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一直很想让孩子们多接触古文,过去我所带的班在三年级已经读了好几篇寓言故事原文。记得学生二年级时读了《拔苗助长》文言文原文后,我再让学生看课本,他们感到古文原文比课文更有意思,结果我没花什么时间带学生学习课文。

   小朋友为什么喜欢似乎有些深的古文呢?他们对于古文意义的认知是整体性的。古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单音成意、单字成词。小朋友只要认识字,就能推测出词句大致意思。他们在读古文时,首先就感受到节奏美。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具音乐性的文字。”是啊,古文简约精炼要让孩子越早感知越好。

    我们大人感到古文难学、难懂。其实是平时接触古文太少,远离了它。再则,大人一面对新事物,马上进入事物的各个部件,等把各个零件了解了在给于整合。这样大大制约了对古文的进一步学习。而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们正在求学,只要老给予适当的点拨,好学的孩子一定很快就与古文交上朋友。  

     

    今天早上和小朋友们一同背诵《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说“孔子听别人唱歌,如果唱得好听,就一定请别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合唱。”

   学生明白意思后,我说:“这就是见贤思齐的一种表现啊。”

   我想:我指导学生背诵《论语》,知道孔子怎样做后,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引导。我接着把话题往下引申:“还记得苏钰童的故事吗?”

   小朋友们齐声说:“记得。”

   小朋友们叽叽喳喳讲开了:“她发本子做得好,梁老师要她再做一遍给大家看。”

   “是的。苏钰童发本子动作很恭敬,梁老师感到苏钰童与人发本而善。”我故意把后面句子说得又重又长。

    小朋友们一听,马上明白了,说:“'必使反之’,就是请苏钰童再表演一遍给大家看。”

    哈哈,五班小朋友太聪明了。我问:“那'而后和之’呢?”

    “就是我们今后跟着她学。”

    嗯,我看小朋友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决定让他们感受学古文、写古文不难。于是我告诉大家:“有一天,熊畅告诉妈妈说她自己很想用古文写东西。她还想要和妈妈用古文对话呢。”

    有的小朋友一听感到很新奇,有的显得不知怎样做。

    我说:“我们再背一遍'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小朋友们乖乖地背了一遍,他们不知我的葫芦了买的什么药。

    “好,我们仿着这个句子把苏钰童的故事说一遍。”我说。

    我的话音未落,宁英智小朋友首开其言,后面小朋友纷纷跟上:“童与人发本而善,师使其反之,同学而后和之。”

    当大家把这句话说出来后,教室里顿时发出特别欢快的笑声。

    我告诉大家:“学古文要多读,找到语感就好办了。另外,我们学习《论语》等经典,不仅仅是看别人怎样做,还要把别人的好方法变为自己的行动。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是讲孔子学习唱歌,我们把它引用为'见贤思齐’嘛。”

    一个个小脑袋拼命地点头,小脸笑得如花般灿烂。我紧接着说:“我们一起看一遍下一句:'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小朋友,你们瞧瞧,孔子多谦虚呀。我们要像孔子学习,多躬行。”

   “就是多用好的行动表现出来。”宁筱儒等小朋友不约而同脱口而出。

    “是的,你们说得很好。今后就看你们的行动了。”我笑笑说。

   “好!”“没问题!”

    呵呵,一个个决心下得还挺大的。孩子就是那么可爱!

    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习经典,在快乐中感受经典,在快乐中学习古文给大家带来的无穷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追问孔子01: 论语到底是什么
《 论语 》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解析(里仁篇)88
每日解经 第6期
《子说.子画,孔子》九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