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一字散

别名

如圣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

雄黄0.3克(别研)蝎梢7枚 猪牙皂角7锭 白矾(生研)3克 芦荟3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喉痹气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用0.3~0.6克,吹入鼻中,即时吐出顽涎,立愈。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二:一字散

处方

乳香(别研)延胡索 盆消(别研)各3克 川芎6克 雄黄9克(别研)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治偏头风,疼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左侧头痛搐左鼻,右侧头痛搐右鼻。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二 

一字轻金散

处方

藿香叶 荆芥穗 旋复花 香白芷 石膏末(细研)防风各15克 川乌(两头尖者,去皮、尖,生用)7.5克 天南星7.5克 川芎15克 草乌头4.5克

制法

上十味,晒干,同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偏正头风,眉棱骨痛,牵引两眼抽掣疼痛;或生翳膜,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

每服0.3~0.6克,食后用淡茶调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 

明·《外科正宗》:一扫光

出处

一扫光,出自明·《外科正宗》。本方原名“诸疮一扫光”。

组成

苦参、黄柏各一斤(各500克),烟胶一升(500克),木鳖肉、蛇床子、点红椒、明矾、枯矾、硫黄、大风子肉、樟脑、水银、轻粉各二两(各60克),白砒五钱(15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熟猪油二斤四两(1120克)化开,入药搅匀,作丸如龙眼大。用时烤热,搽擦疮上。

功效

杀虫止痒。

主治

主治白秃疮,疥疮,白屑风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癣、疥疮、神经性皮炎、阴囊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病症。

带状疱疹:诸疮一扫光加味改成酊粉剂外搽治疗带状疱疹60例。方法:每日外搽患处5~8次,用时摇匀。1周为1个疗程。病重痛剧者、范围广泛者配合内服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方)、龙胆泻肝汤。经1个疗程治疗,42例皮肤疱疹干枯结痂、红赤肿消,痛止,18例痛大减仅夜问有时针刺痛;2个疗程后全部病例痛止,疱疹干枯痂壳脱落而愈。(《四川中医》2001年第2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疥疮。方用硫黄、水银、轻粉,大风子解毒杀虫,配以苦参、黄柏、明矾燥湿止痒。临床应用以头癣、疥疮以及皮肤顽癣为辨证要点。

方歌

《外科正宗》一扫光,苦参烟胶柏二矾,木鳖蛇床点红椒,硫樟银轻砒大风。

摘录

明·《外科正宗

一捻金散

《杨氏家藏方》卷八:一捻金散

处方

半夏 天南星(锉),巴豆各60克 皂角子180克 阿胶60克(锉)黄明胶90克(锉)杏仁180克 白矾45克

制法

上药,都放人瓶内,外留一眼子出烟,盐泥固济,候千。用炭煅令烟尽为度,即用泥塞合出烟眼子,放冷一宿,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虚损劳嗽,咯血吐血,心胸不利,上气喘急,寒热住来,盗汗羸瘦,肢体酸痛,肌肉枯槁,咳嗽不已,痰涎壅盛,夜卧不安;痫病倒卧,不省人事,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

每服105克,临卧时用生姜自然汁调成稠膏,入斋汁75毫升和服。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传信适用方》卷二:一捻金散

处方

全蝎(微炒)郁金 白僵蚕(去丝、头,妙)炙甘茸各15克 地龙24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喉闭,咽喉痛。

用法用量

每次少许,干掺舌根。

摘录

《传信适用方》卷二

《御药院方》卷九:一捻金散

处方

蝎梢6克 川芎3Q克 华阴细辛 香白芷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

每以指蘸药少许擦牙痛处,吐津。误咽无妨,不计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一擦光

处方

蛇床子 苦参 芜荑各30克 雄黄15克 枯矾45克 硫黄 轻轻 樟脑各6克 川椒 大枫子肉各15克

制法

为末。

功能主治

治疥疮,妇女阴蚀疮,漆疮。

用法用量

生猪油调敷。

摘录

《串雅内编》卷二 

一清颗粒

处方

黄连165g 大黄500g 黄芩250g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

炮制

以上三味,分别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5(70℃),喷雾干燥成干浸膏粉;将上述三种浸膏粉加入适量蔗糖与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成125袋,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等症;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3~4次。

注意

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规格

每袋装7.5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一粒珠

处方

穿山甲720克(分作四份,一份以清水洗净生用;一份用香油炙酥;一份打碎,用醋30克浸拌微炒;一份打碎,用绿茶30克熬透去渣,取汁浸拌微炒)制乳香 制没药各60克 (共为细粉)牛黄 珍珠各1O.5克 麝香 冰片 朱砂面 雄黄面各15克 制蟾酥面1.5克

制法

以上研细和匀,用江米面360克蒸糊,加苏合油30克烛化为丸,每丸干重1.5克,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

治痈疽疮疖,乳痈乳癌,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黄酒送下,白开水亦可。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一粒金丹

《宜明论方》卷十三:一粒金丹

别名

捉虎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

草乌头 五灵脂各500克 木鳖子120克 白胶香250克 地龙120克(去土,妙)细墨30克 乳香30克 当归60克 (焙)没药60克 麝香3克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糯米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啮。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温酒下。吃药罢,遍身微汗,立验。

摘录

《宜明论方》卷十三

《幼科类萃》卷六:一粒金丹

处方

人参 犀角 玳瑁 琥珀 防风各3克 茯苓 寒水石(煅)甘草各6克 龙脑 朱砂(水飞)各3克

制法

上药为末,入麝香1.5克,用枯米糊丸,如芡实大,金箔25片为衣。

功能主治

治小儿五脏蕴热,胸膈烦闷,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

每次服1丸,用麦门冬煎汤下。

摘录

《幼科类萃》卷六 

一贯煎

《柳州医话》:一贯煎

拼音注音

Yí Guàn Jiān

处方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功能主治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

