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诊断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检查。然后科学诊断,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自然手到病除,妙手回春。教学也一样。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诊断技术、诊断理论,就像盲人摸象,定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事件后面隐藏的复杂性。”这个“读懂”,我觉得就是善于“诊断”,善于寻找对策。

因此,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先要学会教学诊断。

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诊断。由于教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教学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建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效果是一个相对滞后的非全显性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教师没有足够时间观察、思考,或不知怎样系统观察、深入思考,更无法有效矫正与完善。无奈之下,有时只得以教师自己预期的任务完成为唯一目的——先把自认为该讲的讲完再说!

【案例一】

有位老师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入新课时,他介绍作者。他说:“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著名诗人,他写过一首诗《老马》,老师念给大家听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他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读完,便按“闻一多先生在哪几个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阅读指向,让学生朗读课文。

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念这首诗。诗中的老马,纯一个忍辱负重、忠厚善良的形象,充满着一种悲惨、痛苦。这与闻一多先生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对学生解读闻一多先生人格特征有什么帮助?教师只是凭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才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而没有遵从本次教学活动的目的,游离于主体之外,风马牛不相及,使学生思维无序地跳来跳去,成了有效解读的绊脚石。

【案例二】

有位老师上鲁迅的《雪》,课外拓展时,请学生列举古代描写雪的诗词名句。学生纷纷发言,老师自己也出示多媒体列出一些,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韩愈的“白雪犹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然后全班齐声朗读,这个环节便告结束。

仅仅作这样的拓展,我以为是大材小用,至少教学资源没有被充分发掘利用。如果再深入一步,请学生思考:上述四句诗,哪一句与鲁迅《雪》的主题最为贴近?为什么?这样一来,这一课外材料就与文本内容建立起了水乳交融的有机联系。柳宗元诗中的“蓑笠翁”,孤傲高洁,遗世独立,恰与“朔方”那种“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抗争精神、独立个性相吻合,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习有效性。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不妨也作些诊断。

首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内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诊断的根本依据。设计教学程序也好,确定教学内容也好,选择教学方法也好,都万变不离其宗,一切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准绳。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绝不等同于教师的教学计划,更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理想彼岸,而是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教师所能完全控制的,它必须建立于学生的学习之上,由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而加以体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无论如何要把学生发展的需求置于第一重要的地位。案例一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解读本篇课文的实际情况,就很随便地使用了不很相关的教学素材,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后交流时,有老师提出,“用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也许更贴切些。”那老师惋惜地说,“是呀,本打算用这首的,后来不知怎么放弃了。”这话恰恰暴露了他预设时无视教学目标而导致的随意性。

其次,根据知识体系,关注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的连续性、整体性,是课堂教学诊断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正确引导下,寻找重点、难点、能力训练点,特别是关注立足文本与拓展课外的匹配,分清迁移的渠道与层次。教师要心知肚明:这个特定的教学环节需要怎样的材料?哪些是学习必备材料?这些内容服务于什么学习目标?该怎样在点、线、面之间建立必然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真正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产生“化学变化”,再次生成更高一级层面上的新知识、新能力,使能力在各模块中实现有效迁移与强化,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案例二中,由于孤立看待知识,缺少全局观念,教师只为了拓展而拓展,学生除了知道有过这么几句写雪的名诗句以外,便一无所获,教学资源的内在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化的应用。

上述两点,概括起来,就是“为什么教”、“怎么样教”。明确了这两点,教师才会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也就是“用什么教”。吕叔湘先生说:“不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局限在形式的辩认上,这容易使他感觉枯燥无味。要把重点放在用法的探讨上,使他感觉有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他告诉我们,教师不要拘泥于相对单纯的形式联系,而应该把教学着力点放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之上,从学生出发,学会课堂诊断,科学处理好教学中的每一个基本元素、基本环节,建立更为高效的意义联系,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殚精竭虑。

有人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颗沙子里发现灵魂。”佛教也有类似说法:“一粒沙中看世界,半张叶上说人情。”对于众多教师来说,通过教学诊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细微处见真谛,切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最佳的解决策略,使课堂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魅力课堂”,也使自己慢慢进入教学的理想境界,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来源:学会诊断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方法:教师应学会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杭州教育城域网
什么是有效性课堂?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有效互动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博客
[讨论]如何打造有效教学[长安小学论坛]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