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滴滴、广汽埃安联手发力Robotaxi

在Robotaxi模式备受挫折的当下,滴滴和广汽埃安高调联手发力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市场。

5月17日,中国北京,滴滴出行和广汽埃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打造量产的全无人驾驶汽车,剑指Robotaxi。

这是一次双方都高度重视的合作。

在滴滴方面,董事长兼CEO程维出现在战略合作现场;在广汽方面,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亲自领衔。滴滴出行CTO、自动驾驶CEO张博和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两家企业在官方声明中指出:“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探讨合资、合作模式,结合滴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优势与广汽埃安领先的自动驾驶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共同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

古惠南说:“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共享出行时代的全面到来。广汽埃安与滴滴携手强强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引领出行市场变革,具有重要的产业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张博表示:“滴滴将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研发投入,让未来出行更安全、高效。广汽一直是滴滴在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很高兴能在自动驾驶领域与广汽埃安探讨深入合作,共同研发一款真正前装量产的全无人驾驶车。”

在这次合作中,有一些关键词值得关注,分别是:全新定义、规模化应用、全无人驾驶、量产、全速推进等。

从这些关键词中,可以得出的一些结论是:

  1. 双方将共同研发一款全无人驾驶汽车。

  2. 这款全无人驾驶汽车,是全新定义的量产车,并将会得以规模化应用。

  3. 在时间节奏上是全速推进。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和各取所需的合作。

滴滴的战略意图很清楚,他们要全力以赴地在第一时间把无人驾驶技术做出来,并落地在量产车上。

无人驾驶系统,只有被大规模地量产之后,才有可能将成本大幅降下来,可帮助在真正意义上跑通Robotaxi的商业模式。

对于滴滴而言,他既要掌控SPV(D1)的能力,又要掌控无人驾驶能力,同时他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出行运营网络,但他不希望去卖车。

在整车领域找一个合作伙伴,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些比较基础的合作条件包括:

1. 在新能源汽车平台上要有很强的竞争力。

截至目前,广汽的GEP2.0平台,是国内最为知名的纯电动专属平台之一,这个平台一年的电动车销量已经超过10万辆。

经历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2. 在量产自动驾驶上技术要有丰富的经验。

对于任何一个自动驾驶系统而言,与一个良好的自动驾驶硬件平台合作,将可以大幅提升效率。

这里核心的know-how不仅仅是线控底盘,还包括这些硬件平台与软件系统的对接,在研发、量产的时候,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时候,将可大幅降低磨合成本。

广汽埃安,在量产自动驾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2020年4月,在AION LX上,该公司率先在高速上达到了等效SAE L3级脱手脱脚的能力;在2021年初,该公司推出了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AD,是传统车企中首个实现该功能的企业。

3. 强有力的产品定义和设计能力。

在这方面,广汽埃安的产品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AION LX、AION S、AION V、AION Y这些车型,在整车设计和科技上都是很能打的。

从上险量数据显示,广汽埃安在2021年3月份的销量为7299辆,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中位居第六名,鉴于该公司在没有A00级小车且埃安Y尚未放量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在市场上具备战斗力、能打,是未来无人驾驶系统在市场上获得更大覆盖度的基础。

当然了,除了基本的整车设计能力、平台能力、销量和规模之外,这个合作伙伴对供应链的掌控力,整车平台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支持度,对未来出行市场的理解,都会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广汽埃安,可以解决滴滴现阶段所有的问题。

滴滴和广汽的合作,这个故事最关键的点是“无人驾驶技术”和“共享出行市场”的深度结合,即Robotaxi。

这次合作给市场传递出来的信号是,滴滴和广汽通过战略合作,正在全速推进Robotaxi的大规模运营。

也显示了双方对这块业务的信心和决心。

这很有趣,在全球范围之内,Robotaxi商业模式正处于一个困难的时刻。

一方面,全球做Robotaxi业务的领头羊Waymo在12年时间里,没能将这块业务实现规模化运营而陷入人士动荡了。另一方面,包括特斯拉、华为这样的企业也在质疑以Robotaxi的模式发展无人驾驶技术。

对于Robotaxi模式被质疑的核心,并不是无人驾驶共享出行这个赛道的问题。相对而言,几乎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会质疑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是一个庞大的赛道。

