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放式教学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数学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阵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欲,培养其创造才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建立开放式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处于积极的思维意向中,有利于思维的创新。为营造此种创新的教学氛围,教师的思想首先应开放,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充分信任学生,用心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站在学生平等的位置,如朋友谈心一样,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充满信任的微笑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鼓励赞扬的话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扮演“教师”的角色,他也可以是“学生”,是“共同学习者”、“引导者”、“铺路石”;学生也不仅仅是“学生”,他有时也主演“小老师”、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等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的枷锁被打碎,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我常常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谁来回答”、“请同学注意认真听老师说”、“听懂了吗”、“听老师再讲一遍”等指令性教学语言少了,相反,“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吗”、“你们想学点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老师能为你做点什么”、“谁愿意来提个问题”等民主化语言多了。求知不限于教本,做法不限于一种,鼓励学生努力探索,能举一反三。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而是感到了学习的有趣,对知识的好奇,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结构,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凭借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中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达到既有利于获得,又有利于探索和创新的目的。如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学118148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移一移,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找出规律,学生很快得出118等于3148等于6。在表扬学生算得正确、快速的同时,我又追问:你还能用更巧妙的方法算出得数吗?这一催问,激起了学生想当聪明孩子的愿望,大家讨论得可热烈了。有位学生借助知识的迁移,利用凑十法来计算,先用1082,再把2与被减数个位数相加,计算算理合理、快捷。经过相应算式的计算验证,大家一致认可这种方法。另一位学生的算法更富有创意,他这样计算,个位数减8不够减,用8反减个位数,再用10减去减出来的数。譬如118,用81710再减7等于3,这种方法一出连我也根本没想到。和学生一一验证,确实对极了。与前一种方法相比,这一种方法更巧妙,如果说前一种计算时有加减易混之处,而这一种用单纯的两次减,学生易于掌握。我为学生有这一种创意而拍案叫绝。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对于例题73-48,在学生想出了73-4873-40-8=25的解法后,紧接着追问一句: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学生马上又想出了许多解法:73-48=73-43-5=2573-48=78-48-5=2573-48=68-48+5=2573-48=73-50+2=25……尽管有些想法比较牵强,但教师在小结时仍然特别指出,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许多同学在作业中果然用上了自己“发明”的方法。

确实,学生的小脑袋中藏着无穷的智慧,作为教师应有利引导,在学生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举一反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突破定势,诱导创新思维

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人们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思维定势会严重地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商的位数”一课时,常规教法是教给学生方法,再练习巩固。我打破传统教法,先出示5128964750÷893,问:商是几位数?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算了起来。当他们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求出“商是7位数”后,一位学生指出疑问:能用试商方法帮助判断商的位数吗?此时,我放手让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总结出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这样,既突破定势,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深化了新知。

四、设计开放式练习,激活创新思维。

开放式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可以赋予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等可贵品质。它在创造思维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放练习题,如“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词”等形式,从而训练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教学了第三册数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后,在学生掌握了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用“248”三个数字编出各种不同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式题,并自己请同学计算。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想出了许多式题:2×4×82×8÷42×4÷88÷2÷48÷4×28÷4÷28÷2×4,这种开放式题型的设计,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开放式设疑,发挥想象,冲破局限,发展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智力活动最见活力的心理现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越丰富,创新能力就越强。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往广处想、往深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平行线概念”后,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分别去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这三个要点将会产生什么情形?这样学生就可能利用一种逆向思维产生合理的想象,能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激励学生创新。

.运用开放式评价,培养创新品质。

儿童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一些学龄前儿童常常会无所顾忌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真是天真无邪,敢说乐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校教育的某些消极影响下,孩子们的声音变低了,回答问题显得畏畏缩缩,主动探索的兴趣越来越弱,不要说创见了,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够大胆,怕说错,挨批评,这都缘于老师的评价不当。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对答错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安慰,可以用“没关系、你再想想一定以答对”“听同学们说,然后你再来一次,行吗?”这样可激励学生用心去听,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按照教师讲的方法去做,做得正确的学生要予以肯定,而对解法极富创意、思维独特而巧妙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创新、寻找解答更绝妙的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实行开放式评价,要发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创新意识,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素质水平变化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开拓,敢于求新,在学生心中点燃起创新之花。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开放式教学评价要重视结果,更应强调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可以用“你学得真投入”等语言激励他;淡化对学生个体能力等级的评价,重视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和学习参与度的评价。

(2)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学生:学生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的见解;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会不会动手实验、操作等等。

教育是一个国家昌盛与否的标志。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整个教育格局中,基础教育对于全民族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必须作出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开发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6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茂华 在开放式教学中引领学生数学学习与思维方法创新
引用 怎样提高口算能力 - kongshufang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办学亮点|“开放式”为学校、课程拆“墙”破“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