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两个顶级说话习惯

第一个习惯:二者必居其一

斯大林:二者必居其一。

当一个人思考达到“二者必居其一”的结论时,就表明了找到了成功思考的一个关键节点。下一步,就是围绕此二者提出任务、执行任务,来加速“其一”的实现、以使“另一”的不能实现。

这句话可以说是斯大林的口头禅。

并在执行中,检查这个结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予以有效调整。

所以,这个“二者必居其一”就是预见的具体内容。

毛主席: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斯大林说:没有预见就不叫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

既不能思考到“二者必居其一”,也就不能提出正确的主张,也就不能实现正确的领导。因为离开了现实。

所以,当思考达到这个“二者必居其一”时,后面的成功性就大大的增加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经节点,这是成功思考的标志。

这个预见,比其他一切预见,都要重要,这意味着自己可以选择结果——只要提出和实现对应任务。

这个预见,比其他一切预见,都要重要,这意味着真正的全局、完整的全局,全局就在掌握之中,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局部、而可以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局部。

也就是说真正的全局,是反对一种结果,争取另一种结果;然而另一些人是争取一种结果,反对另一种结果。

这个预见,比其他一切预见,都要重要,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号召他人,可以提出具体的任务、以具体任务就可以领导其他人。

所以,这是一个伟大的说话习惯。

第二个习惯:为之奈何

刘邦:为之奈何。

这是第二个伟大的说话习惯,它和第一个习惯是对立的、但又互补加强。这两个习惯合在一起,就符合了辩证法。

这句话可以说是刘邦的口头禅。

毛主席:要取得他们的信任,首先就要信任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没有这一条就是格格不入。

让人说话,听取他的意见,这是表达信任的一种,从而可能获取对方的信任。

听取意见后,只要事先避开了最坏可能性,那么,何妨一试?如果试成了,就成全了他人,他人也就获得了成就感,也就死心塌地的在自己这个平台卖命了。如果试不成,因为避开了最坏的可能性,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这个收益和风险比是很好的。

所以,这又是使对方成才、成就的。而不断的成全了他人,最终也就成全了自己。

比如,

韩信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陈平也是如此,正是这个“为之奈何”,陈平才能六出奇计,以安刘氏天下,以数救刘邦之危。

而懂辩证法的,

毛主席:把问题提出来,暴露了对立面。

既然暴露了对立面,就可以构建正反面,以使之符合辩证法,并且也可以根据正反面兼具规则判断别人的方法,是否大致可行、或者优化别人的方法 。

比如,单纯的诉苦运动,以辩证法修正,构建正反面,就优化变成了,

1)部队诉苦与地方诉苦相结合,

2)有士兵诉苦也有干部诉苦,

3)有封建压迫诉苦也有民族压迫诉苦,

4)诉苦是一种斗争,所以诉苦后,号召团结部队。

5)诉苦是提升前方的战斗力、巩固前方的战斗力,所以就要联系到后方的巩固,所以要进一步引导到土地政策的学习。

这正是构建出了,部队与地方、封建和民族、战术和战略、斗争和团结、前方和后方这些正反面,就使这个运动有了完整性和全体性,所以,收到更大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辩证法的3大特征
感悟伟大智慧: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为何拒绝做领袖?
毛主席:懂得分析,就是懂得辩证法
毛主席的5个顶级智慧,精辟!
深度!毛主席的两个顶级习惯
毛主席读书的一个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