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个养肝疏肝的中成药让气血顺起来

肝在肋下,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中医认为的肝是一个系统。主管着人的疏泄、藏血与筋的荣养。开窍在目、其化在爪。养肝首先要懂得肝的特性和作用,从而养肝得法。

肝在胎儿时期承担造血功能,但成人后由骨髓造血,只负责贮藏血液,但在某些病理刺激下才恢复造血,为抗病以及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肝也是人体平衡凝血与抗凝血重要脏器,因此瘀血证与出血症的产生与肝密不可分。

肝负责解毒排毒从小便排出、因此观察小便可知肝,为古人司外揣内之法。其他还负责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所以肝影响着人的月经、心脑血管疾病、体毛、房室、眼睛、体力、消化吸收等等。

因此本文在第一部分重点介绍肝的原理,第二部分介绍相应的养肝护肝调肝脾调肝肾的中成药。

第一部分:肝的作用

1.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在睡眠、静养的时候,机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就少,就会有血液归于肝脏。等到需要运动、劳动、工作时,肝脏就会释放贮存的血液,为人体提供能量。

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传统武术讲究尤其是内家功夫讲究三分练七分养。人平时保养也是一个道理,只有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的进行劳动。

由于肝对气血运行、血液循环有调节作用,因此人的脏腑各方面的状态与疾病,多与肝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主疏泄。疏泄就是舒展、通畅的意思。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展、升发、柔和、条达的生理性能,这是保持肝功能协调及其他脏腑正常活动的条件。所以又有“肝喜条达”。具体表现情志和促进消化吸收方面。这一条写的最详细,是因为存在肝失疏泄问题人较多,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与了解。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中医学认为与肝气有密切关系。只有在肝气疏泄条达的正常情况下,人才会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如果肝失其疏泄就会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表现为抑郁或亢奋。

肝气郁结,可出现胸闷胀满,两肋胀痛,郁闷不乐,以及月经不调等症。肝气过于亢奋,则可见急躁易怒脾气大沾火就着,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症。

情绪不良,尤其是大怒或过度的抑郁等,又常常是导致肝失疏泄的一个因素,所以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及“怒伤肝”的理论。暴怒伤肝会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涌可出现面红、目赤、呕血、鼻出血等症。肝气下迫气冲血海,血海不藏可出现崩漏等证。所以肝与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肝与情绪是相互影响的。

肝主疏泄与主藏血的功能是直接相关的。这主要是因为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而气血之间又有密切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肝气郁结,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从而可发生气滞血瘀现象。可出现妇女月经不调、经闭、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心脑血管疾病、甲亢等等。

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以及胆汁的分泌排泄。肝主疏泄是保持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条件。

一旦肝失疏泄,最易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失职的病变。一生气就不爱吃饭或者大便失调就是因为肝失疏泄影响了脾胃。

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的患者会出现胸肋胀痛、烦躁郁闷、胃气不降的嗳气、脘胀、纳减或脾气不升的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常形成“肝气犯胃”“肝脾不和”等证。

3.肝主筋,其华在爪。筋是一种联络关节、保障人体运动的组织。所谓“肝主筋”是指全身的筋依赖肝血的滋养,因此人体关节的运动与肝血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肝血充盈才能使筋得到充分的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就会筋脉拘挛(抽筋)、手足振颤、肢体麻木、甚至屈伸不利。

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则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则筋软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至变形而易脆裂。因此观察爪甲的状态就能对肝血盛衰有所了解。

4.开窍于目。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其中主要的是肝脏。这是因为肝主藏血,肝的经络又上联于目系的缘故。正因为肝与目有内在密切联系,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有所反映。

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甚至夜盲或视物不明。肝阳上亢则可见目赤肿痛、目赤生翳、头晕目眩等。肝风内动则见目斜视、目上吊等症。

