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为何要说“百善孝为先”?

在图书馆看到《青年伦理》杂志关于孝道的章节,抄录其中一段: 

古人为何要说“百善孝为先”?

儒家(不止儒家)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仁爱”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为何要“孝为先”呢?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之人,既是其养育者,也是其管教者。

小孩子不懂事,经常不听话,因此,父母管教免不了会打孩子,谁家没打过孩子?哪个父母打孩子心里好受?都是自己身上的肉,没办法管教了才打孩子。

如果孩子不懂孝道,不知父母养育之恩,就会对父母的管教不理解,就会记恨父母。

通常当爸爸的管教孩子多一些,打小屁股主要是爸爸的活,所以孩子记恨父母先是恨爸爸,恨爸爸成了心理习惯,就会也恨妈妈。

爸爸、妈妈都记恨以后,养育之恩就记成了养育之仇。

对爸爸妈妈只记仇不记恩,接下来就会对社会上所有人也是只记其仇,不念其好。

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比亲生父母对自己更好,父母养育之恩尚可不记,其他人的好还会记吗?

能记恨父母,就更会记恨其他人。

因此孩子大了以后就搞不好人际关系,经常生气,总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都跟自己过不去,心里冤得很,乃至形成排解不开的心结,总往怨处想,心中便充满自己想象的悲情。

其实谁都会遇到好人及其善意帮助,只是自己不念他人的好,不记着罢了。

总之,这样的孩子心里会非常苦恼,不快乐,甚至痛苦一生。没有豁达开朗的情怀,也就没心情去“仁者爱人”。

所以古人总结了其前人几千年之经验教训,才把孝道作为最基本,最优先的教育内容。

仁者爱人,先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

爱自己的父母,才会去爱他人。

但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讲孝道了(这两年可能有所改变),整整三十多年又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不知孝道,长大成人后就不懂感恩、宽恕,也就很难搞好人际关系,爱生气,乃至抑郁终生。

显然,社会缺乏孝道教育已造成严重后果,即整整一代青年人大面积的抑郁症。(据悉2020年疫情期间,清华、北大毕业生中抑郁症等暴增。他们脾气都很大,很难融入社会。)

可见,学校教育恢复孝道等传统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

我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其宗旨都是为了使后代能健康成长,家庭和民族能繁荣兴旺。

古代先贤视孝道为百善之首,并非只为父母等长辈能受子女等晚辈尊敬照料,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教育子女由爱父母到爱他人,由感恩父母到重情重义,是为了从小养成孩子爱人重情的良好心理习惯。

有了这种良好的心理习惯,就爱念人好而不爱记人仇,常念人好就会经常感动而快乐,不爱记人仇则不易生气。

其实人生的幸福快乐只是一种心理感受,同样一件事,这么想就会感到快乐,那么想就会很郁闷乃至生气。这其中心理习惯是决定性的。(人若总爱生气则不易与人相处合作,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一言不合就发怒,无法融入社会。)

因此古人尊崇孝道其实更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快乐。

微信订阅号已经开始实施信息流。

所谓信息流,一言以蔽之就是“信息投喂”,即用机器的判断来代替你的判断,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客观”信息。信息投喂是信息茧房的主要成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孩子孝顺吗?15个孝道典故!和古人学孝道!
今天又伤心了!
嘴上都说爱孩子,潜意识里全是爱自己
管教儿女十戒
被打后孩子有以下表现, 说明心思重, 家长可得悠着点
父母学堂:如何掌握爱与管教分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