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地反击:谈谈我们正在打响的大豆保卫战
【全文5000字,阅读约需17分钟
早春和暖,万象更新,祝福大家和我们的祖国新的一年步伐矫健、目光坚定,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今天,我们选择什么话题作为开年话题呢?

我想了想,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农耕文明,我们在新年伊始来关心粮食和蔬菜,应该是最合乎天时的。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没有,最近我们在推进粮食安全的征程上取得一个重大进展——

我们的大豆总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2000万吨。


这个事情的意义究竟重大在哪里呢?

就在于大豆是我们粮食安全最大短板之一,现在,我们全面打响了绝地反击战。

春节前,我们在外参号【五洲棋局】结合巴西玉米输华通道打通的新闻梳理了粮食安全问题上的国际博弈,其中谈到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大豆自产能力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我国油料自给能力

那一篇的主题是谈主食口粮,所以没有展开大豆的问题。

那么,大豆短板对我们有什么不利影响、影响有多大、我们又将怎样解决呢?

今天咱们就来一层一层梳理。

放心,这是摘编自社长写的问题分析,不是卖油的软文广告

综合来看,我们目前的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约为30%。

这是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这个自给率是怎么算的呢?

就是看我们的油料作物中有多少是依靠进口的。

2021年,我们食用油消费的3708万吨中,最大头的豆油占了44%,菜籽油占22%,棕榈油占12%,花生油占9%,其他油脂加起来13%。

所以对我们来说,大豆和油菜籽就是举足轻重的植物油来源。

各国的饮食习惯不同,比如印度就不爱吃豆油和菜油,而是以棕榈油和葵花籽油为主。

继续说回主题,2021年我们供应了11292万吨大豆,用掉了10872万吨,其中吃掉的大概在1600万吨,这一块我们自给率是100%,剩下的就是以榨油为主。

然后问题就来了——

在这一亿多吨的总供应中,国产大豆只有1640万吨,进口量却达到创历史最高纪录的9652万吨,自产率不足15%。

生产菜籽油的油菜籽情况稍好,但自给率也仅有60%,进口了260多万吨。

几种油类作物大头结合起来,很简单就能算出我们的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为30%。


那么,我们每天每个人要用掉多少油呢?

2021年,我国植物油脂消费总量为4254.5万吨,其中食用油消费3708万吨、占全球17.7%。

折算下来,我们每年的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大概是30千克,一天大概是1.6两,其中吃进去的大概在42克,也就是0.84
因此,自给率30%的意思,就是这每天我们用的1.6两中,只有5钱左右是用我们自己的粮食和动物提炼出来的。

是的,区区5钱,25克,这就是我们的底牌。

如果把自给率换成天数,那就意味着在最极端的国际粮食危机或地缘政治冲突环境下,一旦出现大豆进口中断,我们的餐桌上一年可能要有70%的天数是没有油花的。

也就是255天。

啥?那就只能少吃水煮鱼、红烧肉、炸鸡翅了?

不,不是少吃,这是要直接告别它们、进入油焖茄子和地三鲜都变成奢侈品的级别了。


可别不信,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做一道油焖茄子或者地三鲜可是要用掉500克油,也就是100钱。


按照每人日均5钱的极端情况,一个四口之家要攒五天的指标,才够做这一道菜,而且其他时间不能用油。

到时,你会同意孩子这个要求吗?


这种局面是不是想想就很酸爽?

啥?那就不吃或少吃油呗,不是更健康吗?

不不不,两三天可以,但如果连续油摄入量不足,肚子马上就会抗议的。

1997年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里还有一个桥段,说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尤老板想要重新体验吃地瓜青菜的日子,于是被葛优他们送到山沟沟里。结果一个月下来,肚子里没有半点油水的他直接被饿成黄鼠狼,一到夜里就两眼发光满村找鸡吃。

他最后回城第一件事是啥?

就是立刻把以前“吃怕了”的山珍海味安排上。


所以,缺油少脂的状态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重回健康饮食”,而是一种和饥饿不相上下的身体匮乏感和疲惫感。

所谓吃怕了,也就是酒足饭饱之后嘴上说说,矫情成分很高,等真吃不到了肚子肯定第一个造反,所以绝对不能当真。

大家可能会想:就算这样,再不济我们不是还有肉吗?没有植物油我们就用回动物油脂嘛,小时候不都这样过来的。

是的,理论上可以用动物油代替,但一旦做一个量化分析,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目前我们动物油脂的产量是多少呢?

