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的智慧生存与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在教师的生活之中

1、破解人的存在之谜

人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不断地追寻智慧的本质,他听说雅典人有智慧,访问之后感到很失望,说:“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并提出“认识你自己”。莎士比亚说:“谁能告诉我,我是谁?”法国作家说:“我是谁,我到哪里去?”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内心的无限和无限的发展能力,人有着无限发展的潜能。人的存在不在于现在是什么,而在于将来能够成为什么。

哲学家说,“可能性”是人的最伟大之处。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像苏格拉底一样,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谁?人的伟大之处其实也是最危险之处。因为“可能”具有两面性,人性是有弱点的,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不会全部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转变。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追求,才能调整自己,发展自己。

2、破解幸福之谜

调查表明,幸福有目标,向着目标稳步向前,这是幸福的条件。如日本一位马拉松长跑选手,在跑步过程中,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最后到达终点。

真正的幸福是自己内心的展开,创造力的开发。

印度哲学家说,幸福是当时未曾预测到、感受到的,是在过去以后才回想起来,意识到的。

不要为了幸福而幸福,幸福是在刻苦工作以后回想起来的当时的感受和体验,幸福总在“以后”。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这样。

3、破解名师成长之谜。

爱尔维修说,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伟大的人物,如果没有,也要制造出来。恩格斯说,恰巧一些伟人出现于一些国家。

教育界也需有伟人。条件是,当某一种教育倾向发展到一定极限,就会有人出来调整。罗梭针对当时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的束缚,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但是过了头。赫尔巴特指出:教育不能完全由着儿童,而应该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要给教师一定的地位和权利,不能把教师丢弃在一边。他强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但在当时,他提出的主张没有发出多大的声音,倒是他的弟子发展了他的思想,但走入了形式主义,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二十世纪初,杜威指出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他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观点。但如果“儿童中心”不加限制也会出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教育普遍质量下降,“要素主义”教育重新重视旧的“三中心”。

当今时代,课程改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以人为本是目前的观念,“课改”是起跑线,有敏感性的教师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敏感性的人,如今落后一拍,以后就会落后一个时代。

“择高而立,就平处生,向宽处行。”

二、教师生活方式的职业特点及反思

1、教师的生存是规范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生活方式是规范的,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就是一门课程,是为学生打开的一本书。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让学生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启功说,教师应该:(1)和学生“面”对立,但“心”不能对立;(2)不能侮辱学生;(3)以鼓励加夸奖为主;(4)不要发脾气;(5)教一课书,课堂要预备好,但课堂上要灵活运用;(6)作文不要多改,改在重要处、关键处;(7)要有教课日记,以备比较;(8)作文的缺点在堂下改,改好后优点在堂上讲;(9)要疏通教学空气,多在下面行走。

真正的规范来自教师内心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规范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规范的制订者。尊重规范,就是尊重人性。

2、教师的生活空间是狭隘的

相对狭隘的空间其好处是远离社会的浮躁、浮夸、浮华。南大校歌采用八十年代以前的。理由是,她让学生安静,她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狭”带来平和的心态,那是“丰富的安静”。但在远离浮躁同时,也可能会远离火热的生活。因此,对时尚不能一味地排斥,要辨别和选择。

3、教师的生活方式是重复的

面对大体如此的学生,大体如此的工作,重复生活、生存着。重复让我们熟练,重复让我们成熟,重复让我们有可能走向成功。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来的,它需要反复磨练。

三、教师的智慧生存

苏格拉底说,智慧是虚无飘渺的。孔子解释智慧时常用水做比喻:“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慧像水,它不是凝固,僵化的。“动”是智慧的特质。智者常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流动与平和并不矛盾。快乐是智慧的表情,让自己快乐起来,让儿童做一回儿童。

智慧和机智联系在一起,机智是外在的表现,智慧是内在的本质。机智有真假之分,智慧追求的是真实。真实的机智是默默的、细腻的。说到底,智慧是一个人整体品质的集中表现。

1、道德生存。智慧是道德的。对人类有益的行动才是智慧的。因此首先要培养美德。智慧和美德要同行,让学生享受到“第二颗太阳的味道”。马卡连柯说:“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

2、文化生存。恩格斯说,文化是力量,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让我们向自由迈进。文化的方式是浸润的,慢速的。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价值观。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人生活在其中,人创造着文化。文化改变人,文化生存聚焦在精神价值基础之下。教师要追求形而上的道。一束鲜花具有审美意义,一篮子青菜很实惠,但与鲜花不同。没有价值的引领,精神会死去。文化来自学习和思考。教师要读书。尼采说:“读书是在别人的知识精神领域里散步。”读书是自由的,愉快的。要读各种书:本体性知识——学科的;条件性知识——教育理论;实践性知识——教育反思。

3、创造性生存。知识和智慧具有同一性。以前只有“知”字,用“知”字代替“智”。“知”左边是“矢”,箭快速行进,最后回到“口”上去。知识是外在获取的,智慧内心个休生成的。要打开心门,要具备想像力。“知识就是力量”,“唯智慧使人自由”,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教师应该是个研究者,要加强研究。研究的形式是多样的:反思叙事、个案、体验性写作等等。课题可以小一点,以小见大,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有自己创作的“单间”。“风格是合唱中的独唱者的旋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教育格言28则
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
冯恩洪教育魅力经典语
张洪虹
北京校长刘可钦:做好老师,竟要付出一生的心血和智慧
追寻教育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