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四十法(28):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教学法(2)

二、教会学生“比较学习”

“比较学习”是所有中学生都应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比较学习”,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从而发现它们的“同”或“异”以及“何同”或“何异”来,进而获得比其它学习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较窄,学法较单一,我们在指导其“比较学习”时宜细些;高中学生则不宜太细,而要放手让他们去求“同”“辨”“异”。

笔者在指导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批准立项的“学堂·主人·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们“比较”学习时如是做:

(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较”,什么是“比较学习”,什么样的学法才是“比较”性的“学”,“比较学习”的好处有哪些等。这个环节要注意不单纯讲概念,而要作比较让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比如讲什么样的学法才是“比较”性学习时,我首先发问:“提取公因式法和分组分解法有什么区别?”生A答:“前者的每一个因式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子,可以把它提取出来;而后者则不同,有的因式中有甲因子,有的因式中有乙因子,不能一下子都提取出来,而要先组组合后才能分别提取出来。”生B补充:“前者和后者都运用了‘提券法,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一步到们式提取:而后者要先分组组后才能提取;相比较,后者比前者复杂,同时是前者的延伸运用。”接着教师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在分析理解有关因式分解的同异时,将两者互为参照,并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就是‘比较’性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比较学习”的方法就容易理解了。

(二)教学生掌握“比较”法。首先是比较内容:

1、此册教材与另一册教材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比较。

2、同一教材里此单元与彼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类型、读写知识点等方面的比较。

3、同一单元内不同体裁课文及其不同训练重点、不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

4、同一单元相同文体或不同单元中的相同文体在训练目的、训练重难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的比较。

5、同一课文内不同表达方式或同一表达在不同句段里的运用及其作用等方面的比较。

6、同一短语、词语在不同句段的运用及其作用,各种修辞方法、句式等方面在课文中的作用的比较等等。

其次是比较方法:

1、横式比较。

2、纵式比较。

3、求同或求异比较。

4、单向比较或多向比较。

5、表格式比较或叙述比较。

6、类比式比较或陈述式比较等等。

在讲述这些比较的“内容”或“方法”时,讲一点演示一点,讲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方面,并要求及时灵活运用到平时的语文文科乃至其它学科的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去、逐渐形成“比较学习”的习惯。

(三)导引学生在语文

课堂中运用“比较学习”法学习语文教材,掌握有关语文知识,并逐渐形成“比较学习”的语文能力,达到会运用“比较学习”法的境界。试以初中语文(九义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说明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师生讨论并进一步明确这类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议论”,包括理解“议论”,区别“议论”与“记叙”、“说明”的不同,认识其联系。

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单元“提示”,讨论理解把握: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反映不同的生活领域,适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生活的复杂交错,因此同一篇文章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而兼用其它;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小说、诗歌里也常常使用,记叙也常常穿插有议论;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议论的作用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区别,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作用以及与议论如何有机结合的等。②快速浏览本单元各课,说出各课的文类,并从文体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同”“异”比较。③明白-学习本单元时,要在区别文体特征方面理解文学作品中“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不同特点及其作用等等。

3、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各课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自读提示”等文字,“比较”了解各课的不同教学目标及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并通过阅读课文注释①或“扫描”、“比较”识记作者(从年代、创作文体、工作类别等方面比较),要求掩卷后即能流利地对答。

4、要求学生运用跳读方法,识记蔌笔记整理出各课的主要内容,并互相参照比较,达到能由教师点到篇名即能立刻随口流利说出相关内容并能重点互比的程度。这一步是进行单元“学习指导”过程中“比较学习”的重点环节,在而在“指导”时要结合课文(篇名、文体、特点等)逐一落到实处。以上四个步骤,占用课时12节,但收效则远比孤立地单课单课地“教”要好。原因在于这个环节既是以“学法指导”为核心,在“教”学生“学”,使学生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的好教学,又是以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较层次的学法的一种素质教育活动。

5、引导学生在同一篇课文中将相同的表达方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比较。比如《故乡》一文中“金黄的圆月”的描写就分别出现在文首和文尾: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描写;对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同描写等等,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阅读(常用跳读法和细读法结合)、思考、分析,进而理解这些相同的或不同的描写的特点及其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必要的时候,教者就学生迷惑之处阐述性讲析一番,对学生似懂非懂之处点拨式讲析一番,对需要进一步深入之处加以诱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比较”意识就能不断深化、最终形成“比较学习”的能力。

