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程裁剪:智慧型课程的实践策略

我校把阶梯型智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为突破口, 其主要研究点为“教师如何设计课程方案、教材、教案”、“课程实施的问题与调整”两大块。我们通过在课程方案实施中推广“课程裁剪”,对现有教材的裁剪重组或教材拓展的设计重组,形成有主题的项目课程,达到“课程精练 综合实效”的目标。

一、课程裁剪的方式

在统整现有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教材内容过多,是不是每项知识都要教授?各种主题活动纷至沓来,教师们不知如何应付?对现有教材有新的想法与补充,没有办法在现有课程中体现。按照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把课程裁剪的初步方式定为以下三种:

1、根据教学目标的裁剪

新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是指导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的首要原则。“有的放矢”虽然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同样的文本,目标选择的重点不同,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侧重的选择不同,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后果。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材进行裁剪,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调整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实效。

2、根据主题项目的裁剪

学校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如果每种教育都开展一项活动,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活动的过多过杂反而会导致教育效果的递减。如何整和教育目标,灵活运用教育形式,设计一项“主题项目课程”,达到多项教育指标是“主题项目裁剪”的重要目标。

3、拓展教材内容,裁剪校本课程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学校科研室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倡导教师深入挖掘自身的特长,挖掘基础型学科教学内容的“生长点”,以“学生智慧成长”的需要为突破口,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重组课外资源,自主研发课程。

二、课程裁剪的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课程裁剪的三种类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施过程:

1、梳理各学科单元教学目标,为学科教学“瘦身”。

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形象生动度的问题,一个选择灵活度度的问题,一个深刻和广博度的问题,一个明确和严格度的问题。对教学目标的整和探讨,是每个教研组在进行“课程裁剪”前的首要步骤。围绕目标,增减教学内容,设计、应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有可能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开发教学中学生的智慧潜能,变通复杂、变化、动态的教学进程,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快速发展。

1)教材的重组

所谓“重组教材,整合教学”,它是指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对一课、一单元、一册,甚至教材内容的重组、对课内外学习内容的整合,使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

我们可以对有些单元教材进行重组,全盘考虑,整体设计,整合教学,变传统的一课课学习的方法为单元整组教学,即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

小学语文实验版中,第1课《童年鲁迅》、第12课《达芬奇》记叙的都是名人的童年,他们在从师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把这两篇同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不同地区的人,不同时代的人的成长历程,比纯粹地教授课文要生动得多。

有些教材或者都是同一作家写的,或者都是不同作家对某一季节的歌咏,或者都是写某一人物的不同事件……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联系,围绕“主题”重组教材,进行整合教学,就能沟通教材间的联系,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单一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2)教材的裁减

教学切忌繁杂,面面俱到,以免学生厌倦。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仍然看到由于部分学科的课文多,教师疲于应付“上新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我们的应大胆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

许多课文内容学生自己完全能够读懂,教师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不泛泛而教,面面俱到,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是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这些“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它们在文中往往居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处。

2、组合教育资源,裁剪主题项目课程。

在裁剪中,我们根据各种契机,设计有效活动,在同一项主题项目课程中,既包含民族节日的体验,又渗透学生的人格养成,以艺术教育为推进方式,倡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案例一】

沪港共此时 菊香满重阳——走进金秋十月的二中心校园,你会不由自主地被满眼绽放的菊花深深吸引……这是我校“美丽校园我做主”菊花节的盛会,全校一千余名学生在此次菊花节中亲手种植了一盆菊花,记录了一份观察报告,收集了一条菊花知识.不仅如此,每位学生还创作了一首咏菊诗歌,由此“爱菊说”的诗歌创作赛诗会也孕育而生.恰巧时值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通过AVCOME网络视频,我校与香港姐妹校禧年小学在电视的两端共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充满菊香的重阳节。大队委员们成了礼仪的使者,接待着一个个嘉宾,有全国劳模马桂宁、百老德育讲师团团长戚泉木、有区教育局的领导,还有来自五个社区的孤老。这一刻,沪港两地老人畅言着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品尝着淡雅清新的菊花茶,倾听着两地学生吟诵的诗歌……浓浓的民族情结萦绕在沪港老人、学生的心间!

通过一项主题项目的设计, “种菊花”——科技教育;“赛诗会”——艺术教育;“重阳节”——人格教育、民族教育;网络视频——数字教育;各种教育活动的整合使学生的体验更鲜活生动,教育的效果在层层递进中更显著。

3、裁剪拓展教材,设计特色课程。

拓展教材的裁剪主要通过“课程方案”的设计与“教材的设计”两方面组成。教师在设计中可以是对原有教材的知识补充或删减,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对拓展知识的重组和叙述。

《我+哲学=智慧》课程方案参考于图书《写给儿童的哲学启蒙书》,在原有参考图书中,由于作者是一名外国人,其重点在于对学生民主精神的培养,图书中对于“生与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着大篇幅的阐述,在对教材进行裁剪时,教师留下了其思想解放的精髓,删除了消极的因素,加入了更多“成功与失败”、“谦让与竞争”等辨证的讨论,使课程的整体设计更贴近学生。

【案例二】 《我+哲学=智慧》课程方案节选

《我+哲学=智慧》是一门智慧课,带领孩子们去关注身边的哲学,去领悟生活中的哲学,它有别于大学里的哲学课,又有别于小学中已经开设的任何一门学科,但是它与每一门学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课堂里主要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培养讨论的习惯,学习的习惯。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兴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问、追问、表达不同的观点、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它不在于师生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开放的、动态的、互动的过程。

作为一门新型德育拓展课程,《我+哲学=智慧》的教育目标不同于学科类课程,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实现健康、全面、智慧的人格塑造。学校提出了《我+哲学=智慧》的四大目标:

1、打破学生常规的单一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兼容

在“生与死、自由与不自由、利用时间与浪费时间”等看似矛盾的现实生活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中思考,提倡自由思想的迸发。

2、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推已及人);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初识人生价值观。——并包

培养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提升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的责任感。

3、学会辩别是非曲折,学会在批判中接受,在接受中批判。——智慧

引导学生在不同观点中寻求共同点,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价值观。

4、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总结自己的得失损益。——成长

引导学生思辨,形成表达思想——辩论反思——形成共识——智慧成长的“儿童哲学链”,形成学生热爱生活的健康人格,完善自我的独特人格思想。

三、课程裁剪的注意点

1、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分年度达成目标,真正做到“裁身”而不“裁效”。

对课程的裁剪切忌盲目地裁减,导致于“瘦身”而又“瘦效”,使学生减少教育机会。要预防此点的发生,我们可以参照各课程的年度达成目标,使之在裁剪中有的放矢。

2、课程裁剪要注意细节化与后续化的教育。

1)裁剪的核心就是统整。我们要对不同的类型、不同性质的教育活动进行统整,使之相互产生关联,相互渗透。其重要的方式就是给“主题项目课程”设计相应的“主题”,使之贯穿与整项活动中,体现其“精粹”。

2)裁剪的前提是兴趣。我们要把孩子的需要化成活动,注重活动细节设计的童趣,以“新、奇、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易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裁剪的本质是回归。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在课程中畅所欲言,提倡“后续讨论”,学生的讨论可能 是幼稚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们的意见可能是松散的,也可能是不着边际的,教师应及时点拨,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智慧火花”,并把学生们的言论紧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因为自始自终,孩子们体会到的是自己在教育自己。

(来源:特级教师家园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智慧
【好教师】这才是教师的第一智慧!
做成功教师的38个切入口
教师总结1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尾子)
教学改革立足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