的分析师及公司业务员工的履历、档案都翻出来研究,寻找共性,总结出来以下共同点:1、智商、情商双商皆高:智商是通过学历背景总结出来的,我发现留用的员工的教育背景至少是211、985的金融硕士,其中还有一些是海归硕士,取得如此的学历背景,说明他...

一、严把招聘关,找准销售人:

       题主遇到的问题,在我的现雇主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那是在我入职之前发生的,新招来的分析师工作任务重,投资总监们又忙着开拓业务,没有时间做部门内部的业务培训、内部的指导机制未建立,使得很多新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提出离职。

       我入职之后,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首先就是总结出来符合公司的胜任力模型,大家不要一提到胜任力模型就说——我没做过,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不行。大家不要想得太复杂,我当时刚刚进入金融行业,对这个行业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总结出来模型呢?我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把所有留用的分析师及公司业务员工的履历、档案都翻出来研究,寻找共性,总结出来以下共同点:
       1、智商、情商双商皆高:智商是通过学历背景总结出来的,我发现留用的员工的教育背景至少是211、985的金融硕士,其中还有一些是海归硕士,取得如此的学历背景,说明他们的智商高。

       情商高在于我发现在与公司留用员工沟通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冷”,大多数的员工温和、有理,让你如沐春风,我与业务员工打交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舒服”,做HR多年,我深知在职场中能够做到“舒服”二字的人的情商一般都低不了。

        2、逆商高:所谓逆商,就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有的人面对挫折,不用别人鼓励与安抚,越挫越勇,而有的人面对挫折,即使有了别人的鼓励也会一蹶不振,像泄了气的皮球,留在我们公司的,当然都是前者。

       因为做私募股权基金的,在一只基金的募、投、管、退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人跟你说“不”,可以说,在我们业务同事的日程里,遇到别人说“不”是家常便饭。当你不具备越挫越勇的态度,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萎靡不振、需要队友或者领导提振你士气,显然不适合公司发展。

       我们业务同事有句自嘲的笑谈:“投资人虐我千百遍,我待投资人如初恋。”一语道破其中甘苦。

       3、不待扬鞭自奋蹄:在留下来的普通业务员工和骨干的身上我还发现了比前两点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员工明白,他们不是给老板干的、也不是给合伙人干的,而是为自己干的,只有项目成功并且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按照公司的相关分配制度,他们才有可能拿到在外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年终奖以及项目分红。

        经过前期的调研,我总结了在留用的普通业务员工及骨干员工身上的共通点,并把这三应用在我们的日常招聘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人力环节就能帮助业务团队招到对的人,不会因为候选人相关素质与公司需求不符而导致后续的人员流失。

        以上思路供题主参考,因为题主在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有限,题主所在公司需要什么样的销售?这些销售如果长期留用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标准如何制定?这都需要题主亲自去对照已经通过试用期考核留用的员工寻找出来一个通用“模板”,建立起适合贵公司实际需求的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Tips:题主及所在人力资源部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弄清真正适合贵公司需要的销售是什么样的人,只有人力选对了人,才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减少因为不不适合岗位及考核不过关而遭到公司淘汰或自动离职的比率。留人的先决条件就是选对人,留人其实在招聘环节就开始了。

二、新员工培训,留人给希望:

       理顺了招聘标准、流程之后,我把目光投到了新员工培训环节,说起来可能大家不信,我进入公司的时候,还没有系统的新员工培训课程,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只能通过阅读《员工手册》然后签字确认对《员工手册》内容已知悉作罢。

       培训是可以零投入就开展的工作,培训工作的起始点我放在了启动新员工培训项目上。人力资源部居间统筹,请行政部、财务部、投资部等各部门梳理并形成各自部门可以给新员工讲授的的“新员工培训”教材,当然人力资源部也要准备人力资源方面的“新员工培训教材”,相关培训教材以PPT文本为主,文本确认的同时,我们也请各部门确认自己部门可以派出的讲师——比如财务部就派出出纳、会计主管来给新员工讲授相关财务报销、业务请款等流程。待教材、讲师齐备,人力资源部出面来做总体统筹,把新员工培训课程放在同一天进行。

       以人力资源部给予新员工培训的教材内容为例,我们主要给新员工传递如下信息:

