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初入仕途的曾国藩就要想方设法捞钱?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剧照)

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湘乡县荷叶塘,1838年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进入了清政府公务员系统,一步一步踏上仕途之路。

在他踏入仕途之前,我们看看曾国藩的家境到底如何?

曾国藩出生时,家里有100亩田地,当时他家算个大家庭,有8口人,如果按人均来算,就是12.5亩一人。这个人均拥有田地的数量居于怎样的水平?

据有关史料记载,晚清时期,中国的人均土地拥有量大约是2、3亩,曾国藩家里人均土地拥有量达到了这个标准的4倍之多。

曾国藩出生82年后,在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家。毛泽东出生时,家里4口人,22亩地,人均5亩多,按那时候的标准,毛泽东家就算是富农了。

所以,按这个标准算起来,曾国藩家应该可以算是个小地主了。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地主和影视剧里的小地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是晚清时期,就算是小地主也只能是日常吃糙米饭。

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也就是能吃到半个咸蛋下酒,如此而已,绝不是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妻妾成群,整天大鱼大肉。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普遍陷于贫困之中。

曾家的家境是在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手里才慢慢改善起来的,曾玉屏一生勤劳刻苦,即便成为小地主后,家里雇佣了长工,但他自己仍然坚持下地干活,从早到晚忙得停不下来。

即便是曾国藩做了翰林成为京官了,祖父曾玉屏仍然下地干活。在祖父的影响下,曾家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家风。曾国藩小时候和弟弟们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干农活,有时候甚至还到集市上卖过菜篮子,在采石场帮着推运碑车,以赚点钱贴补家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曾国藩步入仕途之前,他家就是湖南乡下比较普通的人家,生活并算不上有多宽裕。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后来因为曾国藩参加科举的花销,而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

1836年,曾国藩到北京参加会试,但没有考上。第二年再去北京,家里就连路费都拿不出了。和亲戚朋友好不容易才借到32串铜钱才上了路。到北京,钱花得只剩下了3串。在这些赴京考试的人中,像曾国藩这么穷的,只怕不多。

曾国藩

1838年,北京终于传来喜讯,27岁的曾国藩被赐同进士出身,随即又被授予翰林庶吉士,也就是被点了翰林。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捷报传到曾国藩的老家,曾家立刻就变得阔绰了。

不但有大批上等的木器家具被运进了曾家,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和父亲曾麟书出门的排场都改为坐轿子了。曾家请客时,已经能上得起“海菜”这样的高级宴席了,此情此景,可算是标准的“鲤鱼跃龙门”。

或许,很多读者会疑惑,曾国藩还没有正儿八经当官呢,怎么就“一夜暴富”?的确,曾国藩是中了进士,是步入了仕途,但这时候他并不是马上就有了大笔收入啊!当时,翰林院庶吉士2年之内是没有工资收入的。

奥秘就在那时候大家约定俗成的官场风气,曾国藩是新科进士翰林公,他的前途可谓不可限量:混得差,至少也能当个知县;混得好,当个总督大学士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就是奥秘所在:很多人乐意投资潜力股,所以,曾国藩的捷报传到老家,立即引起大量的人络绎不绝地前来攀附。

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是湘乡县令坐着八抬大轿来曾家拜访,亲热地与曾国藩的诸位弟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恭恭敬敬地称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为“老太爷”,曾麟书心里别提有多受用了。

曾国藩虽然还没有赚一分钱工资收入,但并不影响他有3条创收途径:一是接受攀附者的馈赠,收受他人贺礼;二是向别人借钱,现在谁都恨不得曾国藩赶紧向他借钱;三是曾国藩以新的身份出面调处民间各种纠纷,从中获得不菲报酬。

我们看看曾国藩这个初入仕途的新手有多会捞钱吧!

