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快乐
1、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 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3、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 4、《中国实业》: 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醴陵、浏阳。 5、《神异经》上说: 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6、明朝人写的《鞭春牛》一诗: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诗中可见,明代时期的立春民俗仍沿袭流行“鞭春牛”,各府都由长官亲自主持该仪式,亲策耕牛下田开耕,倡导人们重视春耕生产。仪式盛况可见一斑,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喜庆,还要锣鼓喧天渲染气氛,满城遍插五彩旗帜营造节日情景,立春的重要性、全民参与性毕现无遗。 7、唐诗《早春》中的诗句: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8、《武林旧事·岁除》中曾有记载: 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 ——说的是将许多小型爆仗用药线串在一起,称“爆仗”,引燃后响声不绝。但也称“爆竹”。 9、南北朝的《荆楚发时记》中有记载: 说当时在节日或喜庆之日,为了能驱除山鬼,“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 10、元人赵孟頫的千古名诗《赠放烟火者》: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 桃花落尽满阶红。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诗歌再现了烟花的绚丽多姿。 11、隋炀帝《正月十五日放通衢灯夜升南楼》: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写花则情满于花,咏灯则意溢于灯。 12、唐诗人张说《岳州守岁二首》: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烟花为煤,抒继往之情,倾开来之意,把华夏儿女革故鼎新、复兴社稷的民族情怀刻画得入木三分。 13、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春节燃放炮竹鞭炮古诗词45首精选
烟花爆竹的历史由来
​四十几年前这样过年(1)爆仗市
小时候一定玩过的9种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竹报平安,看紫砂大师对竹的精彩演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