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史 | 他令满清的统治者都心存敬畏,却惨遭亲美大V的长期抹黑~

平史  为孤单的历史平反。 点名关注


百万人关注的最具深度订阅号;新榜每日原创全国前十。真相、内幕辩证!关注有获,订阅增益。


文 | 指路为鹿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在某种意义上作为清朝皇帝的爱新觉罗.玄烨肯定是不喜欢前朝的开国皇帝的,更不会喜欢朱元璋那个清君侧的儿子。


不过虽然康熙不喜欢朱元璋和朱棣,但是这个大清国的皇帝却是实打实的对明朝的这两位皇帝怀着某种敬畏。这是我们从康熙做的事情力看出来的。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一生6次南巡,每次必然经过南京,而明孝陵则也是必然去的的地方。想来一个清朝的皇帝,却到明朝皇帝的陵园里,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康熙每次到明孝陵,必定会对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而此时我们去南京的朱元璋墓也会看到一尊石碑,上面提着四个金黄色的大字,治隆唐宋。其字迹苍劲有力,实在是一篇极好的书法,而这四个字的书写者便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治隆唐宋


康熙对于前朝最终的结局感到可惜,但是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也很乐意和前朝朱元璋比上一比,许多小说家也抓住这个机会描述出了许多康熙对明太祖的看法,治隆唐宋一词被屡次提到。


同样是评价,康熙皇帝对明成祖朱棣的评价则是引用了《明史.成祖本纪》的说法,同为四字却是“远迈汉唐”。记得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曾经对这样不同的评价有一个论断:


撇开同时出现的唐不说,宋虽然经济发达却是一个分裂不统一(北有西夏、辽以及后来的金和蒙古)的时期和一个国民积弱的时期,但是汉却截然不同,汉是中华民族一个威名远播文治武功进入鼎盛的历史时期,所以说就康熙皇帝的评价而言明成祖的评价要比朱元璋的高很多。


康熙为什么对朱棣有这样的感情?大概也是因为朱棣时期的中国国威远扬,北方的蒙古、东南亚的诸多小国都知道天下有一个大明,都知道大明有个永乐皇帝,正可谓是万国来朝,而康熙自己则是在入关以后大清国内部矛盾集中爆发的时间亲的政,先是藩王割据此后又是台湾郑氏。


所以他对那个敢作敢为,敢于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的明朝皇帝还是充满了向往的。


朱棣


如今爱新觉罗.玄烨看了看北京城,夕阳打在这恢弘的建筑上面,似乎那皇宫里面还留着这位明成祖的影子。


远迈汉唐


说起明朝,它的盛世持续时间的确比唐朝要长的多。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就很快衰落了,而且陷入了严重的藩镇割据。内战不断。它的繁荣时期只持续了大概120年。

而明朝一直都很繁荣,虽然到后面各种贪污腐败、土地兼并、两极分化的弊政也越来越严重,但整体繁荣一直没有中断,从明朝建立到崇祯元年农民起义爆发,繁荣持续了两百四十年以上,几乎是唐朝的两倍。


明朝立国两百年以后,遇到了处在鼎盛时期的日本。跟朱元璋一样出身社会最底层、当过和尚的丰臣秀吉,经过多年征战统一日本,然后试图侵略朝鲜。但两次侵略行动都被万历皇帝下令出兵荡平了,丰臣秀吉因此抑郁而终。这场胜利让日本人消停了三百年。


中国古代王朝,一般都是开国的时候比较能打仗,然后就会因为腐败问题越来越弱。而立国两百年之后,还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只有明朝一家,别无分店。


这一切大致也可以归功为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的战略举措。



永乐十九年正月(1421年)北京,此时在永乐皇帝的主持下一支大明的常备军队正在转型,这支部队就是后来的京师三大营。


这一年朱棣设立了位于北京的京师三大营,按理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京城的常备军队,也就是所谓的禁军,水浒传里面不也有个林冲是三十万禁军总教头吗?


