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人:先“着相”,再“破相”
世人着相,无外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人不着相,着相者,才谓世间人。
因此,唯有真正深着相的人,才是真正深入世之人。而能破相的人,他们穿梭于万相,却深知一切相的背后,都藏着世间法。而一切世间法,皆为佛法。
有人始终执着于相,不过是被世相所精心编织的声色世界所俘获。因此,着相太深的人,用佛家的话说是没有“慧根”,而用世俗的话说却是“上道”。
所谓慧根,不是指世俗的聪明算计,而是一种悟的智慧。所谓上道,却是指对世间法的了如指掌,是混江湖的高手。
不同种系的文化,本质也是对世间法的不同的“着相”而已,因此,那些真正有慧根的人,就一定懂得一切世间法,也不过是万相之一种,仍然是以“相”驱使“相”的怪圈而已。
但是,要破相,却只有先着相一徒。


01

深着相,才知相的利害,谓之以“相”证“相”。
以“相”证“相”,不过是深知世人多是“有信无证”者。所谓“有信无证”,即只想不做,或只看得破,却忍不过。
因此,能够以“相”证“相”的人,是能勘忍这个婆娑的世界的。也就是,不入地狱,怎知地狱。
简单点说,就是没有站到过那个道上,那么,眼界和心智总是受限的。只有真正站到过那个道上,才能了然“此道非道”,或者“此道非此道”。
每个人对世间法的认知,总是存在着偏差。也正是这种偏差,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或者隔膜。古往今来,一切的争斗,大概就源于这种偏差。
也因此,便有了善恶美丑之分别,有了是非对错之争辩。个体总是在自己认可的道路上使力,然后,拉帮结派,以资源共享为基底,最终形成足够的规模力量,为自己认可的道路筑起自认稳固的护城河。
历史,也不过是这样一道一道的护城河,以不同的姿态,拥护着一群一群不同面貌的人。
因此,就悟道而言,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实在是大丈夫事。
为什么?
王侯将相不过是掌握了驱使世间法的人,但绝大多数人,最终没有破相的智慧。翻看历史,能够跳出世间法,还世间法为世相的人,实在屈指可数。大多数都在着相这条路上,以悲凉谢幕。
大概也是他们的悲凉谢幕,才给了一些有慧根的人,继续补充相之利害的机会。苏东坡言:“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此的物来则应,事过不留,也实在是曾经的苏东坡也是深着相之人。
就像道家,也不过是用来破解儒家没有退路之后的走投无路的。


02

不破相,怎能以“相”破“相”。
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讲,各种文化的生成,其实都不过是在造“相”。
而被世人品评谁比谁高明的时候,其实就是,被认为高明的那种文化,已经在世间法中,能够破局被品评为不怎么高明的那种文化镜相了。
用这样的逻辑去看待我们的文化,就会发现,每一种文化的生成,都与世人的破局能力相关联。当一种文化能够成为主流,那么,也就意味着此时人们的平均破局能力,一般低于该种文化的造相能力。
尤其在人们的破局能力上,文化一定要起到约束作用,才能让自己持续存活下去。这种“约束”作用的形成,实际上就构成了世相的主体。
儒家,提倡积极入世,辅佐君主,创一片功业。因此,寻找或者培养明主,就成为核心。但这种核心的背后,就是承认自己的附属性。就是因为这种附属性,那么,就历史而言,十有九是庸君、昏君的概率下,儒家必定多数受挫。
当这种受挫剧增,于是便有了道家的啸傲山林,冷眼旁观。但是,一旦大势需要,便会出山以扭转乾坤。因此,历史上多数变动时期,能够大显身手的多是道家人物。
如果此两者都不能善了,便只有佛家了。所谓红尘尽了,心无所住,诸相非相。
就我们的三大传统文化而言,便是从着相走向破相。但是,在破相的途中,却是一步步,以更高明的相,或者是更趋近世间法,更趋近道的相,去破除太过深陷的世相。
因此,我们可以说,那些所谓的高人,也不过是看透了世相,然后在着相之后,先找到了破此相的相,这叫方法论。但方法论,仍是相,也即诸法非法。
只有明白了法非法,才能真正破相。


03

因此,破相之人,必曾深着相。深着相之后的反观内心,窥探人心,才能真正懂得世间法的利害所在。也只有了然了世间法,才能具备以相破相的认知跃升。到这一步,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已经修炼到了罗汉境界。
所谓罗汉境界,就是自得圆满。在世间法中能够睥睨,能够凌驾,当属有了世俗智慧。大概《天道》里的丁元英可以归入此间中人。
而真正的悟道,却是要破去心中之法,跨过世无定法之槛,方可达“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的通透境界。在丁元英眼里,芮小丹大概可以算是做到了,所谓不昧因果,去留无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
孔子从老子那里得道后,为何转身就创立了儒家?而不是奉行道家
论“道法自然”、“人定胜天”和“中庸之道”
儒家、道家、法家中哪一个在中国社会中更胜一筹?三者能否统一?
凡文化,必逐“利”
《天龙八部》与儒释道三教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