第二部分:养肝护肝

的中成药

1.护肝片: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

护肝片方剂是根据小柴胡汤和茵陈蒿汤变化而来。具有疏肝理气,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清肝泻热,健脾消食的作用。可应用于湿热型黄疸、肋痛口苦、急躁易怒而不欲饮食、目赤头痛、往来寒热、不规则发热、尿黄赤尿热异味大等。

西医有将护肝片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但前提是要对症,否则有害无益。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利疏泄为君药。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板蓝根、猪胆粉、绿豆清热解毒祛湿,四者共为臣药。五味子滋肾养肝,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之功。

大便溏、畏寒肢冷浮肿不能用护肝片。

2.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用于肝肾阴亏滋养肝肾,用于眩晕耳鸣,两眼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腰膝酸软,盗汗虚汗遗精,口干。

杞菊地黄丸已有200年临床应用历史的,源自清朝时期董西园所撰《医级》一书,是其根据六味地黄丸变化而来的。

方中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补益肝肾精血之要药。以山茱萸补肾暖肝滋养肝肾为辅。山药味甘,性平不燥,作用缓和,补脾益肾涩精,为平补气阴兼补五脏之要药。

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能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降肝火而明目。

茯苓、泽泻利湿泄浊。牡丹皮清肝火,合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滋肾养肝之功。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溏、畏寒肢冷者不能用。

3.龙胆泻肝丸: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心烦易怒、大便干燥灼热臭秽不堪,尿赤涩痛尿臭,湿热带下。

方中龙胆草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为君药。黄芩、栀子性寒味苦,清热泻火除湿,以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功用,为臣药。龙胆、栀子都是大苦寒药,因此第一不能久用,第二脾胃虚寒不能用,第三虚火不能用,会加重病情。

车前子、泽泻、木通清热利水,导湿热下行,使龙胆黄芩侄子所清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使邪热有出路。

肝有热则易伤肝阴血,而苦寒清热与利水祛湿又容易损伤阴血,故配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热,使祛邪而不损肝血。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上面讲了很多,而苦寒药很容易郁遏肝木影响肝的疏泄,故配柴胡以舒畅肝胆。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

4.疏肝健胃丸:柴胡(醋制)、香附(醋制)、香橼、槟榔、牵牛子(炒)、青皮(醋炒)、陈皮、枳壳、厚朴(姜制)、檀香、豆蔻、延胡索(醋炒)、白芍(麸炒)、鸡内金(炒)、五灵脂(醋制)

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食欲不振。

方中香附、柴胡、香橼疏肝理气、疏泄肝胆、理气止痛。枳实、厚朴、槟榔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陈皮、青皮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止呕、散结消滞。牵牛子攻积导滞泻热通便,治大便干燥。因此大便溏、脾胃虚寒不能用此药。

豆蔻、鸡内金和中消食,檀香、香橼理气和中,散满除胀。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延胡索、五灵脂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5.化滞柔肝颗粒: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

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症见肝区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大便干燥,燥热烦躁易怒。

茵陈、决明子、大黄为清肝火泻肝热之药。泽泻、猪苓利湿益肝肾,苍术、白术利湿重在益脾,四药合用清一身湿气。因此黄痰多、浮肿、大便黏腻而臭适用本药。

山楂活血祛瘀,养肝利肾,有一定的治肾瘀腰痛之功。兼能促进食欲。陈皮理气燥湿,亦有一定的促进食欲的功能,又配合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女贞子、墨旱莲为阴,枸杞子为平,合用滋养肝肾,培补肝肾阴血。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帮助肝排毒。

柴胡疏肝解郁、甘草和解诸药,且利于消除炎症风暴,亦助肝排毒,减轻肝的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胆病证常见证型及治法
​​中医 中药杂记③
专家告诉你肝气不足怎么办
疏肝与养肝
一半女性都有的乳腺增生,年轻者疏肝解郁、更年期补益肝肾
【中医】非常经典的中医内科方剂口诀(第三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