但是明朝的这支天子身边的常备军事力量却有些不同,这个不同在于这支常备军团的作用,大部分的朝代设立京师常备军团不外乎用于保护皇权,但是明朝的三大营却是要随着明皇帝打仗的,这是一支常备的对外作战准备军。


这支常备力量和明朝历代皇帝一起,随时可以为了家国百姓和北境的戎狄决一死战。这一点古今中外也唯明朝一家。


土木堡之变


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38岁的明宣宗英年早逝,自此成祖朱棣的皇帝位已经传了三代,交给到了八岁的朱祁镇的手里,史称明英宗。历史并没有给这个幼年天子太好的运气,这一朝发生了一件很糟糕的事,就是太监王振撺掇朱祁镇带兵亲征蒙古。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一个消息在京城里面传开了,皇帝要亲征服蒙古了!这似乎也并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此时的英宗朱祁镇二十来岁,正是一个想要大展拳脚的年龄,很想模仿太爷爷和爷爷建功立业。于是被手下信任的太监王振一拨,便萌发了亲征的念头。


但是这个二十多岁的朱祁镇实在缺乏战争经验,如今看来估计他是这样想的:父亲和太爷爷都出过长城,我当然也应该去啊!

由于准备仓促、指挥失误,朱祁镇带领的大军惨败于蒙古,王振被杀。更要命的是,朱祁镇自己也被俘虏了。战败的地方在土木堡城外,史称“土木堡之变”。


大一统皇帝被少数民族俘虏的情况,只有在北宋出现过。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北宋灭亡。


这是一国之耻,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似乎土木堡的一切并没有动摇大明王朝。


当时蒙古军队本来有机会彻底歼灭二十多万大军的,但是他们忙着抢粮食、武器、盔甲等战争物资,忘了砍人,让大约一半的军队跑回了土木堡。用毛主席的战争思想来分析,就是“不注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为他们后来的惨败埋下了伏笔。而这些物资相对于明朝的国力来说不值得一提。


土木堡的残军跑回北京以后,中央立即从南京的武备库里面调过来了126万件盔甲和各种兵器;然后又从通州粮仓运送了足够北京全市居民食用一年多粮食进来;又从河南山东浙江等地调集军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就又有了一支二十多万人的装备齐全的军队。


至于皇帝被俘,除了很没面子以外其实不算什么大事。由于朱家子孙很多,随便找一个来坐上去就行。皇帝被俘的消息刚传到北京,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马上就被立为新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蒙古军队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皇帝被俘、大军溃败,反攻中原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大举进攻北京。在北京城下被毫无悬念地击败。而此时从各地赶过来的勤王部队还有十几万正在路上。


入关的蒙古军队损失惨重,不得不紧急撤退。明军大举追击,把在土木堡被抢走的装备物资又抢了回来。后来经过谈判,蒙古方面把朱祁镇无条件释放。



朱祁镇回来以后,继续当他的太上皇。朱祁钰继续当皇帝。这一些事情看起来很折腾,但对帝国的经济社会几乎没有影响。

为什么会没有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个细节:


“土木堡的残军跑回北京以后,中央立即从南京的武备库里面调过来了126万件盔甲和各种兵器;然后又从通州粮仓运送了足够北京全市居民食用一年多粮食进来;又从河南山东浙江等地调集军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就又有了一支二十多万人的装备齐全的军队。”多么强的效率?让帝国在经历了惨败之后能够快速的大规模动员军队回归到接近鼎盛时期的军事力量。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当南下的蒙古军队看到衣着整齐严阵以待的明朝军队一定是懵逼的,他们惨败了或许至死都无法明白这支军队是从哪里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集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是或许回答蒙古人可以只用简单的五个子“天子守国门”。



大明王朝天子立于国门之处,披坚执锐,坐于马背,此乃无愧天下之民,从朱棣以后明朝的皇帝自始至终都在向世界进行一个表态,如果敌国外寇要想毁灭大明王朝那就请从这天子朝堂开始。


或许这就是大明王朝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调动二十万装备齐全的军队给蒙古人以当头棒喝的实质,而下定决心做出此决定的明成祖朱棣也对得起那“远迈汉唐”之评。


人无完人,朱棣也的确做过一些糊涂事,但是今天的亲美大V成天撰文想要想借此磨去这位皇帝的伟大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此时的紫禁城依旧深深地刻着天子守国门的字样,彰显着那个伟大的灵魂。


周小平微信内容团队

作者 | 指路为鹿 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木之变,不仅仅是皇帝被俘那么简单,背后的影响更大
中国通史 80 土木堡之变(1)
土木堡之役,于谦救了明朝,却成明朝灭亡的伏笔
历史故事——土木堡之变(下)
历史上有没有哪位皇帝是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明朝的外交家,为迎回朱祁镇,把蒙古也先吓了一把,也先:我假装被吓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