       1、公司发展历程:让员工知道公司的“光辉”发展历程,让新员工对公司的未来抱有希望,而且因为有相关历史业绩,也让新员工有基本的“集体荣誉感”,这是给新员工灌输集体理念的第一步,也是“洗脑”的第一步。

        2、优秀员工、优秀标杆事迹:在这个环节我们会请公司优秀的老员工搭配一位入职不超过一年的优秀员工来进行“现身说法”,让大家知道公司对于优秀员工是肯给机会、加以重用的。

       后来,我把这个环节前提了,比如我会在谈offer的时候,把我们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也是我们公司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合伙人,1988年生人,入职五年从分析师晋升至合伙人岗位讲给即将进入公司的候选人听。

       这个环节,其实是继续给予新员工希望的环节,员工之所以会留在一个组织发展,也就看到两个字“利”、“力”,前一个“利”是看组织是否可以给到对等的物质奖励,后一个“力”,就是看组织是否肯予以重用,给到权力。

        3、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宣贯:通过这个环节让新员工首先知悉相关业务流程,其次对公司的管理理念有所了解,最后给员工留下一个管理规范的初步印象。

        这个环节也是给员工增加信心和希望的环节,两个公司一个管理规范、一个管理混乱,两个公司相比较,给到员工的信心和希望肯定是不同的,这需要新员工自己去体会。

        4、公司战略及愿景分享:这个环节呼应我们最开始的公司发展历程,公司发展历程是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从何而来,而公司战略及愿景分享是要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要到哪里去,虽然我们现在还在路上,但是我们是心中有自己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同行者。

        题主,培训工作完全可以从人力资源部先做起,在这一点不能怪业务部门跟不上,他们先拼的是业绩,身上的担子重、心里的负担更重,在培训方面人力资源部完全可以给业务部门打个样——不妨也可以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入手,思路我给到题主了,如何进行,还需要题主根据贵司自身情况“量体裁衣”。

       Tips: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一个“入模子”的过程,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新员工产生我们要留在这样的一个企业工作,因为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可知,这样的企业肯给员工机会与希望,而且心中有梦想,完全可以满足新员工的“利”与“力”的要求,当然前提是新员工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证明自己足够优秀。

三、跟进工作好,员工走不了:

       在招聘到公司真正需要的新员工并且进行完新员工入职培训之后,接下来的试用期将是新员工是否可以留下来的关键。

        当时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跟每位新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面谈”,一对一的进行公司内部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探讨,因为有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培训内容打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们进行的就会比较顺畅,对自己有要求的新员工在我的帮助之下,会订立自己在公司3-5年的目标。在谈话进行完毕,我会把名片给到新员工,上面有我的公司邮箱和手机号码,并明确告诉他们,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打给我。

        第二件事就是在新员工所属部门内部,请主管合伙人指定一位或两位老员工作为此新员工的“指导人”,在具体工作任务布置、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予以一对一的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在老员工的帮助下,可以缩短新员工融入的时间,尤其是在业务的熟悉方面,有了“指导人”可谓是“事半功倍”。二是,老员工通过这样对新员工一对一的指导,可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及沟通能力,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件事就是让新员工更多的机会知道业务的“全景”。以新分析师为例,一般的分析师的工作内容就是写各种报告,我给到老板建议,在投资总监外出参加各种会议的时候,请务必邀请新分析师随行,虽然新分析师短期内还不能独当一面,但是,业务会议或谈判的旁听,可以让新分析师们在最短的时间掌握项目的进展及面临的困难,这样会加快新分析师融入的速度及工作的意义感。

       谈到工作的意义感,我建议大家在做一份工作的时候,务必赋予此项工作以意义,以分析师工作为例,如果不让他们了解整个项目“全景”,写报告这件事可能就会是“很平淡无味的数据分析”,而让他们了解“全景”之后,写报告这件事可能就是“我在为一个百亿规模的基金打基础”。前后对比,哪个会让工作更加有动力?明显是第二个!

