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暖夏凉的“神仙洞”

2018

乐 住 Enjoy

搜集地图上的每一次风和日丽

生活在美好之中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窑洞建筑。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住在窑洞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好不快活,于是,窑洞也有“神仙洞”的说法。

窑洞之所以冬暖夏凉,秘密就在它的保温性。人们在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窑洞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因此窑洞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窑洞的顶端和墙壁既不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直接向大气中散热。整座窑洞,只有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而且温差不大。同时,北方干燥少雨、四季冷热分明的自然状况,更加突显了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

传统的窑洞,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

窑洞建筑是一个系列组合。窑洞的载体是院落,院落的载体是村落,村落的载体是黄土大自然。从宏观上看,靠崖窑洞聚落有一种峰回路转、渐次呈现的整体美感。或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随山顶势,成群,成堆,成线地镶嵌于山间,构图上形成台阶型空间,给人以雄浑的壮美感受。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到5孔,中窑为正窑,两侧为边窑。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


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

窑洞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1.靠山式窑洞:

靠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或外砌砖墙,以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

2.下沉式窑洞:

人工形成一个下沉地面的窑院和窑洞,故称为下沉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方。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3.独立式窑洞:

如果没有适宜的地方开挖窑洞,也可以在地面之上,仿窑洞的空间形态,用土坯、砖或石等建筑材料,建造独立的窑洞,称为锢窑。从建筑和结构形式上分析,独立式窑洞实质上是一种掩土的拱形建筑,先以夯土或砖石形成基墙,而后在其上用砖石起拱发券,最后上部覆土完成。独立式窑洞四面临空,故布局灵活,可形成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窑洞混合院落,应用非常广泛。

在陕北,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最期盼的就是建窑,吃穿总是在其次。一户人家的家业看的就是窑洞的多少。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耕作,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这就是陕北人的真实生活。窑洞建筑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浓缩了陕北人的别样风情,同时,不得不承认,窑洞建筑对整个人类建筑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等诸多方面做出的贡献,仅凭文字和图片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的窑洞是怎样形成的 - 已回答 - 天涯问答
令人叹为观止的窑洞和地坑院民间的建筑,你见过吗?
画笔下的陕北窑洞:带你走进黄土地
冬暖夏凉的“神仙洞”,浅谈下沉式窑洞和锢窑的建造特点和缺陷
陕北窑洞就是这么箍的,绝对不是你们想象的山里挖个洞然后住进去
给你一个爱上陕北窑洞的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