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宝”这种生物可被治愈吗? | 造就·王浩威


王浩威
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发展基金会执行长
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

大家好,我来自台湾,我从1987年就开始从事心理治疗,1998年开始有自己的心理治疗诊所。今天想跟探讨的晚熟世代。

这个世代是相对晚熟的。


我遇到一位来访者是一个老妈妈,她跟我探讨她32岁的女儿,问我要不要去法院告她?这个女儿32岁,在家里不出去工作。这个妈妈很传统,就开始训她。

女儿说,“你侵犯了我的人权。”其实,这个32岁的女儿在14年前18岁的时候,就被妈妈带来找我。当时,她因为一场失恋就不想去上高三的课,这个妈妈求她去考高考,求她去上学。
 
这就是典型的“妈宝”,什么事情都让妈妈帮忙。不知不觉14年过去了,32岁了,如今却让妈妈恨之入骨,要遭受女儿的语言暴力、肢体暴力。
 

晚熟世代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在意大利,他们形容养在家里的大宝宝、大娃娃;西班牙很多形容他们是“千元族”,一个月赚千元,花光了就够了,像我们讲的月光族。

还有啃老族还有日本讲的NEET族(注:“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 不上学,没有工作,也不接受职业培训的人)。这是全球的现象。
 

他们小时享尽所有父母的照顾,长大后就变成越来越晚成熟的情形。进一步看他们的个性,其实就是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所提出来的“空心人”:看起来很亮丽,可是内在没有什么自信。
 
这样的晚熟人也慢慢进入职场。在台湾,很多公司的人事部门常常接到父母打电话说,“你们公司能不能不要让小孩子上那么多夜班,不能不要让小孩子承受那么多不必要的训练”。
 
事实上有这种“妈宝”,这个背后有一个直升机父母:无所不在,帮助、掌控、控制、照顾……无所不在,进入社会的时候也产生干预。
 

在华人社会,父母对小孩子的管教介入越多,小孩子以后对自己的自我挑剔的程度也越高,忧郁和焦虑也特别高。
 
事实上,一个完美主义者对社会的适应不良,跟成长过程中父母提供一个太美好的环境有关系。这样的美好让他们不必经历失败。

完美主义的背后就藏着一种对失败的恐惧,从来没有摔跤的人会把摔跤想象成很痛苦的事情。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把人分为八个阶段,从婴儿到青少年、青年,如果前面几个阶段是失败的,比如说基本的信任,连写功课都要父母盯着,那当他们进入社会,就开始出现危机。他会想,“社会跟爸爸妈妈讲的不一样,跟学校讲的不一样?”
 
既然有危机、有问题就会探索,开始去看这个社会真正的面貌是怎么样?当然这个探索是有风险的,比如他可能会喝酒、抽大麻、抽烟;也可能去试着参加服务型社团以及参与社会更多的关怀的事情。
 
当他有了这个探索,知道这个世界长什么样,才知道人生想干什么。按照美国1985年左右的研究,人到23岁左右,就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有的人在成长的时代并没有这种探索的机会,他们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另一种却是永远在寻寻觅觅,不断换专业,换工作,眼高手低,总觉得没有兴趣,做什么没有多久就跑了。这两个都是晚熟的情形。
 

从心理学领域看,小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分离的过程。小孩子慢慢往外爬,再回头看,妈妈还在,就敢继续玩;当离开妈妈的时间就越来越长,这个分离就完成了。

小时候是黏着妈妈,依恋着妈妈;长大后,这种依恋转向了朋友,一起去胡闹喝酒、谈恋爱、旅行和完成好玩的事情,一直到找到了爱情,开始离开这个朋辈。
 
一个人踏入社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这样一个“黏住”的过程,所以就有大家一起到社会去闯的能力。很不幸,我们现在强调考试教育,导致孩子失去了跟朋友交往的能力。
 

心理学分离焦虑指:小孩子不敢离开父母。但我们也发觉,分离焦虑不光是小孩子有,父母也有。父母亲的人生除了小孩以外,没有别的目标。
 
温尼科特提出:人的成长是来自于挫折,人的自信是来自于挫折。换句话说,挫折是最好的促进成长的环境。
 

弗洛姆讲:我们的生命不能老是追求完美。我们歌颂的那些爱情和美好必然死亡。生命是不断地延延续续。

怎么样的生命是能延续呢?我们强调的是“生”,所以提出来“爱生哲学”。“爱生哲学”就要强调不在于完不完美,只要是新的东西不断出现。
 
家族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说:家庭塑造了人。我们也可以说:社会塑造了家庭,塑造了父母。


我们希望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让所有的未来的父母在面对小孩子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焦虑的。这时候父母也许就可以放手让小孩子彻底的成长。
 
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可以一起努力。谢谢。

选自造就x 简单心理 

《孤独:我们共同的隐秘》


昇思辰:老师讲的内容真的对自己有帮助,现在在学习如何来自我认同。
  • 不仅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可能有很多父母离不开孩子,在拼命抓住他们。
  • 经历适当的不断得挫折才能让我们学会自信。
  • 不在乎是否完美,而是我们的生命是在重复还是在创造。
  • 有一个宽广地社会让父母敢于放手孩子,这样的社会我们一起创造。

潘多拉:我感觉老师其实是通过讲孩子进而引申到跟父母交流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完善的人格。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讲可能会引起父母的抵触。

这样对父母太残酷了,因为很多父母有了小孩之后就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义为“培养好孩子”。很多那种大孩子,共事起来特别困难。真希望他们都来听听啊。


老象:所有现在成年人的问题也离不开幼时父母影响。

小敬:孩子都断奶了,父母还没断哺乳。

Angelgg:我周围有好多那种大孩子。


白洱 | 当所有人都跑去挖金子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方新 | 催眠:体育竞技的秘密武器

柏邦妮 | 情绪生病了,这并不让人羞耻

风端 |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龙宇 | 女孩你可以,但不一定非要“拯救世界”

黄舒骏 | 我的字典里没有“毒舌”二字

胡彦斌 | 人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徐杨斌 | 唯IP论有罪,谁来压制它的洪荒之力?

杨源 | 为什么我们还在消费周杰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浩威|关于“妈宝”,养育中的信任、帮助与放手
一直没长大的是妈还是宝?
每个“拖延症”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严厉的家长
二宝来了,你家大宝还好吗?
毕业后再啃老三年,可耻吗?
为什么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即便优秀,却还是比10年前活得更艰难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