猪油的年产量差不多240万吨,牛油不到200万吨。

这还是把工业用和食用都算进去了,如果只算食用级,猪油大概就是40万吨。

和现在3700万吨的食用油需求相比,这点量只够全国用3天,加上牛油和其他的,勉强用一周。

这样我们自给的动物油和植物油加起来算是能顶个120天,然后,剩下的240多天就真的只能吃清水煮菜了。

这还没有考虑进油料、草料断链造成的动物饲料短缺。

是的,目前我们进口的这些油料作物,榨油后的剩渣,比如豆饼渣、花生渣等,还要二次利用来喂家畜,还有一部分饲料是直接进口,比如牧草、饲草、糠粕、粉干等,这两块的需求都非常大。

根据农业专家预测,在无干预条件下,按照现有需求增长速度,到2030年我们的饲料粮供需缺口将在1.1亿吨到1.8亿吨之间,几乎赶上2019年的全国饲料粮2亿吨的供给量。

因此,在最极端条件下寄希望于动物油是不现实的。

现在大家明白我们的“油瓶子”有多不稳了吧?

作为美食大国,种花家不能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那怎么办呢?

有的社友可能会问,我们何不多种点大豆呢?


多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但实际上却有很多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耕地不足。

油料作物普遍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耗占土地资源。

以大豆为例,目前我们全国平均亩产约为135公斤,如果要完全实现自给,按一亿吨的需求量来算,光耕地就要用掉7亿亩。

这对于全国耕地只有19亿亩、保障主粮安全就已经殊为不易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奢侈到不行的要求。

此外,大豆量产对土壤、气候、水源、规模化、机械化也有很高的要求,全国适合种植的地区,一挑二选之后就只剩下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东南春夏秋大豆区、华南四季大豆区五个优势产区,其他地区适合种的地带真不多。

以上两个原因,使得我们新增大豆用地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

也正因为大豆占地多、产量低,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入世谈判中才在大豆进口问题上逐步退让,以此换取其他产业、品类更有利的条件。

这是综合考量后的战略决策,总体来讲还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这个利就是为主粮生产腾出更多耕地、为其他产业赢得了发展的时间。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很明显,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没有过渡期保护的国产大豆,在更具有产量和价格优势的外国大豆冲击下溃不成军、处境艰难。

从1996年起,我们就从大豆出口国变成大豆进口国,尤其是2001年入世之后外国大豆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大豆自给率也从80%一路下滑到15%。

这期间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多顺利,油料作物的发展就有多坎坷。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过去的政策,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要矛盾,这就势必会有局部牺牲。

大豆,就是为了全局而牺牲的。

同样的,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就到了我们解决这个农业卡脖子问题、把自给率重新提上去的时候了。

要提高自给率,办法无非就是两种:

一个是节流,一个是开源。

节流的做法是提倡健康饮食和力行节约粮食。

提倡健康饮食好理解,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指南在1989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97、2007、2016年进行过修订,2022年指南又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延续了此前控油的趋势,建议烹调油每日摄入量为25-30克,也就是控制在6钱以下。


力行节约粮食也很好理解,比如2020年开始倡导的光盘行动,包括现在日益增加的公益广告和舆论引导,就是计划的一部分,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节流再怎么深挖,毕竟也属于潜力有限的做法,真正要保证油瓶子的安全,还是得靠开源,千方百计提高油料作物,尤其是大豆的产量。

大豆的扩种工作由此提上日程。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扩种大豆的工作目标,要求全国农业系统从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度实打实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且必须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随后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迅速将扩种大豆列为2022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开始全面落实部署扩种。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大豆工程)。


我们的大豆保卫战,就此全面打响。

大豆工程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将我们的大豆自给率提高约十个百分点,到2025年力争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

前面我们说过多种大豆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少耕地,油瓶子不能和米袋子抢地盘,那要怎样才能实现扩种呢?

