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游泳的人,你知道游泳“五防”吗?

游泳是备受人们青睐的一项运动,它有助于全身锻炼,增强体质。尤其是可以避免大汗淋漓,让你神清气爽、不知不觉地燃烧脂肪。然而游泳也需要注意预防有些疾病。科学游泳,看看专家为大家总结的游泳“五防”。

一、防淹溺

游泳溺水,不仅容易发生在江、河、湖、海中,而且也容易发生在游泳池内。有的人不看江河流速,不管水底深浅,视有关部门设置的“禁止游泳”标识于不顾,特别是一些幼童和初学者,一见水就想跳下去畅游,一旦误入深水区便惊慌失措,或呛水,或淹溺,甚至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应严格禁止儿童在无大人陪伴的情况下单独游泳。即便对于已经掌握了游泳技术的人,也不应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

此外,还要学会自救与救人。如果游泳时不慎落入深水区,千万不要将手上举或挣扎,而应尽快采取仰卧位,头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呼气宜浅,吸气宜深。溺水者被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淤泥及呕吐物,对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者,应立即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千万不要为把伤员肺内的水“控出”而浪费时间,错失抢救良机。

二、防抽筋

游泳时,若发生腿脚抽筋,切莫惊慌失措在水中乱蹬,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脚趾抽筋:用两手强行掰开脚趾往下按压。

小腿抽筋时:用手握住小腿按摩,将脚趾向脚背方向拉伸或用患脚使劲向下蹬踹,可制止抽筋。之后应立即上岸,通过晒太阳等方式使肢体暖和起来。

三、防耳道炎

人的外耳道分两段:外1/3为软骨段,有耳毛、毛囊等;内2/3为骨段,无耳毛。游泳后,外耳道皮肤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容易导致细菌生长,引起外耳道病。如果因呛水,使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则可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过去患过中耳炎、遗留有鼓膜穿孔的人,细菌可经穿孔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复发。

因此,为了保护耳部,游泳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下水前在外耳道涂少许抗生素软膏,可以保护皮肤,减少水的浸渍。 

2、游泳后,应将耳内残留水擦干,以免耳内潮湿促使细菌生长繁殖。 

3、外耳道可滴入1%酚甘油,每次1~2滴,每天3~4次。 

4、有局部渗液者,可先用3%硼酸水洗耳,然后用棉花签擦干,再滴入0.5%氯霉素或3%洁霉素,每次1~2滴,每日3~4次。

游泳后一旦发生耳痛,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必要的抗生素。切莫自行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耳聋。

四、防结膜炎

眼睛结膜接触了不干净的水后,可诱发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火眼”。所以,不要去不清洁的水域游泳。游泳后用洁净清水洗脸或3%硼酸水洗眼,或用0.25%氯霉素或利福平眼药水滴眼,每天4~6次,可防止“红眼病”的发生。

五、防皮炎

天然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游泳者体表出现红晕或丘疹,奇痒难忍。所以,游泳后应常规用清水冲澡,更换衣服。若出现皮疹,可口服强的松、维生素C或涂擦地塞米松乳剂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季当心“泳者耳”
游泳后耳朵进水,这样做可能会致失聪
夏日游泳可引发中耳炎,专家提醒防范为先!
防游泳后耳朵发炎五招
夏天游泳后耳朵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如何有效预防鼓膜穿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