        Tips1:我们做人力的不仅要在招聘环节招对的人、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新员工“入模子”,还要在试用期通过“组合拳”对新员工“扶上马,送一程”,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根据我的经验,大大降低了离职率。

       Tips2:告诉题主的是一些思路,当然题主公司的情况我并不了解,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还请题主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举措,把新员工招得到并且留下来。

        Tips3:在这里做个广告,2020年9月27日晚,在三茅我做了第一次直播,主题是“HR的人生规划秘籍” 链接(https://www.hrloo.com/hr/live/index/room?id=788),可以回放观看,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前去围观。

查看原文

27 评 275 赞
展开收起
155 收藏
27 评 275 赞
展开收起
155 收藏

15096人已关注

关注TA

从招聘入手,不如从利益出发

大多数企业对销售的招聘人数描述都是若干,这是不是意味着销售人员是多多益善?事实上,电话营销、业务员、客户代表等销售岗位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种数量的缺口,必然导致入职门槛的降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另外,需要量大,意味着销售人员的机会更多,跳槽的难度会更小。这是销售招聘的现状,大环境如此,如果企业再不注重管理,底薪又低,销售人员离职频繁,是不是一点都不奇怪?销售新人离职居高不小,恶性循环,管理瓶颈,看似一堆问题,但作为HR,如果你不能解决招聘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再正确的建议,都会被认为在找借口。从销售的角度分析,高离职率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对销售老大或小主管有不良影响,为什么无人改善?很多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转正就一个要求,开单即可。为什么开单,新人要不停地打电话,陌拜,这些资源都是要上报给主管的,如果新人的能量被榨干,就距离辞退不远了。于是,...

大多数企业对销售的招聘人数描述都是“若干”,这是不是意味着销售人员是多多益善?事实上,电话营销、业务员、客户代表等销售岗位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种数量的缺口,必然导致入职门槛的降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另外,需要量大,意味着销售人员的机会更多,跳槽的难度会更小。

这是销售招聘的现状,大环境如此,如果企业再不注重管理,底薪又低,销售人员离职频繁,是不是一点都不奇怪?

销售新人离职居高不小,恶性循环,管理瓶颈,看似一堆问题,但作为HR,如果你不能解决招聘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再正确的建议,都会被认为在找借口。

从销售的角度分析,高离职率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对销售老大或小主管有不良影响,为什么无人改善?

很多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转正就一个要求,开单即可。为什么开单,新人要不停地打电话,陌拜,这些资源都是要上报给主管的,如果新人的能量被榨干,就距离辞退不远了。

于是,新人沦为收集客户信息的人形机器。从销售老大和小主管的角度看,新人离职不但不会影响他们利益,反而更省力就可以拿到一些潜在客户。因此,为什么要让新人变老人,分一杯羹呢?

这种情况下,HR谈销售人员的离职管理,岂不是动了别人的奶酪,断了别人的财路?销售部门会想出无数个借口反驳你的各种建议。

有些行业或企业,招聘就是一种营销方式,如保险行业,如达内。保险是先把新人自己以及周边人开发一遍,没业绩自然被淘汰。达内是对新人进行转化,把新人当自己的客户,这时候招聘量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果你们公司属于这种类型,为什么要改变?当然,你也无法改变。

如果不是这种模式,我们倒是可以展开讨论了。

我们提到,整个销售大环境,机会非常多,我们如何吸引到更优秀到销售人员?凭底薪、提成还是福利?如果都没有,我们会发现招聘越来越吃力,还创造不了多少业绩,留人也会越来越难。

因此,通过常规途径,如增加底薪,加大提成,给予优厚的福利,是不是非常不现实,指望销售加强管理留人,也非常困难。

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站在公司角度,和老板谈,谈销售的渠道来源,谈人效,谈更多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做数据分析,公司业绩增长情况分析,销售人员人效分析,销售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要让老板看到,销售业绩增长太缓慢,人效太低,成本太高。

这时候我们和老板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降本增效,而不是如何留住新人。

既然谈到降本增效,那讨论的点就多了。如企业所有的客户都算销售提成,是否正常?是不是一个客户要无期限地归销售部?

多提类似的问题,先给老板内心种点草,他开始思考这类问题,再抛出销售试用期人员的客户归属问题,这种虚假的招聘需求很容易得到遏制,因为没有了利益,谁还要那么多新人?

招聘已经陷入死胡同,想通过沟通和管理来解决招聘问题,难度很大。如果通过利益来瓦解销售的潜规则,把招聘的需求降下来,再谈离职管理,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想要打开招聘新局面,取得新突破,最新的人才地图搭建技能必须get起来!

