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评·作文丨家长群有了群规!“戏精”家长们请停止你的表演……


时评·作文丨家长群有了群规!“戏精”家长们请停止你的表演……


话题


            家长微信群,你加了吗?


近期,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已经开学,家长微信群又成为老师课外工作的重要阵地。


不过,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渠道,已成为不少老师的隐形负担:“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北京一初中班主任最近得了“手机恐惧症”:“有时候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一会儿一条,微信一直蹦。”



如何还手机清净?广州一中学班主任和其他班主任一起商议出一份群规,其中明确要求: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和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此外,群规还专门规定,班主任发送消息后,如无特殊注明收到回复,则不必回复。


关于家长微信群的现状,您怎么看?




时评


家长微信群正确读法

文丨王清铭


 

微信本来只有一种读法,却总有一种人当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结果跑偏、变味、变质,甚至异化了。教师诉苦:“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家长也吐槽:“自从进了家长群,有的就只是无止尽的心累和焦虑。”

 

“派”论,家长群里有马屁派、戏精派、炫耀派、攀比派等,甚至有家长在群里争吵,差点“华山论剑”了;以“群”分,则有“募捐群”、“马屁群”、“广告群”、“家长作业群”等。微信大门常打开,各种戏精也粉墨登场来,奥斯卡欠他们小金人。


 

微信被念成威信,炫富、炫权、炫孩子、炫成绩等,还有在微信群里炫“严书记”威胁老师的;大量奉承拍马的口水,廉价的点赞表情,无谓的“盖楼”等,又让家长们不得不把“微信”念成“违心。有些称赞可能是真诚的,但更多的是言不由衷的,教师看了尴尬,其他人看了不适,自己也很难舒爽。即使不“违心”,但信息时代的信息超载让家长微信群不堪重负,家长话痨式的过度沟通让老师不胜其烦,轻重不分的微信刷屏让家长不堪其扰。于是有班主任想解散微信群,有家长写了一篇《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引起很大的共鸣。

 

有一种江湖,叫“家长微信群”,处于江湖中的教师和家长,感觉“驾一叶之扁舟”的孤单,却无“凌万顷之茫然”的愉悦,反而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家长群本来只是一泓清泉,却混同成刀光剑影的江湖,失去了共徘徊的天光云影。


 

微信群的本意就是微信”。“微”,就是小;信,就是信息。微信群只是微小的信息平台而已,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而不是提供各种戏精的舞台。重提“微信”定义,就是让正本清源,让家长群有“源头活水”。

 

不久前,网上疯传家长群的“潜规则”:“老师的通知是必选项,家长的讨论是可选项,向老师献殷勤是备选项,可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娃,所有的不满和无奈都要放下,这一切,都成了必选项。”家长群信息膨胀,主要原因是家长过度的教育焦虑。但过于频繁、泛滥的信息往来,无法缓解这种焦虑,反倒变成家校双方“不能承受之轻”。很多教师和家长也看到这种弊端,但很少能“对症下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化繁为简很简单,就是定出规矩——“群规”,再遵照执行,即可“药到病除”。

 

广东这所中学的班主任们,大概不堪被微信群“绑架”,想让家长群回归本义,一起商议定出一份群规,这些规定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对家长群删繁就简,给教师和家长“减负”,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等,都很有意义。


 

这些班主任把微信念成了维新。其实更早之前,就有行政部分和教师“咸与维新”了。201711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今年秋季,辽宁某幼儿园开学前发九条家长群群规,家长纷纷点赞。这些举措,其实就是为微信“正名”,让微信回归本来的读法。从小的方面说,为微信瘦身,为教师和家长减负;从大的方面说,这是让学校回归本位,让家长回归理性。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家长微信群正名,就是找回微信的正确读法。



这九条群规你怎么看?

 


1. 教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


2. 群内的父母可以把孩子的其他直系亲属拉至群内,但限于直系亲属,其他人不要邀请进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 群内不要出现负面的言论、不发集赞、购买物品或拉票之类的信息,发布的内容要与家园沟通有关。


4. 如果个别家长之间交流的比较多的,可以私下进行沟通,切忌在群内进行个别聊天,以免影响到他人。


5.自觉维护班级微信群的积极和谐的氛围。


6.在班级群中不要聊得太晚,以免影响其他人的休息。


7.如果有关孩子的个别问题,请私下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8.避免发大量图片刷屏而导致其他家长忽略了老师发的重要通知或提示。


9.当老师发布通知时,如若没有写【收到请回复】,便不用回复,如若写,请简单的回复【收到】即可,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也会让老师觉得比较尴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一个家长微信群吧
班级微信群建立之后,先做这件事情!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
班级家长微信群QQ群的弊端与班主任的引导
班主任如何树立威信(半月谈七)
学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