麦肯锡提供的数据是: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市场。

滴滴方面认为,在未来大概会有1/3的出行将会通过网约车网络来提供。

特斯拉也有自己的Tesla Network计划。《建约车评》获得消息,一些中国的强势车企包括新势力,对于未来的共享出行市场,也有雄心勃勃的计划。

Robotaxi模式被挑战的地方在于,基于这种商业模式,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滴滴和广汽埃安的这次战略合作,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Robotaxi,普遍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场景,要想在这个场景中实现真正意义上商业化运营,本质上就是要在方向盘后面去掉司机并达到很高的可靠性。

对于私家车的L4级自动驾驶而言,它们可以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解决问题。

比如说先解决高速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AVP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和城区某些特点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因为方向盘后面有一个司机。

对于Robotaxi,必须解决绝大多数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之后,才能够去掉司机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价值。

Waymo,从2017年初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郊区,已经进行了将近4年的Robotaxi试运营,但依然难以扩大运营范围。

这里最大的挑战是,Waymo One的运营车辆,一旦离开了原先划定的区域,就需要重新在方向盘后面布置安全员。

在技术上,这是无人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泛化的挑战。

本质上的问题是,在一些新的没有经过大规模数据训练的地方,Waymo对无人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心中没底,只能重新开始做测试、跑数据,从而影响了Robotaxi的规模化复制。

和私家车相比,以Robotaxi的模式做自动驾驶,主要的挑战可总结为:

1. 投入周期长。

在真正地进行Robotaxi商业化落地之前,一直不会有收入;而量产车场景有车主为之买单。

2. 获取数据难、成本高。

通过将一些车型改装为L4级“自动驾驶”车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成本非常高,且覆盖的范围相对比较固定,获取“长尾”corner case的挑战大。私家车的逻辑是,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触发条件向后台发送数据,打上标签之后可以供算法进行训练。特斯拉即将推出的Hardware4.0和超级计算机dojo的组合可望将“影子模式”的训练效率大幅提升。

3. 规模不够导致难以整合供应链。

Robotaxi由于车队规模有限,比如Waymo大概是700辆车,使得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芯片等配套供应链难以形成规模供应,发展艰难。

从这个角度而言,华为无人驾驶业务负责人苏菁提出,做量产车的自动驾驶也许会以更快的速度落地Robotaxi。

滴滴和广汽埃安的这次合作,主要的关键词,“规模”、“量产”、“全速推进”,都是针对Robotaxi的上述痛点。

在规模这个核心问题上,滴滴和广汽埃安的全无人驾驶驾驶电动车的应用场景包括:

1. 由于滴滴运营着庞大的出行网络,可以通过混合派单的方式,将一些特定路线的订单派给Robotaxi。

这项工作,可以比较早地将Robotaxi投入到实际的运营之中。

这是滴滴独有的能力,自从Uber和Lyft放弃了自研无人驾驶系统之后,滴滴成为出行公司中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独苗”。

2. 承担一部分亏损,将“全无人驾驶车”投入到专车的车队,扩大运营范围,也可扩大车队的规模。

事实上,所有的无人驾驶场景,最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规模问题,要解决规模问题,就需要有商业模式,有了规模之后,产业链和数据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哪怕如此,上述的两种方式,依然不足以让Robotaxi的规模能够大到与量产车相提并论。这里就可能推出第三种解决方案。

在需要的时候,滴滴和广汽埃安的全无人驾驶车可以考虑面向消费者销售,为什么不呢?

这是滴滴和广汽埃安的后手。

广汽埃安是这个链条里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Robotaxi这个事情,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如果成功将会有巨大的收获;但另一方面,需要耐心和时间,要持续进行投入。

广汽集团作为一家有着良好盈利能力的国有车企,可以持续往这个领域投入资源。

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硬条件。

当然了,软条件是,对于Robotaxi这个赛道、甚至是对商业模式的认知,要有共识。

在大出行这个赛道,广汽和滴滴的合作由来已久。

2019年6月26日,广汽曾与滴滴、腾讯等公司一起,组建了共享出行公司——如祺出行。

在此之前,广汽以与滴滴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将与滴滴一起探索为出行市场打造定制车。

从广汽的角度而言,与滴滴合作,至少会有以下方面的收获:

1. 在无人驾驶技术上会有裨益。

与滴滴联合打造全无人驾驶电动车,对于广汽埃安而言,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了解滴滴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理念;另一方面,如果进展顺利,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滴滴的自动驾驶系统。

对于广汽而言,滴滴无非是另一个华为。

2. 广汽埃安将可更好地攻占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市场。

这里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可能性。

其一、单纯地将这些大规模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出售给滴滴出行的网络。

其二、可以持有、或者与滴滴共同持有车辆资产,深度介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的运营。

