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健顺:古诗文,从被讨厌到99﹪学生都爱上,靠啥?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读古书,为什么呢?太隔阂,太陌生。有研究调查了北京市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结果语文排最后,又调查语文的什么内容最令小学生讨厌,结果就是语法和古诗文。古诗文已经成为年轻人最讨厌的东西了,可是几千年来大家不是都很喜欢吗?怎么变成最讨厌了?
从最差评学科到班里99%以上的学生爱上古诗文,这中间差了个“吟诵”!
1
吟诵之于教学的神奇之处何在?
吟诵的教育价值,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吟诵恢复了汉诗文本来的美丽的声音形式,使得学生们重新喜爱上了古诗文。
中国文化复兴,必从读古书开始。每个人都读读古书原文,而不是从课本上听说古代,这样传承文化才有了一个根基。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读古书,为什么呢?太隔阂,太陌生。去年有研究调查了北京市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结果语文排最后,又调查语文的什么内容最令小学生讨厌,结果就是语法和古诗文。古诗文已经成为年轻人最讨厌的东西了,可是几千年来大家不是都很喜欢吗?怎么变成最讨厌了?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声音是其中最重要的障碍之一。试想,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流行歌曲,如果把那些歌曲的旋律都去掉,不能唱,只剩歌词,还一字一拍地念,再加上数学分析式的讲解,谁还会喜欢呢?道理就是如此地简单:入情入心的东西,变成了枯燥的文字数学。
事实也是如此地清楚:只要把吟诵的声音恢复,只要把吟诵带给孩子们,马上就能看到孩子们的态度的变化:他们爱读古诗文了。课本上的已经远远不够,他们会自己去找,让老师给找,而且追着老师学吟诵。去年有广州和成都的吟诵老师也做了小学生对古诗文态度的调查,结果在吟诵的班级,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比率达到了99%以上!吟诵的课堂,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一定是老师讲得多好,也不一定是学生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学生们的脸上的表情,那种满心喜悦、全神贯注的学习热情,那是现在任何学科的课堂上都很难见到的表情了。
兴趣不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吗?有了兴趣,就有了希望。不然,再好的东西,他不爱学,也是白搭。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对老师的追随和尊重,老师的教育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贯彻下去。
 第二,吟诵是正确理解古诗文涵义的基础之一。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而读法是对涵义有影响的。
吟诵不仅是读者的读法,也是作者的作法。“先吟后录”一直是汉诗文的主要创作方法——下笔前总是先在心里有声音的,而这声音也是基本遵守吟诵规则的,何况,大量的诗文是在吟诵的状态下创作完成之后才用笔记录下来的。中国的毛笔基本上是只用于抄录的,很难用于打草稿。
既然汉诗文的创作主要是口头创作,声音的意义就不可否认。创作时,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本能地,每个人都会选择合适的声音去表达,包括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清浊开闭等等,这是从小就会的本领。如果声音不合适,即会改掉,所以“新诗改罢自长吟”,吟诵一直也是修改诗文的方法。
第三,吟诵是汉语文的基本教学法之一。
如果您教的是语文,汉语文,或者汉文学,或者汉语,或者中国文化,您不想了解一下古人是怎么教的吗?我们现在教的是中国文化,用的是美国教学法。古代不是这样的。教中国文化,吟诵是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
吟诵教学法是一套以声音为核心的偏重感性的教学法。老师先以声音教学生,其长短高低、轻重缓急,皆有涵义而不宣,只是这么一种声音,有旋律或者有节奏,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可能理解可能不理解,但是其中的喜怒哀乐、细微曲折,是一定有所体会的。然后,可以加以讲解。这就是理性的教学了。讲完,学生回去自学复习,掌握后回来老师处“复讲”,就是再讲给老师听。此时也是首先以声音传达,老师听了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理解了多少,偏差在哪里。当然这里学生也可以辅以讲解。然后,老师再用声音去指点,哪里要大哪里要高,如此等等,当然还是辅以讲解。于是学生再去自习。如此循环。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有声音,还包括表情、动作、神态,甚至气味、天气、环境……,当然,声音、表情和动作是最主要的。
这样的教学偏重感性。我们现在的教学偏重理性,或者甚至完全就是理性。教语文跟教数学一样,都是分解、分析、做题。古代不是这样的,感性理性都有,而以感性为主。越小的孩子,感性的成分越多,所以讲解的越少。
