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经》第四讲


《孝经》第四讲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解】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推广到工作当中辅佐领导,最终成为我们的人格。《诗经·大雅》中说:“无论何时都要记住你的祖先并追述和践行他们留传下来的美德。”
【讲解】“夫孝,始于事亲”,孝道一定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古语云“三岁看八十”,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根本性格,竟然是在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难怪古人非常重视胎教。一个三岁的小孩,他不会分析、判断,但他会听、会看,他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在潜意识中形成的习惯和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谁是他第一任老师?父母。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看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大概就可以知道父母是什么样子,这也可以称为“遗传”。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离不开四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贤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根本。
     一个在家里连父母都不会关爱的人,踏入社会也肯定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能给社会贡献的就是负能量。所以,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那是大智慧。明白了这个道理,孝道,“始于事亲”,谁得利益?子女。
     “中于事君”,在家学会了怎么侍奉父母,走上工作岗位我们才知道怎么辅佐领导。侍奉父母与辅佐领导的方式、方法或许有不同,但心态是一样的。我们看到很多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赞叹此人情商很高,情商从哪里来的?装是装不出来的,那是家庭教育的成果。这些人的父母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但一定有很高的学问,而且一定是非常重视家教的人。
     一个人能在家里用心侍奉父母,工作当中才可能尽心尽力地辅佐自己的上级领导。君,并非专指皇帝、国王,在这里泛指我们的领导。大家知道,一个连近处都到不了的人,他能到达远处吗?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也不合乎逻辑。
     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养育之恩,恩重如山。如果对这样的恩人都不能够去报答,却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地辅佐自己的上级领导,如果真有这种事,此人一定要注意,这种人不是别有所求就是别有用心。谁敢重用他,他就有可能是谁的掘墓人。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他所有出色的表现都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手中有了权力,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有子在《论语》里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一个明白并能践行孝道和悌道之人,到了学校和工作单位他会顶撞老师和领导?这样的人很少。连顶撞老师和领导都不会的人,他会造反?这样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孝道和悌道来自哪里?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一旦失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贤教育就很难挽回。
     “终于立身”,成就在最后的为人处世,形成自己的人格,成为后世的楷模,至此人生才算没有白来世间。正如曾子在《大学》开篇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世间最大的学问就是:闻道、行道、得道的过程。
     世间最大的、最根本的道就是孝道,“明明德”就是“始于事亲”,通过侍奉父母明白什么是孝道;“亲民”就是“中于事君”,辅佐自己的领导就是践行孝道;而“止于至善”就是“终于立身”。从孝道明白人道,从人道明白地道,从地道明白天道,从天道明白规律,从规律明白自然,回归自性。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今天我们无论是做领导还是当老板,想要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不能仅仅看他在单位上、在我们面前的表现,一定要去看看他的父母,走访一下他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看这个人是不是个孝子,是孝子又有能力,提拔不会有错,如果是个不孝之子,能力再强也不可委以重任。
     所以,侍奉父母,努力工作,最终的受益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因为通过践行孝道,给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就是“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这是《诗经·大雅》中的一段话。“无”是无论何时何地。“念”是怀念、念念不忘。“尔祖”是你的祖先。“聿”是追述。“修”是践行。“厥”是流传。“德”是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信仰,就是信仰自己的祖先,传承祖先的美德。
     过去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供奉列祖列宗,一个家族最隆重的事情就是祭祖。现在祠堂没了,家谱没了,中华民族成了没有信仰的民族,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现在很多人只信仰金钱和权力,所以当官就贪腐,经商就造假。
     根本问题出在哪里?文化,因为全民拜金的文化土壤滋生的就是贪腐与造假。文化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我们对祖宗的教育不以为然,搞“建国军民,赚钱为先。”结果就是今天的现状。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二十四孝的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尊他为“宗圣”。

更多经典解读
请加QQ417903803进空间学习


看完这篇文章,您有两个选择:

  1. 置之不理 ,2. 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但浏览此文章之后,9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随手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因为,好内容要和身边人多分享,

       传递社会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行动!!!



关于“玖道集团”

“玖道集团”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注于:孩子成长、家庭教育、企业管理及孝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国学文化传播,。已超二万阅读粉丝,欢迎免费关注订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经 •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孝经全解》六:《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且将孝道寄心田——《论语》悟读【23】
孝道[162]-孔子论语4个字概括孝道精华,读懂拥有入世智慧,再也不怕蜀道难
我读论语之学而
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