有共识,有资源,有信任,条件匹配,是滴滴与广汽埃安共同发力Robotaxi的必要条件。

当然了,在此时此刻,Robotaxi商业模式也到了不得不发力的一个关键节点。

任何一家公司,在任何一个场景,如果能够在大多数场景率先跑通L4级自动驾驶,其第一个要占领的应用场景恐怕就是Robotaxi。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在此时此刻,正在通过量产而开始实现产业化,产业化带来了规模,也带来了高速的发展。

特斯拉、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等制造商,正在快马加鞭地推进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在美国,特斯拉的FSD beta版本在凤凰城某些路段与Waymo One的对比测试中,甚至于表现要优于对手。

广汽埃安,也计划在2024年与华为合作推出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量产车。

这些,无疑将会给Robotaxi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也是为何,滴滴与广汽埃安的战略合作,提到了全速推进这样的关键词。

对于无人驾驶共享出行这个赛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L4级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之争,在初期,看起来是算力、算法和数据之争,随着时间的流逝,算力和算法的差异化将会越来越低,数据,或者说数据的规模将会成为竞争的关键。

解决数据规模的问题,商业模式和量产则会成为其中的关键。

有一家头部自动驾驶研发公司,将海量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corner case”称为“数据炼金术”。

所谓“数据炼金术”即在车端要有很强的车端智能,能够在每秒中16G的海量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点,发回到后台;“数据炼金术”,需要在云端拥有极强的处理能力,从终端发回来的海量数据,如果每一个都需要人工打标签,哪怕特斯拉拥有上千人的打标签团队,效率依然是不够的,所以特斯拉的dojo也许会成为世界上运算能力最强的巨型计算机。

在云端,如果AI算法具有无监督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发挥海量数据的价值,以更快的速度推动自动驾驶算法的演进。

在现阶段,无人驾驶的竞赛,依然处于通过发展“数据炼金术”来迭代算法的时代,这需要提升终端算力和算法的聪明程度,还需要大规模扩张云端算力的规模和算法的聪明程度。

实现这些工作,在技术团队构成上,需要更为庞大的infrastructure的队伍。

在推进这些工作的同时,打造量产全无人驾驶车,并推动这些车辆的大规模部署已成为重中之重。

滴滴和广汽埃安联手打造前装量产全无人驾驶车,再度引发了无人驾驶技术竞争的烈度。

在这里,所有人都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无人驾驶技术的量产正成为这个阶段竞争的重点,任何一家研发自动驾驶的企业,如果不能以合适的商业模式推动量产,并扩大运营规模,将会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并最终失败。

这是广汽埃安和滴滴合作打造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的意义。

在完成这些布局之后,一方面需要提升“数据炼金术”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地扩大车队规模。通过越来越多的获得的“长尾corner case”的训练,实现无人驾驶能力。

滴滴和广汽埃安的合作,一方面,将会给其他所有做Robotaxi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也会给所有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对于车企而言,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应如何解决无人驾驶的技术问题?独行还是同行?这个技术背后的庞大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市场,会有你的机会吗?

尾声

最先实现量产全无人驾驶车的企业,将可以分享数以万亿美元规模的Robotaxi赛道大蛋糕。

滴滴和广汽埃安已经加速冲刺了,更多的参与者不得不提速。

谁会胜出呢?

相信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就可以看出端倪。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正式发布

《建约车评》出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产品权益包括:

  • 1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1年)
  • 3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2021年Q1、Q2、Q3)
  •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系列沙龙免费参加权益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
  • 受众: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科技企业、投资公司等企业中高层决策者
  • 定位:汽车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望远镜”
  • 内容:2021-2030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汽车产品形态、自动驾驶、数字化的趋势预测;头部企业的战略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建议
  • 作用:为企业决策者在战略、定位、产品、投资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
  • 对每年Q1、Q2、Q3季度的汽车科技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并以季度为单位对科技趋势的预测进行动态更新。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
  • 《建约车评》定期为产业中高端人群举办的系列汽车科技趋沙龙,每期沙龙参与人数为30人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B端车市进入新周期:重估寡头价值
自动驾驶卡车:一条没那么好走的捷径
百度Apollo:自主代客泊车(AVP)将明年推出市场,2025年一线城市将大幅缓解交通压力、或可不...
将L4进行到底!滴滴要在2025年量产无人车
无人驾驶卡车开上干线,嬴彻科技、主线科技们如何拿下产业化赛点?
Momenta:重新定义规模化无人驾驶 | 顺为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