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女儿服药轻生,父母以为睡着”说起:亲情里,警惕这3种跑偏的爱
userphoto

2022.08.04 福建

关注


01

前几天,上海杨浦警方曝光了一段出警记录,上了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事发当日,上海杨浦警方陆陆续续接到许多异地的报警电话,而他们说的内容都出奇的一致。

电话那头,众多不知名的网友们重复着同一句话:“您好,我想报警,我的一个网友吃了很多安眠药,求求你们快去救救她!”

出于事态紧急,警方没有太多地顾虑这些电话的真实性,第一时间出警,按照网友提供的线索来到了救援地点,敲响疑似轻生女孩家的门。

女孩的父母闻声从睡梦中醒来,睡眼惺忪的他们打开门,带着被吵醒的无奈,对警方的态度有些恶劣。

警方表示有人报警,询问他们的女儿是否在家、状态如何,他们满不在乎地表示,女儿老早就在房间里睡觉了:

“这是乱说,我们睡着了。现在她睡着了,怎么处理呢?”

警方希望他们进去看看女儿的具体情况,他们也觉得警方小题大做、没事找事,十分不愿意去查看。


面对不肯行动的父母,警方急中生智,让这对父母去查看一下家中的安眠药数量。

一看安眠药少了许多,这才让他们瞬间慌了神。

这才急忙冲进女儿房间试图摇醒女儿,但女孩的状态已明显不大好,怎么叫也叫不醒。


女孩父母查阅其手机的聊天记录时,也发现了女孩在聊天群中发布的准备服药轻生的信息。

最终救护车及时赶到,女孩被送到医院抢救后,生命体征已逐渐恢复正常,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如果不是网友报警及时、警方重视,否则对于这起事件,现在估计就是另一种报道了。


视频上传至网络,“女儿服药轻生父母以为睡着了”上了热搜。

大家都认为从这对父母的表现,可以看出,平时对女儿的心理状态并不太关心。

女儿会到轻生这个地步,这对父母也有推脱不了的责任。


心理学家艾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说:“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

父母对于子女,既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生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我相信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被自己好好教育成人,但现实又常常事与愿违,毕竟“父母,也常常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没有什么经验的父母,常常用错了方式,他们可能也很懊恼。

就像歌曲《我想更懂你》里所唱的那样:

每次我想更懂你
我们却更有距离
是不是都用错言语
也用错了表情
其实我想更懂你
不是为了抓紧你
我只是怕你会忘记

有人永远爱着你

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相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

02

不用“无私”来道德绑架孩子

前段时间,还有一件事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这个因为爸爸让她少花些生活费,而在网络痛骂自己爸爸的女孩,被全网唾弃。

不懂感恩与体谅父母确实不妥,但当父亲的一则与女孩对话被曝光后,不少网友开始与女孩共情了起来。

这张对话截图中可以看到,父亲给女孩煎了一块牛排,然后发了长长一段文字诉苦,说自己虽然很想吃,但考虑到经济压力大,就不舍得吃。

他一直在表达,自己对女儿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毫无保留的爱。

网友设身处地站在女孩这边思考一下,认为像这位父亲这样的人会让别人透不过气来。

最反感长辈这样做,并没有人不让你吃,你自己不吃,又在这里自我感动,想让孩子对他感到愧疚。

他们认为,女儿有今天这个样子,和父母的教育脱不了干系。

从此前曝光的许多对话也可以看出,父亲的言辞之间,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为了你受尽苦难。

他总是向孩子灌输自己多么无私、多么不容易,以此希望孩子能够感恩。

《有限责任家庭》作者李雪曾说:

“在任何关系中,一旦有一方总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那这个人就已经丧失了主体性,爱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道德资本累积起来的愤怒和痛苦。”

她把这种付出归类为“不情不愿地自我牺牲”。

也正如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64:道德评价》里所说:道德评价运用不当,可能演变成道德绑架。

女孩的做法是很过分,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爸爸的教育也是需要负责的。

这种用孩子的愧疚感时刻提醒孩子要感恩的爱,更像是一种道德绑架,容易对孩子有毁灭性的伤害。

这样的内疚与负罪感,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03

用“换位思考”代替“自以为是”

2019年11月17日,河北石家庄的13岁女孩小乐,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上重点班的小乐开学后感到巨大压力,她向爸爸请求转到普通班,但爸爸不以为意,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从那以后,小乐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精神状况越来越差。

爸爸带她去医院检查,检查出重度抑郁症。

仅仅住院治疗了一周,爸爸便觉得女儿情绪好转,办理了出院手续。

出院时,爸爸和小乐商量返校的事情,小乐抗拒,但还是被爸爸拒绝。

一个月后,小乐服药轻生。

小乐在微博上写道:

“太痛苦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病有多严重!”


许多父母都会以“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我当年比你辛苦多了”来阻断孩子表达痛苦,却忘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一样的感受

父母若不能换位思考,在孩子脆弱的时候,总是严厉批评、冷漠对待,渐渐地就会离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越来越远。

就像前文那对父母,丝毫没有察觉孩子的异样,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痛苦的忽视。

作为父母,也要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尊重孩子的感受。

04

尊重双方独立性,建立心理边界

心理学上有个刺猬效应,也被称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两只寒冷的刺猬,抱在一起试图互相取暖,却十分不舒服,因为它们的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抱在一起只会刺痛彼此。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刺猬,都需要在自己身边,有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为我们划出了一定的“领域”,不被他人刺痛

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我们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因此,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对方的美好。

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这样。

但父母没有界限感,却是很多家庭的普遍现象。

2019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父母对子女的干涉情况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72.4%的受访者表示父母对自己管束多,12.1%的受访者表示父母的管束很多。

根据调查结果,父母的干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工作规划、婚恋、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甚至饮食习惯等。

曾经有一名父亲,在14岁儿子的房间装了摄像头,监控儿子的生活。

儿子感到极其不适,觉得父母是在侵犯他的隐私,他选择了报警。

儿子的做法激怒了父亲:“我是你什么人,你有多少隐私,我为什么不可以监视你?”


然而,谁会愿意这样被监视着生活呢?

父母子女之间与所有的亲密关系一样,亲密有间、彼此尊重,才是最舒服的关系

《银河补习班》中有一句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神奇的感官器,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感情,是不是爱

有时候,你自以为是的爱,却无形中伤害了对方。

在彼此的感情交流中,感受到恰到好处的爱和各自独立的尊重,才是孩子成长中最温暖的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一对母女遇歹徒,母亲为保护女儿哀求:放过孩子,你们糟蹋我
山东走失的女大学生找到了,留下了5页遗书,留下了父母的悲痛
女孩服药轻生网友异地报警 父母坚称:她睡了别吵她
8岁女孩作文写“亲妈不如后妈”被打肿脸
女孩轻生获救后父亲狂扇耳光:你的“低情商”,正在毁掉孩子
父亲跪求轻生女儿:父母反对的男人,再帅都不能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