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证的寒与热(下)
接表证的寒与热(上)来继续学习。

5.寒热的类型

寒热的类型,比如说寒热如疟,实际上是定时的发热,小柴胡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等。

西医发热类型也是分很多种,例如弛张热、稽留热等。咱们经方的这种发热实际上描述的更细,这种细致的分类与西医中的发热类型相比更为详尽,而细致的分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类型的发热。

对于寒热的理解,李冠杰老师提出“表证无寒热”的观点,这里讨论的寒和热是指患者发病后的两种不同的病理属性。

表证无寒热,是李老师在总结表证方证病理时,发现并提出的观点,虽然《伤寒论》、《金匮要略》原书中没有直接阐述表证无寒热,但这一观点始终蕴含在经方医学体系的治疗原则中。

例如,《伤寒论》中提到“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一条,实际上是在阐述对于寒热的理解。这种理解指出了病人体表发热而体内寒冷,或者反之的情况。

治疗的原则是要治患者的里寒或里热,而不是单纯治疗表面的寒热。“表证无寒热”并不意味着表证本身没有体温变化,而是指体表温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疾病的实质,对治疗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表证无寒热不是说表证本身没有体表温度高低变化,体表的发热、恶寒只是人体在抗御疾病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症状反应,不能反应疾病的实质。体表温度高低对治疗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只有在“里寒、里热、半寒、半热”这些病理环境下,才能真正反映人体寒热的病理属性,决定寒热治疗的方向

因此,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患者的病理环境中,只有在了解并治疗患者的里寒、里热或半寒半热等病理环境下,才能真正解决寒热问题,指导治疗的方向。

下面举一个例子,患者出现发热、恶寒、身痛、鼻塞等症状,且已经持续一天。当这样的患者前来就诊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信息呢?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汗。如果患者有汗,或者曾经出现过汗出,且触摸起来感觉温和、舒缓,那么他可能属于阳性的表虚证,即太阳病的阳性表虚证,这类病症通常适合使用桂枝汤等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无汗的情况,且脉浮、紧实,那么可能是阳性的表实证,对应太阳病的麻黄汤证,这是一个典型的表实症状。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需要区分阳性的表虚实,例如桂枝汤适用于阳性的表虚,而麻黄汤则适用于阳性的表实,这种区分有助于理解。

接下来,我们考虑阴性的表证,即所谓的少阴病。

阴性的表实证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无汗、乏力,脉微细等表现。针对这样的症状,适用的方剂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这类方剂适用于体质年龄较大或者体质虚弱的患者,他们在感冒后容易出现阴性的表实症状,例如无汗、乏力,伴有胸闷等症状。

此外,阴性的表虚证,实际上桂枝汤类又出现了精神衰,“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危急,难以屈伸”,这也是桂枝加附子汤的方证条文中提到的。

具体表现为精神萎靡、汗流不止、汗液持续流失、小便困难、四肢肌肉紧张、难以屈伸、四肢无力等特征。这类症状适用于桂枝加附子汤等方剂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暗示了表虚陷入阴证的状态。表虚陷入了阴证,在这个基础上辨证没有结束,我们还要排除有没有合并其他病理,有没有合并半热、水实、水虚,里虚、里寒、里热、里实、血虚。如果有这些病理因素的话,它们的优先治疗等级都要排在表证的前面。

在优先治疗等级中,阴证>里虚寒>水实>半热>里实>里热>表虚>表实>血虚>血实>气实

因此,在处理表证之前,必须兼顾这些病理情况的治疗,否则仅仅治疗表证将无法使患者好转。

附表如下:

阳性表虚

(太阳病)

有汗、或已发过汗,脉浮缓
阳性表实
(太阳病)
无汗、脉浮紧
阴性表实
(少阴病
无汗、乏力、但欲寐,脉微细
阴性表虚
(少阴病)
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6.总结


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病理方向,即是表证、里证还是半表半里。接下来,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特殊的症状反应来进行辨证。最终,根据病理方向和病理症状反应,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根据《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的方子归纳,可以明确每种方剂的特殊病理,如麻黄汤适用于阳性的表实证,而桂枝汤适用于阳性的表虚证。

通过明确病理,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即所谓A病理方向+ B辨证要点(症状反应) = C方证(辨证的尖端)

胡老曾说过一句话,即太阳病多半愈于少阳或阳明阶段。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感冒后,许多患者往往自行服用药物,例如退热药等。

当他们来到中医诊所就诊时,通常已经出现了一些变证或者其他病症,此时一般处于少阳或者阳明阶段,表现为半表半里的热或者阳明里热。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常见的方剂,比如麻黄汤、葛根汤、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等。这些方剂实际上是我们每天门诊都会接触到。但实际上,单独使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的情况并不多见。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方剂更多用于阴性的表实证。对于这样的阴性表实证患者,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它,准确地辨证,病情很容易加重。

我们遇到许多患者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衰、肺部慢性疾病等,他们最终需要住院治疗,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表证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辨证不准确,或者由于一些不当的药物使用而导致疾病加重。因此,我们不应低估表证的重要性。

附表如下:
表证常用方
阳证(太阳病)表实
麻黄汤、葛根汤
阳证(太阳病)表虚
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
阴证(少阴病)表实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阴证(少阴病)表虚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表证合并其他病理
表实、里虚、里寒、水实
小青龙汤
表实、里热、水实
大青龙汤
表实、里热
麻杏石甘汤
表虚、里实
桂枝加大黄汤
表虚、半热、里虚
柴胡桂枝汤
表虚、里虚、水实
苓桂术甘汤
表虚、里虚
桂枝加黄芪汤
表虚、里虚寒
桂枝人参汤
表虚、里热
白虎加桂枝汤
表虚、水实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表虚、水虚
栝楼桂枝汤
表虚、里虚、里寒、血虚
小建中汤
表虚、半热、里热、里虚
葛根芩连汤

表证可以加重许多慢性疾病,在ICU工作多年的经验也告诉我,许多患者最终因为一开始的小感冒,自行服药或者在诊所接受治疗,导致疾病加重,最终需要住院治疗。

因此,我们在处理这些患者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在体系里工作时间较长,经常接触这些情况的医生,应该能够识别哪些患者容易出现疾病加重的趋势,做出早期的认识和判断,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这里我就不详细介绍每个方剂的具体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例如,大青龙汤被一位儿科医生称为治疗小孩发热的良药,他发现只需服用一剂药就能使发烧的小孩好转。

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正确使用经方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这种疗效是其他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最后,让我们做一个总结。我们学习的医学理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理论,都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如果一个理论不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那么这个理论就是有偏差的。而经方医学的理论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更接近于临床实践,更接近于疾病的本质。

作为新时代的中医,我们都应该因经方而结缘。胡老通过提出经方医学这面大旗,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李冠杰老师则以康平本讲稿为基础,提出了“表证无寒热”的辨证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方医学体系的完善。

我们应该携手共进,弘扬经方医学,造福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END

整理:朱晨鸿  周梓洋 

思维导图:陈松 | 编辑:王小艳 | 编排:王艳红

伤寒论讲稿合订本

¥138


有需要的师兄师姐添加下方二维码购买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2)方证与病理
医案分享: 问诊表详解以及经方病理辨证体系的梳理
《100首方证解读汇要》053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六经总论]
[转载]《伤寒百问》(2)
李冠杰老师经方病理辨证体系总结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