6、指导学生就不同课文里的同一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比较。如《故乡》中的议论文字很简洁、隐晦,它往往揭示升华了中心思想,系画龙点睛之笔;而《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议论文字则比较具体而又明白,它往往在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看法,往往对文中的人事物表现为直接的评断,重在论理(即“为什么”)方面。

总之,“比较学习”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法,应为初、高中学生掌握,它同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我们应教学会“会”之。

三、学法指导“四阶十四式”

(一)授予方法阶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实践证明,传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一量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便受用终生。在实践,授予“点金术”可以根据各年级、班级、学生学段的不同学情,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1、集体授课式。在各学期开学之际,特别是低年级开学之际,教师根据年级、单元、课文实情,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学法,如怎样适应新环境,怎样制订新计划,怎样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从而在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规范”,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资料介绍式。即借校刊、班级、黑板报、讲义等媒体,分层次向学生介绍学法,使学生在课外尽量多地涉猎学法知识,了解方法技能。如每月的校刊可安排学法指导专栏,定期介绍一些实用的学法系列;每期的黑板报可摘录部分实用的学习经验;还可印成讲集中介绍。这种方式适于在中等年级间进行。

3、专题讲座式。教师可根据学法内部体系组成若干个专题,抽出部分时间在高年级学生间进行专题讲座(如《应试六法》),并佐以具体详实的事例以加深

学生印象,既可弥补平时指导的零打碎敲之缺缺憾,又能联系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指导,讲了就有用,用了则有效。

4、讨论竞赛式。可就某学法的运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比比准的学法最快速有效;可举办“学法三分钟演讲”、“高考复习法辩论赛”;也可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或上届中考高考状元前来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讨论者、辩论者、演讲者能强化自己的认识,使自己掌握的学法得以系统化,其他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5、个别辅导式。对部分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的学生,教师可发掘他自身的志趣、特长、爱好等优势,不厌其烦地与其个别谈话,进行当面指点,具体指明学习程度环节,具体介绍听讲、记忆、观察等学法细,并助其拟定计划,促其自思开窍,引其升堂入室。

(二)示范指导阶

叶圣陶先生说:“凡希望学生去初中的,教师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教师一定不做,也就是说,‘身教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时刻不忘“导师”的职现,以身示范,身教言传,通过对单元中讲读文的深入剖析,不仅把课文的内容输送给学生,促期“学会”,而且把如何读这类文章的学法规律传授学生,促其“会学”,让他们明事晓理,理解方法的本质,掌握方法的要点,为“反三”迁移、触类旁通奠定基矗“示范指导”的方式可具体为:

1、身教言传式。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把自己亮进去,将自己如何初读文章、揣摩品味、雕章句的思维方法、过程演示给学生,带领学生入门临境,追境老师完成一次成功阅读的全过程。如此,学生得以潜移默化,自然追随老师学习和运用学法。

2、教学渗透式。教师可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改革传统以的“教”为核心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使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怎样学习”导赂。以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此时老师须注意准备学法,提示学法,暗示学法要求,设计学法训练,多解析、多点拨,让学生既知晓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又接受具体可感的学法指导,一课多得,得得相连,再组成一整体。如教师指导学生释词时,可解剖麻雀,介绍拆析合意法、比喻取意法、引伸定义法、语境取意法、反义释意法等。这种示范指导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即时通过实践来掌握,化为学习能力。

3、指点矫正式。学法指导尤需要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扭偏纠错。当学生因学力、基储思维等问题出现“学法信号暂时中断”现象时,教师则快速反应,侧重解决“应怎么办”问题,为学生思维杠杆提供支点、思维线路搭桥铺路,因势利导,将学法内涵具体化,导学生步入“又一村”之境,如指点学生按“定向→质疑→讨论→解疑”四环节操作即可解决难题。当学生有着不良学法(如记笔记主次不分)和不良习惯(如不复习课本就做作业)时,教师要指点迷津,治病于已然,侧重解决“不该怎么办”问题,引导学生对症下药,纠正偏差,并以严格的监督检测制度来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技能技巧才能在学生心灵中生根。

(三)自悟迁移阶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法指导是送给学生一根拐棍,让他们自我历练,迁移知识,领悟规律,“跳一跳摘果子”。这一阶,需要老师开辟学生“悟”的渠道,更需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能动感悟、理悟、情悟、行悟。它包括:

1.教材导“悟”式。教材各单元前有“单元提示”,各课文前有“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课文后有“思考和练习”,这就说明教材明确告诉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可据“提示”或“练习”提供的思路、要求、方向,去确定学习目标、重点、方法,通过目视、耳听、手写,脑想等完成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全过程,在处理学习各环节的过程中领悟学生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学中求“悟”式。学法的领悟可大量的学习初中中去实现,教师可将课堂构成“块状”(初中证明,形成结构的事物或知识能让人易于记住和运用),学生则主动接触、捕捉、感悟,开通信息交流通道,迁移技能技巧,做到“疑难能自决,易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3、常规得“悟”式。学法指导可在学生每天的学习行为中周而复始乃至螺旋式上升,形成一种学习势能、学习习惯。教师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正确学法的逐步积累与感悟。如学习自读文按“读查思写”四字常规依次定向操作,就促成了圈点法、查阅法、释疑法、笔记法等学法的积淀与顿悟。这样同而复始的常规历练,便可启思育能,对学法“得其要旨”、“知其意味。”

(四)运用创造阶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学法,让学生依据自己兴趣、个性、追求上的特点,行智、勤奋上的特点,基储目标上的特点等,加以实践、选择和创新,自学完成“喜欢→激活记忆→调动经验→领悟→概括化→具体化→创造”等一连串过程,大胆探求,勇于质疑,萌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行为,以自觉、自由、自知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意志行为来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人如果学会了驾驭自己的智力,驾驭自己的认识,驾驭自己的感情,他就从一个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了”(魏书生语)。这一阶内容更丰富,价值更高:

1、综合调探式。中学往往是固基础差、时间紧、情绪起伏不定,自探力较差,学习顾此失彼或亦步亦趋。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能正视自己,学会综合调控:控制自己的情感,加强修养,抑制焦虑,知难而上;控制自己的学习目标,相机调整自己的人生座标,调整有关学习的条件、速率和途径等;控制自己的言行,制定合理的计划、规则以自我约束,养成好的习惯;尤其要统筹时间,制定整学期乃至每月学习计划,利用整块时间集中攻关,利用零星阅读书籍。利用“顶峰期”记忆、练习、复习等,早起后用背诵法,晚睡前学习内容再现法、不留债务法。诚如此,情绪稳定,目标专一,程序科学,头脑清晰,各种学法“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习效益当然最佳。

2、学法选择式。中学生由于其习惯、志趣、经历、经验、注意力、思维力、自学性等各不相同,不同学生使用同一学法,有时会产生不同效果,因而每人应参照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对众多法式各取所需,巧加组合,重新拼凑、碰撞、延伸,以达到学以致用之境。如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选用基础性学法,像兴趣激活法、志向专一法、时间统筹法、以拾遗补缺法、定期反馈法等;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选用通用性学法,像情感自探法、计划学习法、深思慎取法、列表图示法、综合归纳法等;成绩好的学生可选用创造性学法,像发现法、想象法、质疑法、比较法、信息交合法、闪光搏捉法、思维逆以法等。如此则差生上进,中等生进步,优点更优,各得其所,各显其能。

3、局部细化式。有的学法是各学科、同一学科各环节通用的学法,对此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既把握宏观,更制定微观措施,重点突破某此肯綮处,把具体而微的学法广泛运用于字词句篇修逻文范畴中,把通过验证认为合理可行的学习规律原则,运用于新学习材料与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具体的学法系列,解决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偏爱比较法,教师可助期予以具体化,细分为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正误法、中外法、古今法、联系法等。学生经过自我探索、概括、创造、将个别零散的经验上升为不求全面、但求实的学法系列,无疑能受用终生。

四、学法教育是从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文读书方法,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钱梦龙先生总结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种“三合一”的构思,也就是要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把学生从“暗胡同”里摸索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首先,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面和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努力总结当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学者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以之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自读、阅读、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课文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课文练习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料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应试法”等等。当然还有师生须共同掌握的“语文兴趣培养法”,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信息借鉴法”等等。

方法不单由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用。

其次,有效的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得到真正的统一。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捉,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如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的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晴,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象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机不可失”。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几点建议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二)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中学语文说课稿格式
小学语文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