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阶级
今天是大年初五,再闲聊一篇。
很不愿触碰这个话题,以前写过,被封的石沉大海。每年回老家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变化不大,但心境所变,见人见物见事,沉稳、隐晦了很多。屈指一算,已到四十,少了些争强好胜,多了些回忆儿时。总以为四十离自己很遥远,时间不禁用,抬眼已是半生。
姐姐是地道的农民,90年代,念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清晰记得母亲对我说的一句话,考不上重点高中你也去打工吧。还好那时的我,脑子还算有点灵光,初三那年,彻底扔掉了灌篮高手、古惑仔,全身心投入了备考,最后不负众望,考入了县城的重点高中。
但这一别,居然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回老家,与姐姐聊天,看着外甥女和外甥如今已经大学生,虽然不是名牌大学,但也对他们寄予厚望。聊天内容也就少不了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聊着聊着,便成了争论,话题也转移到了个人能力与所处环境。
其实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涉及到了阶级。
两者之间到底哪个重要,老K认为都重要,而姐姐认为环境重要,她所指的环境是家庭背景,老K认为的环境是时代所给机会、家庭背景、积累的人脉关系等等。
指导员的时代,人人都是农民,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是一致的,因为没有贫富差距,到处都是公平正义,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病夫”。回忆儿时,父母完全是那个年代的人,热血而又充满激情,依稀记得那时春天的桃花格外艳丽,过年始终都是一种幸福的期盼。
开放时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修正理论。那个年代,物质贫乏,商品经济刚刚起步,不管通过什么招数,弄到产品就不愁卖,只要做生意就能赚到钱,思想有多宽,胆子有多大,就能干到多大,要么依靠祖辈的荫风搞批条,要么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经商赚钱,这是第二个黄金时代,不少人赶上了,也有不少人错过了。
千禧之年,飞速发展的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大量企业急需人才,老K赶上了大学扩招的时期,即便是毕业没及格都能找到工作。在此时期,家庭的背景已经凸显,有背景的可以“子承父业”,一个与我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爷爷、父亲都是电力系统,虽然他念得大学是个三本,但最后如愿以偿地也进入了电力公司。高中同学中,大部分都在本省,有点背景的进入了公务员系统,农村出来的基本都靠自身努力进入各行各业,总体来说都摆脱了农业。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定在5000元?202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给出了答案,中国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年收入在6万以下,也就是说只有10%的人纳税。按照14亿人口计算,超过12亿人口收入低下,大部分生活得不是很好,只有1.4亿人的收入超过5000元。
2022年,招行半年报中显示,2%的客户拥有超过80%的资产,虽然只是一家银行的数据,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中国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聊这些内容是不是与今天的话题跑偏了呢?不是的,这些内容是话题的大背景,只有看清这些大背景,才能理解能力与环境的重要性。
先说能力,每个人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考虑情商,在大环境同样下,可以通过考取名牌大学最终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一个高中同学,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智商平平,但就是勤奋,每年3点多起床到教室看书,就这么坚持了三年,最后考取名牌大学,改变人生。当然也不乏高智商的人,不怎么努力,照样靠名牌大学。大部分都是智商中等或偏上,加上一点努力,也能考个好大学改变命运。
等到了大学毕业找工作,这个时候的家庭背景就凸显了,因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已经进入了四五十岁,社会地位基本固化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孩子最终大概率也进入了这个行业,央企国企的孩子也大概率“子承父业”,也有一部分通过个人努力进入这两个行业或比较不错的大的民营企业,只有少数还处于普通工薪阶层的群体。
情商高的群体要么成为了高层,要么事业有成,但在老K所经历的群体里,是比较少的。
而现如今的大环境,无论是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基本都处于瓶颈时期,随着人口的不断减少,社会所给的机会也会逐渐减少,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一个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家庭和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所获取的资源已经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这还是在国家整体控制资源的基础上,如果与中国人口差不多的印度达到中国经济规模,贫富差距将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这代人,人生过半,还在努力奋斗为了什么?经常能看到网上教育减负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甚至会看到“我的孩子只要快乐就行,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的言论支持者甚多的现象,因为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如何,此生的我们已经打下了基础。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超越别人三代人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是公平的。但也不是绝对的,80年代出生的人,只要肯努力肯吃苦,一定会有机会翻身。但现在不同了,肯努力肯吃苦不一定实现跨越,但不努力不吃苦,一定实现不了跨越。
三代人总有一代人要努力的,要么你吃苦,要么你的孩子吃苦,要么你的父母还要继续为你吃苦。哪有什么岁月初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十年前,你的亲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来对待你;十年后,他们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和孩子
PS:初二带着一大家子看了《流浪地球2》,观后各有不同感受,也看了很多评论,各有不同,绝大多数人赞口不绝,是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有些人看着睡着了,也有些人说不如《星际穿越》。老K认同一个观点,这是中国农耕文明思维的科幻,透漏着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危难之际,想着如何带着大家一起走,而不是西方海洋文明侵略的思维,危难之际,想着如何带领一小部分移民星球,《阿凡达》所表现出的就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侵略印第安人的事实。在剧情和特效方面确实是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要远超《流浪地球1》。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感,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文化沉淀决定了认知水平,不强求思想统一,但寻求同存异,这也是中国文化能容纳并本地化百家文明延续几千年的精华所在。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九十年代港台文艺的巅峰时期,而那时也正是港台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当你还在为温饱奔波流离之时,不可能有精力追求精神享受。当你不在担心温饱问题,有点闲钱追求闲情逸致的时候,文化的崛起就是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家庭跨越阶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高考 | 第一次筛选
十分能力,做九分事
你没资本,没背景,就要努力学习,努力奋斗踏步而立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家庭背景,也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方式
一个人一辈子能不能富有?往往“看心不看命”,说的有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