三茅给大家准备了超全的人才mapping资料包,HR如何构建人才地图、人才地图绘制流程、mapping相关PPT......统统都有,助力你进阶高薪招聘官。想要的同学赶紧领取~

查看原文

19 评 200 赞
展开收起
112 收藏
19 评 200 赞
展开收起
112 收藏

6314人已关注

关注TA

频繁流失是小事,大问题是公司底层坏了

董超丨第51篇作家丨签约作者丨专业咨询丨生涯规划01新员工流失,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每个公司总会找到一些原因,导致新人不愿意留下来,只想着赶紧再换一个新的环境。而企业能够做的无非是,在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问题补救措施,降低员工的流失率。这一直是一个问题,也一直在进行当中。所以当出现了,或许并没有那么的着急,毕竟,它已经是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遇到事情解决事情,这才是首先应该有的态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员工离职,是业绩不达标或者说管理不到位。但具体究竟是些什么原因,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虑。02简单来说常用的有4种方式。第1种,通过对离职员工的深度访谈,了解员工的具体原因,做归纳分析。第2种,对业务部门,在新员工管理上的程序,进行调研分析,看一看这些程序是否有漏洞,有问题。第3种,与各层级领导沟通,确认他们在用人需求上,以及管理上有怎样的态度...

董超丨第51篇

作家丨签约作者丨专业咨询丨生涯规划

01

新员工流失,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每个公司总会找到一些原因,导致新人不愿意留下来,只想着赶紧再换一个新的环境。

而企业能够做的无非是,在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问题补救措施,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这一直是一个问题,也一直在进行当中。

所以当出现了,或许并没有那么的着急,毕竟,它已经是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遇到事情解决事情,这才是首先应该有的态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员工离职,是业绩不达标或者说管理不到位。但具体究竟是些什么原因,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虑。

02

简单来说常用的有4种方式

第1种,通过对离职员工的深度访谈,了解员工的具体原因,做归纳分析。

第2种,对业务部门,在新员工管理上的程序,进行调研分析,看一看这些程序是否有漏洞,有问题。

第3种,与各层级领导沟通,确认他们在用人需求上,以及管理上有怎样的态度。

最后,让HR或BP深入业务部门,跟随业务,走一遍流程,实际体验新员工管理环节,从中找出一些问题与漏洞。

只要这4项工作开展起来了,一定会发现一些东西,只要改善了,降低员工流失率,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降低的程度,能达到何种效果。而这显然是后面再才需要处理的问题。

眼前把能做的先做了,不要去幻想下一步是怎样的,没有意义。

03

要说这件事情如何解决,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

这个问题本身很简单,只是在查找具体原因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公司的情况做具体分析。

说不定,并没有多大问题,只是公司的工资太低了,对方觉得跟自己的付出不对等,进而想离职呢?

对于员工的流失与留存,一直都是企业很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在做具体事情分析的时候,实际上应该将眼界放得更宽一点

也就是说,在销售部门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在其他部门也出现了?

如果仅仅只是在销售部门出现,那么原因分析里面一定有很独特的东西,是导致离职率偏高的核心原因。

这就是说,在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应该对这个核心原因,应加以重点的关注,避免类似的原因出现在其他部门,导致其他部门也出现人员的频繁流失。

04

企业之道,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人”和“事”,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大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小到一个部门的人员流失,本质上,都是在做这种动态的平衡。

大家都是在一边做一边改,一边提升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的。

只有先把内部的问题解决好了,才可能把事情做好,事情好了,有了高的收益,才才会吸引更好的人。

更好的人,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企业的成长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应该明白,有些时候,问题并不是出自企业也不存在员工,只是相互之间的匹配出现了问题。

比如,企业用人的标准过高,导致以现在的企业实力,没办法留住这些较为有能力的人。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一点,解决具体问题永远只是个例,我们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放到更高的层次去考察。

这是一种思维的提升,只有思维、眼界提升了,更多的问题,才会被轻而易举的解决

因为高度越高,问题的共性,也就越明显。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管理者理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工作中,总会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不管你是遇到问题、想要寻求帮助的HR,还是乐于助人,喜欢帮别人出主意的HR,都欢迎你加入三茅HR茶话会。在这里,你可以:

跟同行小伙伴讨论每天的热点话题;

咨询HR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难题;

吐槽公司的奇葩领导和奇葩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单客户管理软件app
降低新员工流失率七招
企业该如何管理90后员工?
与辞职有关的事
新员工心理分析
如何快速培养新进员工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