点完翰林后,曾国藩马上请假衣锦还乡,在老家足足待了1年。这1年可把曾国藩给忙坏了!他到湖南各地去拜客,通过收人家的贺礼,为自己将来进京做官筹集经费。那时候,没钱是当不了京官的。

从湖南湘乡进京,仅仅路费就至少要花掉差不多200两白银,这个钱是不能报销的;朝廷不给京官提供住房和公车,甚至连官服都要自己掏腰包,你要想做体面的京官,那么住房、出行、服装、仆人,全得自己掏腰包。可想而知,当京官的开支是非常大的。

粗略估算,要想进京当京官,至少要带好上千两白银才敢起身赴任。正因为如此,有的人虽然高中进士,却因为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眼睁睁放弃做京官的机会。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就是得到别人接济,才勉强做了刑部主事这个京官。

由此可见,曾国藩脑子很清醒,花了足足一年的时间来为自己筹措进京做京官的经费。

清代翰林庶吉士匾牌

那么,曾国藩在湖南境内各地去拜客,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从1839年正月16日开始,曾国藩就正式拜客了。湖南境内都知道曾国藩是一只炙手可热的潜力股,大家对这只潜力股自然有极大的投资热情。于是,曾国藩每到一地拜客,都会受到极为隆重的欢迎。

首先是受到东道主盛宴款待,甚至有的还专门请来戏班助兴,临走时,东道主还会热情地赠与一笔不菲的经费。比如,曾国藩拜客的第一站就是自己的岳父欧阳家。岳父在宗祠大摆宴席,请了8桌客人,临走时,岳父赠银约8两。

曾国藩拜客的第一个圈子是自己的亲戚好友,第二个圈子是各地官员。这些官员可比他的亲戚好友有钱多了。尽管看上去是曾国藩强势前来“打秋风”,但各地官员们都心甘情愿地给曾国藩送钱。官场中人,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朝一日要借重于曾国藩这颗政界的冉冉新星呢?

8月22日,曾国藩到武冈州城拜会知州杨超任,杨知州不仅盛宴款待,还赠银20两。很显然,这些官员出手就要阔绰多了。毕竟,官员的经济实力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曾国藩拜客的第三个圈子是在各地开店的湘乡人,只要是湘乡老乡开的店,曾国藩一律前往拜会,这些个小老板看到曾国藩来了,岂敢怠慢?无一不是对曾国藩客客气气地热情招待,再力所能及地赠银给曾国藩。

这些生意人都是聪明人,哪怕明知道曾国藩此行是赤裸裸地敛财来了,也得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地招待曾国藩,让曾国藩好吃好喝好拿。那年代可不像现在,做生意的地位低、风险大,和当官的比,差得十万八千里,说不定哪天就有事情要求到曾国藩头上去。

曾国藩在这一年中出去拜客4次,在200天左右的时间里,跑了差不多3000里路,拜客差不多有2000家。由此可见,曾国藩也真是个勤快的“狠人”啊,这么辛苦的长途拜客,收入自是不菲的,白银多达1489两。

如果按照曾国藩那时候的白银购买力来估算,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曾国藩这一年的拜客收入也就差不多相当于人民币30万元左右。这笔钱即便放到今天,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拜客收入这么多,但曾国藩还是担心钱不够用,还主动向别人借钱。除了借钱,曾国藩还要通过出面调处民间各种纠纷,从中获得不菲报酬。从留下来的史料来看,曾国藩每次调解这样的民间纠纷,能获得的收入多达几十两白银。

经过如此一番历练,初入仕途的曾国藩不但排场大多了,他出门坐的都是八抬大轿,还要带一个随身的仆人。而且气场也强大多了,因为这些排场带来的就是强大的气场,之前和曾国藩乡里乡亲的邻居见到曾国藩,态度也迅速发生极大转变:其中有个本家见到他,吓得手足无措,话都说不出来了!

参考文献: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著    岳麓书社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系列——30岁前的曾国藩
曾国藩刚做官时有多惨?借钱才能过年,连仆人都看不起他
《曾国藩的经济课》:深谙赚钱之道又能在金钱面前保持廉洁
曾国藩做了最过分的事,从不相识的老乡那讹了很多钱,都没还!
出身乡下农家的曾国藩靠什么建不世之功业?
曾国藩大彻大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