答案就是良田、良器、良种、良法,四管齐下。

这是一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体制优势的大战。

所谓良田,就是因地制宜,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

大豆工程的具体做法包括:

  • 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

  • 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 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
  • 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可以看出,我们真的是把能挖出来用的土地资源都挖出来用了,在空间、时间上奔着土地的完全利用而去。

这样做的成果,就是去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4亿亩、同比激增2743万亩,创建国以来第二高纪录(第一是1957年,面积是1.91亿亩);产量首次迈上了2000万吨台阶,创了历史新高。

这是良田。

所谓良器,就是提高生产机具的现代化、智能化。

大豆工程提出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让优秀的机具获得更多补贴、不符合先进标准的机具则退出补贴名单,做到能上能下、优机优补,以此倒逼农机企业优胜劣汰。

除此之外,工程还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力争做到精密化、联合化、全程化大生产 。

这就是老祖先们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谓良种,就是培育更优秀的大豆种子。

目前我们的平均亩产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七成,比美国少了100公斤,造成这个差距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种子跟不上。

农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大豆种子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育种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突破性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缺乏、大豆生物育种原创性成果偏少、 现代化大豆种子企业发育滞后

个个都是增产的拦路虎。 

那怎么办呢?

只能老老实实从头做起,首先是加强种业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把规律搞懂、方向搞通,然后是要加大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力度,让优秀的种子从全国脱颖而出,第三是健全大豆良种繁育技术体系,让优秀的种子得到更好的培育和繁殖,最后是要依托市场进行实时筛验、建立科企结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建立了国家豆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大豆体系)这个平台,在全国各主要产区设立岗站专家团队,全面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

2022年,大豆体系共收集评价大豆种质资源12729份(次),创制育种新材料16712份,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省审品种143个,其中,国审大豆新品种32个。

2021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10个大豆品种中,有8个就是由大豆体系岗站专家选育的。

看得出来,科技的力量正在快速扭转我们的种子劣势。

所谓良法,就是管理服务体制创新。

举个例子,大豆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伙伴行动”。

2021年4月7日,50名顶级农业专家齐聚我国大豆核心产区黑龙江,正式启动“伙伴行动”。


“伙伴行动”依托的是中国农科院大豆“藏粮于技”项目的资源,采用的是垂直打通的打法,目标是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建立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餐桌的大豆产业技术供应链

具体来说,就是在大豆体系内,把科学院项目骨干、岗站专家、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捏在一起,组建成7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技术服务队,下沉到试点的黑河市6个县(市、区)和农垦系统开展服务。

这7支精兵队伍,成员专业领域覆盖育种、栽培、土肥、植保、农机、加工和产业经济等全产业链,他们将在基层进行技术需求调研、取土化验、讨论制定具体示范方案,包括品种、栽培技术、施肥配方、种衣剂等,实现“套餐式”技术服务。

这种高端科技资源对终端生产的精准“滴灌”,很快就取得重大成果:

2021年底,7个“伙伴行动”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250.17公斤,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胜利完成高产创建目标。

有了这个成功试点,今年1月9日至11日,也就是春节前两周,全国大豆体系2022年度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聚焦大豆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在全国大豆产区41个科技自强示范县开展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等工作,全面开展“大豆科技自强伙伴行动”和“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争取全局性提高平均亩产量。

一年多时间,从试点7个变成41个,这就是试验效果良好的侧面映证。

可以预见,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迎刃而解。

四管齐下,这就是我们大豆保卫战的打法。

回到我们开头的新闻,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集体力量之下,我们的大豆工程才在去年取得开门红:

仅一年时间,我们的大豆自给率就提高了3个百分点。

在大豆的带领下,其他油料作物生产也稳步扩大,比如油菜籽面积就达到1.09亿亩、同比增加近400万亩,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产量达到了1553万吨,增产81万吨。

几个油类作物综合下来,2021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体自给率一举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为保卫油瓶子的世纪工程开了个好头。

以上就是我们对大豆产量首破2000万吨新闻的解读。

当我们深入到这个故事之中,就能发现即便是一则简单的报道,其背后很可能都凝聚了我们的举国之力和无数人的辛勤奉献、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所有的成绩都是这样点滴累积起来的,不存在一个“大棋”、“绝招”就能化险为夷的神话传说。

困难面前,我们的选择始终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有这样精神和物质力量的民族,还有什么战打不赢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0年,中国从非洲引进油莎豆,来拯救我国大豆,如今种植怎样了
今年俄罗斯油料产量达到2400万吨,油葵收获1410万吨!
“大豆困局”
你吃的是哪种植物油?——油料作物大盘点
下力气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两大关键利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