这样的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之前先喜欢。喜欢有时是不讲道理的,不用讲道理的。喜欢了,就是喜欢了。喜欢了,就有希望了。这样的教学法,还让学生浸润在其中,不是有距离的理解,而是全身心的投入。那些汉诗文不是用来理解的,是用来进入生命进入生活的,成为生命的养分,随时在那里发酵。所以我讲座时最喜欢用学生自发吟诵的视频,那才是吟诵发挥了作用的凭证。不管课堂上学了多少,怎样学的,吟诵进入了他的生活,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之一,这就行了。
这样的一套教学法,是不是对今天特别有价值呢?我们不一定是照搬古代的,但是这其中的借鉴价值是特别大的。因为它是从汉语、汉诗文的特点出发的,是从中国文化的特点出发的,是从儿童教育的特点出发的。而它的意义,还不仅在于能够把汉诗文和吟诵教下去。
第四,吟诵是中国文化人格培养的途径之一。
现在很多人不重视吟诵,也不重视像吟诵一样的其他文化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雕塑、曲艺、茶道、花道、香道、汉服、汉礼等等,以为这些都是娱乐而已,只要掌握了义理,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想法是有原因但是不确切的。
2
自古读书皆吟诵
什么是吟诵呢?
吟诵是汉诗文的读法、固有的声音、本来的声音、传统的声音。几千年来,我们的汉诗文就是这样的声音,它是汉诗文的活态。
汉诗文有读音,有读法。我们现在是只知读音,不知读法。
什么是读音?比如“汉”字,读为hàn,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声调是四声,这就是它的读音。什么是读法呢?就是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同样一个“汉”字,有多少种读法?细分起来,至少一百种。因为读法在各个维度上都至少分三级:长度分长中短,高度分上中下,重度分轻中重,速度分快中慢,在此基础上,还有量的差异,比如同是长音,又有较长和非常长之分。
读法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说“妈妈”这两个字,写出来,永远就是这么两个字,可是叫出来,可有很多种叫法,而且每种叫法的意思都不一样,我们都明白,妈妈听着也明白。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们要寻找的是汉诗文的涵义,只停留在字义上,隔了两层,怎么可能找到?
况且,汉诗文的读法,自古以来是有规矩的。这些规矩又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要强调吟诵呢?因为现在汉诗文的声音,古诗文的声音,都是所谓朗诵、朗读、歌唱的声音,与吟诵大为不同。
不同在哪里呢?朗诵和唱歌,不遵守吟诵的规则。
什么是吟诵?
守吟诵规则的就是吟诵。
我现在不强调古代唱、吟、诵、读、念等等之间的区别,是因为我们现在需要强调更大、更重要的区别,就是古代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的差异!这里有一条巨大鸿沟,而且国人不知道有这条大沟。
古代所有的声音形式,唱吟咏哦读念诵歌,都遵守吟诵的规则。其间的差异,只是音乐性多少、发声方法如何等等的问题。
现在的朗诵、唱歌,都不遵守这些规则,它们的规则都是所谓“西方”的。
读错就会理解错。现在我们读汉诗文,可以说没有一句是读对的,唱对就更不可能了。所以没有一句理解到位,只是差多少的问题。是差一米,还是差千里。反正不会不差。
所以这就是个大问题了。涉及到语言学、音乐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什么是吟诵呢?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自古以来,汉诗文就是这样读的。所谓“读”,经常是有曲调、有节奏的。我们的孩子是唱着歌上学的,所以叫“书声琅琅”,不是走到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在大声读书。“琅琅”,两块美玉相碰,发出来的美妙的叮咚之声。说走到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在读书,那声音非常好听、旋律十分优美,叫“书声琅琅”,跟大小声没关系。
古代学校,从来是一对一教学的,极少会出现大家齐念什么的情况,读书是各读各的,各唱各的,旋律个个不同,所以如不同的美玉相碰。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博士生待遇。所以我们的教育天下第一!我们的文明才能万年延续,兴旺发达。
吟诵是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本文节选自
徐健顺:《吟诵与教育(下)》,2014年10月
徐健顺:《吟诵的概念辨析》,2015年,6月
歌行天下“国学生”人才成长计划暑期经典课程推荐,点击标题即可进入课程详情页面。
北京站·吟诵进阶(一)

北京站·吟诵进阶(二)

北京站·古琴吟诵

广州站·吟诵进阶(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健顺语文古诗文吟诵通解》春晓 村居
朗读,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正道探索】黎天宏:怎样张开语文教学的两翼?(二) ——洪宗礼语文“读写双引教学法”学习心得
徐健顺| “吟诵”概念辨析(连载 3 )
[徐健顺先生]吟诵的教育价值(中)
[转载]教学方法30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