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迄今最完整的《陈亮集》亮相

记者 卢嘉乐

形若栀子花盛开的古诗,你见过吗?

在近日出版的《永康文献丛书》第一辑中,就可以看到我国古典诗歌中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永康清代才女吴绛雪写的《同心栀子图》,由以“雪”为核心的81字组成方阵(图心的“雪”字也可分拆成“雨”“山”二字),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外缘,每瓣14字,左旋右折,往复顺逆,可以吟出成百上千诗词。

对传统文化的抢救工程

永康这片历史厚重的沃土,孕育了丰饶的文化积淀。建县近1800年来,虽经朝代更替,然县名、治所及区域无大变,风俗名物,班班可考;辞章文献,卷帙颇丰。

北宋胡则首开进士科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南宋状元陈亮创立永康学派,倡导事功,名播四海;明代榜眼程文德与应典、卢可久,先后讲学五峰书院,传播阳明之学,盛极一时;清初才女吴绛雪保境安民,壮烈殉身,名标青史;民国吕公望,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曾任浙江督军兼省长,与程士毅、卢士希、应均等人结社唱酬,引领一代文风……这些历史名人,用自己的嘉言懿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粗略统计,永康往哲先贤所撰经史子集各类著作及裒辑成集者约360余家近千种,而现国内外公私图书馆所有藏本仅百余部。这是历代先贤留给后人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多年以来,永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懈呼吁要求整理出版《永康文献丛书》,以拓展永康文化内涵,推进永康文化建设。

2020年6月,由永康市委宣传部牵头,文广旅体局组织实施,正式启动《永康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工程。这是永康建县以来首次对本邑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是一次对永康传统文化的探源工程和抢救工程。

迄今最为完整的《陈亮集》

近日,该丛书第一辑《陈亮集》《程文德集》《吴绛雪集》出版。墨绿色的硬壳精装封面,“永康文献丛书”烫金字体,尽显历史厚重感。

分量最重的当属《陈亮集》,它的出版问世也倾注了编委会诸多心血。丛书主编李世扬道出了其中的艰辛:“万事开头难。我们接手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尽快确定底本。”

《陈亮集》的前身为《龙川文集》,由其子陈沈在南宋嘉泰年间编写,共40卷,随时代变迁,多有遗失损毁,如今留存只有30卷,历代屡经校勘重刻,版本诸多。“其中,以明成化龙川书院朱彦霖刊刻本为最古;清末应宝时主持修订的《龙川文集》为最精;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邓广铭点校的《陈亮集》增订本最为善。”李世扬说,在选择底本的问题上,编委会成员中有过不同的认识,但很快就趋于一致,最终选择了邓广铭点校的《陈亮集》。

2021年4月,为了新编《陈亮集》出版的底本、版权、著作权等问题,李世扬与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等人前往北京大学拜访邓广铭教授之女、国务院参事、一级教授邓小南女士。邓小南主动提出2012年北大《儒藏》本已就1987年的点校本有过新的处理,建议以此作为底本。

最终,历时一年半时间,在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永康文献丛书》第一辑由上海古籍岀版社岀版发行。新编《陈亮集》在《儒藏》本《陈亮集》基础上作了增订补遗,将卷目明确的《问武举》《问知人官人之法》补入正文,补齐增订《代妻祭弟何少嘉文》阙文20字,另将卷目不明、但可以确定为陈亮遗文的《赠刘改之》等11篇诗文,附于卷三九之后,即“补遗”。正如邓小南与全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人大教授包伟民在再版说明中所言:“庶几形成一个迄今最为完整的陈亮文集的版本,以慰先贤,以飨读者。”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本次丛书整理,在注重现存古籍点校的同时,突出新编功能,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李世扬介绍说:“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著述已经完全散逸,但尚有大量诗文见诸他人著作,又屡屡被时人和后人提及,我们将辑佚新编;一些历史人物知名度不高,但留存的诗文较多,以前从未结集,这次也会酌情编辑出版。”

对历代典籍文献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出版,是一项历时长久、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

《永康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工作计划将继续花费8—10年时间,动员组织市内外学术界人士,将永康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科技、医学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古籍史料分批整理完稿。总计划出版量约50部,大约2000万字,遵循“精选、精编、精印”的原则,采取横排方式,用繁体字分期公开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这些书是永康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勾勒出其历史流变形态、精神内涵和独特价值。”李世扬认为,永康有厚重的文化遗产,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能够深入发掘永康历史文化的内涵,抢救我们的历史文脉,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认同、一种文化价值的寻根、一种基于地域文化血脉相承的感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华丛书》的前世今生
永康文献丛书总序
我国科技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郑利华:《明人别集丛编》编纂之缘起
广州大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