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必须知道的骑行入门知识

目前最大的自行车骑行社区,我们致力于推广自行车运动文化。

集自行车知识、技术讲解、零部件解析、经验心得、骑行路线、周边赛事、车友交流、单车销售于一体平台!


本人骑车时间前后总共6年有余,从最早的山马党(骑山地车压马路)到之后的公路党,再到参加各类业余骑行活动和比赛,以及作为主办方组织业余比赛和活动,虽然整体时间并不长,但是内容基本已经涉及到了骑行的各个方面,接触的业余爱好者和准职业车手为数不少,今天特意将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和经验汇总,以便提供给新加入骑行队伍的爱好者一个方向正确的入门指导。


第一条:避免受伤

作为新人刚开始骑行必然兴奋,这样的兴奋能够促进你的进步,但若把握不当也会让你的骑行生涯过早夭折。严格意义上的骑行是一门精深的运动,与骑单车逛街有本质的不同,车架的大小、几何结构,坐凳的高低,锁踏的位置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到你的骑行表现,如果调节不当,轻则影响你的动力输出,重则会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残废”。


排除摔车等意外不说,骑行最容易出问题的身体部位就是膝盖。与跑步等体重压力较大的运动不同,骑行其实是一项膝盖友好的运动,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姿态正确的前提下。错误的车架调教、锁片位置以及骑行姿势都会导致膝盖无法在正常姿态下运动而造成无法恢复的磨损,因此,新人务必要先确保器材、调教与骑行姿势的正确,方可开始逐步加大训练强度,否则只会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残废。


谨记,在骑行或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身体任何部位产生疲劳感以外的不适,则必须停下来,找到问题并解决后方可继续,切忌忍痛运动,否则必定欲速则不达。


关于如何选择正确车架尺寸,以下附一张Specialized 闪电品牌公路车的尺码表供大家参考,但需注意的是,各个品牌的车架大小与适用身高都会有一些差异,标准车架和压缩车架间也有不少差异,稳妥的选择办法,还是咨询品牌的销售人员,或者在网上多做做功课。




第二条:骑什么车?

一般用于运动的自行车可分为山地车和公路车两大类。顾名思义山地车是用于山地环境骑行的车,一般配有前避震或者前后皆有避震。而公路车则用于公路等路况较好的铺装路面的骑行,一般没有避震,追求轻量化和速度。




公路车,车架纤细,整体采用轻量化设计,车把一般都是如图所示的弯把,便于骑手采用不同姿势握把缓解疲劳。



山地车,车架结构相对更为粗壮结实,一般都配有前避震,高级车型则是全避震,轮胎相比公路车更宽大,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摩擦力。



一般来说,公路车手倾向于长距离的团体骑行,100KM平均速度30KM/小时的骑行对于一群具备基本素质的公路车手来说是家常便饭,在比赛等环境下,冲刺速度甚至可以达到50多KM/小时,下坡则会达到惊人的70KM/小时的速度。同时车手之间,同一团队讲究互相配合,对手之间则需要相互压制,对车手的身体和头脑都是颇具挑战性的考验。



山地车骑行对于车手的体能要求并没有公路车高,但需要更高的骑行技巧以征服各种多变的地形,山地车中的冲山(DH)则更是直接由山顶往山下冲,车手基本不需要过多的踩踏,但对于控车、路径选择和判断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个失误就有可能人仰马翻。相比公路车的团队属性,山地车更倾向于个人运动。


因此,骑车前要先想清楚自己希望的骑行状态,是喜欢在公路上骑还是山里骑?是希望作为团队一员骑还是一个人骑?是希望练就超强的体能还是掌握精湛的技术?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做出理性的选择就不难了。


第三条:如何训练?

刚开始骑行,可能几公里的路程就会把你累的气喘吁吁,几次下来后不少人就会尘封自己的坐骑,也有人则会被激起斗志,决定借此挑战自我,如果你属于后者,那么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训练的问题了。


随着逐步入门,接触更多的骑行资讯后,你可能会热血沸腾,相信“天赋异禀”的自己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职业车手的水准,成为本地车坛的传说。有这样的雄心壮志纵然好,但若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投入训练,那么最后可能的结果就是让你饱尝挫败感的滋味。



必须清楚的是,成绩取决于合理的训练,而合理的训练则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


  • 循序渐进

    刚开始骑行时,你的身体对骑行并未适应,相应的神经和肌肉群也同样对骑行陌生,如果一上来就是高强度,赢弱的肌肉群和生疏的神经系统必定会让你失望而归,同时留下一身伤病。即便是从较低强度开始训练,也不可训练得非常频繁,必须留给身体吸收训练结果的时间,同时注意饮食的补充,否则缺乏足够的营养来源,肌肉质量可能会越来越差。大强度的训练后,休息1-2天是必须的,一旦身体慢性疲劳,要恢复起来可不是几天的事了。


  • 量的堆积

    训练必须要有量的堆积,一次高质量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决定你训练水平高低的真正基础则是家常便饭般的日常训练,没有量的堆积,你很难有突破现有水平机会。从量变到质变是万事的规律,训练也不例外。


  • 计划科学

    一味蛮干并非训练而是自虐,浪费了时间体力,到了最后可能两手空空,所有的训练,必须遵循科学计划。很多车手偏向于训练自己擅长的科目,比如爬坡手更乐意连爬坡,冲刺手则长期训练平路,这样的结果就是,你的强项没有明显增长,而弱项则越来越弱,在真正的实战中,一个坡或者一场高强度的拉扯,就可以直接将你送进收容车,这样的训练毫无科学性而言,充其量只能说是自娱自乐。关于训练,也不可千篇一律,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特点各不相同,作为最了解自己的人,训练计划最好还是由自己来制定,以下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训练的书籍,推荐大家阅读参考。



  • 持之以恒

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相信我不需要在做阐述了。坚持是任何领域成功的必备要素,对骑行而言尤其如此。无论你是希望运动健身还是希望在赛事里有令自己满意的表现,坚持都是你必须具备的要素。





本文作者方达,浙江杭州人。企业家、国内环保组织 “雾霾生存手册” 创始人、骑行爱好者及”骑友网队“联合创始人兼教练。曾参与并组织多场国内业余赛事及骑行活动,为了更好的骑行和生活环境于2015年移居澳大利亚西澳州首府 Perth,现任 Perth本地车队 PCCC 教练,同时积极投身于当地自行车运动相关领域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存这篇骑行攻略,骑行不会再晕乎乎
有人知道山地车能追上公路车吗?
【转】专业自行车入门指南贴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今日头条
为什么现在骑山地车的越来越少,骑公路车的越来越多?
八宗罪?山地车手眼中的公路车“老顽固”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