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经的中医辨证分析,这六法成为痛经治疗的关键

论述了国医大师夏桂成诊治痛经的理念及方法,总结为六法。夏老认为,痛经的病因一般归结为气滞或者血瘀,治疗一般从止痛、通经、治心、调肝、温经、解痉六环节入手,疗效显著。其根本是从调治月经周期节律的阴阳气血活动着眼,燮理阴阳,调畅气血,改善女性机体内环境的失调来治疗痛经。

治法六则


止痛

中医药止痛的方法与药物颇多,就治法而言,有化瘀止痛,有理气止痛,有温经止痛,有清热止痛。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化瘀止痛,夏老常用延胡、乳香、没药、琥珀粉、三七粉、五灵脂等药。夏老临症时,并不是将众多止痛药凑合成一方,而是根据临床需要及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制方。夏老擅长将温经、理气、止痛三种药组合,并加入调经之品以治痛经。若疼痛过剧时,可加入罂粟类麻醉止痛药物,中病即止。其他另有理气止痛法,重用广木香,甚则沉香、伽楠香等;有温经止痛法,重用肉桂,或与桂枝同用,温通表里;有清热止痛法,重用川楝子、赤芍、白芍等。

通经

夏老常用的五味调经散,由炒当归10g,赤芍10g,五灵脂10g,艾叶6~10g,益母草1530g组成,与王清任治疗血瘀痛经的血府逐瘀汤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治心

治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宁心安神与心理调节。夏老自拟安神定痛汤,药用:丹参10g,赤芍10g,钩藤12g,合欢皮10g,琥珀粉5g(分2次吞),延胡12g,茯苓10g,茯神10g,青龙齿(先煎)10g,景天三七10g,其中延胡、琥珀不仅是止痛良药,更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此外心理调节,如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均可配合使用,以减轻疼痛。


调肝

调肝有三种含义:一是养血调肝,即养血止痛法,《金匮要略》用当归芍药散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即是此法;二是治肝调气,如《傅青主女科》中治疗“经未来腹先痛”的宣郁通经汤即此意,正如方后所说:“此方补肝之血,而又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又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也”;三是缓解挛急,控制疼痛,此乃体用并治的方法,一般用芍药甘草汤,芍药酸敛以治肝体,甘草甘缓乃缓肝用。

温经

温经者,即温阳祛寒也。寒冷是痛经的主要致病因素,夏老曾讲述妇科前辈黄鹤秋老中医用桂枝、肉桂合用治疗因寒所致痛经的经验。由此制成温阳止痉止痛汤,不仅把肉桂上加桂枝,且用制附片、丹参、赤芍、全蝎、青风藤、葛根、广木香、玄胡等药配伍。随症加减,在临床上对某些顽固性痛经确有效果。

解痉

剧烈性痛经,大都为子宫痉挛性收缩所致。前人在论述疼痛时,认为是脉缩卷,外引小络。当然痛经者,不仅是血管脉络的收缩,更是子宫的收缩,其收缩程度较甚,故呈痉挛性收缩,是以发作剧烈,必须应用解痉药。前人治疗颈项痉挛,首用羚羊角、钩藤、珍珠等品,但缓解子宫之痉挛收缩,所用则限于全蝎、蜈蚣、地龙等,或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葛根、青风藤,以及钩藤等品。在痛经的各种类型中,若疼痛剧烈,甚则昏厥者,此法可作为辅佐。


典型医案


气虚夹瘀痛经案

张某某,女,35岁,已婚。初诊:痛经隐隐坠痛不已3年。疼痛发作于经将净时,小腹坠痛明显,伴有小腹寒冷,大便偏稀,行经量偏少,偶尔增多,色淡红有紫黑血块,7天净,一般在行经第5~6天时小腹坠痛明显。B超与妇科检查,发现在骶骨韧带处有痛性结节。脉象细弦,舌质淡红,苔白腻,边有紫瘀点。本证属虚中夹实,实中有虚,虽有内膜异位性血瘀,但气虚夹瘀,故表现在经将净时腹痛。从虚论治,虽能改善症状,但未必能解除疼痛,故加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积。又将值经行,故予益气升阳,温中化瘀法,夏老予补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治之,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0g,茯神10g,炙升麻5g,炒柴胡5g,陈皮10g,桂枝6g,赤芍10g,桃仁10g,丹皮10g,益母草15g,木香9g,玄胡12g。7剂。
二诊:服药后,经行将净时,小腹坠痛、大便溏泄均有所好转,神疲乏力亦有所减轻。经净后7天,有少量锦丝状带下,或伴肛门、少腹处坠痛,腰骶酸甚,脉象细弦,舌边有紫瘀点。当从经间排卵期论治,予以补肾促排卵汤加减治之。处方: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炒丹皮10g,茯苓10g,茯神10g,川断10g,鹿角片(先煎)10g,五灵脂10g,天山雪莲6g,荆芥6g,制狗脊10g,生山楂10g。12剂。
三诊:服药后,锦丝状带下有所增加,BBT上升较快,仍有轻度的胸闷烦躁,乳房胀痛,神疲乏力。脉仍细弦,舌边有紫瘀点,治疗仍当从经期论治,当用补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处方:炙黄芪25g,党参20g,炒白术12g,茯苓12g,炙升麻5g,荆芥6g,青皮6g,陈皮6g,炙桂枝10g,赤芍10g,桃仁10g,木香9g,玄胡12g,炒丹皮10g。10剂。
四诊:上药连服7剂,经将净时小腹及肛门坠痛基本控制。经后带下偏少,仍有神疲乏力,纳欠腹胀等。脉象细弦,舌边仍有紫瘀点。当从经后期论治,滋阴养血,益气健脾,方取归芍地黄汤合香砂六君汤加减。处方: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茯神10g,川断10g,菟丝子10g,党参15g,炒白术12g,木香9g,砂仁5g,陈皮6g,合欢皮10g,生黄芪15g。10剂。
五诊:服药后带下有所增加,出现明显之锦丝状带下,但为时较短,仅2~3天,经间排卵期少腹还有些隐痛,并伴现胸闷烦躁,稍有乳胀,脉细弦,舌边有紫瘀点。从经前期论治,助阳益气,化瘀调血,仍以补肾促排卵汤加减治之。处方: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炒丹皮10g,茯苓10g,川断10g,鹿角片(先煎)10g,五灵脂10g,天山雪莲6g,荆芥6g,党参25g,生黄芪15g,肉桂(后下)5g。12剂。上药连服后,BBT高温相较为稳定,稍有轻度的胸闷烦躁,乳房胀痛,特别是行经期小腹、肛门坠痛基本得到控制。后因工作劳累,经行时小腹坠痛又发,服用上述方药即得控制,继续治疗半年而愈。

按语:本例病人气虚夹瘀,且瘀结成癥,从表面上看气虚与瘀癥无关,但深入研究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一般在阳气不足的情况,血瘀才会结成癥积,癥积形成后,又反过来损害阳气,所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下元最虚,瘀浊内阻,结于下焦,随着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而变化。扶助正气,增强抗力,癥瘕自然就会消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夏桂成 | 妇科治痛六法
中医治疗痛经
治疗痛经奇效病案分享!
痛经的中医疗法
褚玉霞教授诊治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
中医治痛经方法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