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备注

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摘录

《柳州医话》

清·《续名医类案》:一贯煎

组成

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川檩子(10克)。

用法

水煎服,原书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化疗后肝损等病症。

1.更年期综合征:选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276例,用一贯煎加味口服,每日1剂,用水煎汁300毫升,早、中、晚各服100毫升,15日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期间禁辛辣食品评价标准:临床症状消失,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为痊愈;临床症状控制,但遇情绪障碍时偶尔汗出燥热为显效;症状好转,头晕头痛、烦躁、烘热汗出明显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复发为无效。结果:痊愈207例,显效45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8%。(《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6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片。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一贯煎加减方。评价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复常和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HP转阴为临床痊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所见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极度以上(含2个极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达原病异常值量的2/3以上,HP转阴为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极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达原病异常值量的1/2以上,HP阴转或阳性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HP阳性为无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24%,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24%。(《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3.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葡醛内酯(肝泰乐)、肌苷、维生素等];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合用一贯煎和桃红四物汤。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肝区痛、纳呆、乏力、腹胀等症状和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B超。疗效标准: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ALT恢复正常及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基本达到正常为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ALT下降50%以上及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较原值下降50%以上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以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B超检查指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肝功能ALT、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年第5期)

4.化疗后肝损:选择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在一般处理(停用肝损可疑药物、进食清淡、高蛋白、高热量、富维生素饮食等)基础上,①不添加任何改善肝功能药物,观察自然病程下肝功能恢复情况;②予易善复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③予易善复胶囊每次2粒,每曰3次,配合一贯煎为主方的中药汤剂100毫升口服,每日2次,与前药间隔半小时以上,随症加减。观察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67.5±18.7 U/L,49.1±18.2 U/L和29.3±13.2 U/L,3组比较显示联合一贯煎组能改善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伤。(《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第5期)

方解

一贯煎是滋阴疏肝名方,宜养肝阴,疏肝气。方中枸杞子滋肝肾之阴;当归补血养肝,与生地黄助枸杞子补肝阴,养肝血;北沙参、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燥;川楝子苦寒清热,疏肝理气。全方重点虽在滋阴养血,作用却是以柔肝而代疏肝,因而对于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肝气横逆所致之胁肋疼痛,胸腹胀满,泛酸口苦,咽干口煤,疝气癥瘕种种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无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神经痛、糖尿病并发症、慢性咽炎、口腔溃疡、黄褐斑、神经症、肺结核、肿瘤放疗后阴道干涩症、干燥综合征等症。

方歌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摘录

清·《续名医类案》 

丁公仙枕

处方

真川椒1两,桔梗1两,荆实子1两,柏子仁1两,姜黄1两,吴茱萸1两,白术1两,薄荷1两,肉桂1两,川芎1两,益智仁1两,枳实1两,全当归1两,川乌1两,千年健1两,五加皮1两,蒺藜1两,羌活1两,防风1两,辛夷1两,白芷1两,附子1两,白芍1两,藁本1两,苁蓉1两,北细辛1两,猪牙皂1两,芜荑1两,甘草1两,荆芥1两,菊花1两,杜仲1两,乌药1两,半夏1两。

功能主治

种子,消百病,长精神,延年益寿。主

用法用量

丁公,康熙时人,年逾七十无嗣,遇异人授此方,不二年精力强壮,至八十一岁已生二十一子矣。如夫妇皆以此作枕,更见奇效。

摘录

《验方新编》卷九 

清·《外科传薪集》:丁桂散

组成

丁香三钱(9克)、肉桂两(30克)。

用法

共研细末,加在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

功效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治

主治头痛,无形寒湿,附骨流注;或跌打伤痛,胃脘冷痛,腹痛泄泻。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及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肠梗阻、肠胀气、关节炎、前列腺炎等病症。

1.小儿泄泻:敷脐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44例。方法:王氏清凉丸5克研粉,加入丁桂散1支、藿香正气水适量。将药粉调成糊状外敷肚脐上,取一小块塑料纸覆盖在药粉上,然后用绷带绕脐包裹2~3圈,胶布固定,隔24小时取下绷带和药粉,若无效再敷1次,如有顽固的腹泻者,可加用2次基本治愈。随访1~2周患儿腹泻止,一切均正常。(《医学信息》2001年第9期)

2.婴幼儿消化不良:丁桂散加味敷脐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80例。方法:使用时取药5克左右加入食醋适量调敷脐上,外用大小适中的麝香追风膏固封脐部,24小时换药1次,一般敷3~5次。以食欲、食量、体重变化、大便次数、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评定疗效。结果:痊愈52例,好转17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86.25%。(《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第5期)

3.老年功能性肠胀气:本方治疗老年功能性肠胀气30例,方法:将本方散剂1份,用温水少许混合做成饼状,贴敷于神阙穴,加数层纱布覆盖,再用热水袋加温,约1小时后取下热水袋,包扎。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30例均获愈,其中13例经敷贴1次后胀气即消失而治愈,10例经2次,7例经3次贴敷后治愈。(《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7期)

4.痛风性关节炎:加味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86例。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克,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粘连。以用药后7日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显效159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92%。其中用药1次者92例,用药2次者63例,用药3次者2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年第5期)

5.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本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8例,方法:取丁桂散10克用清水适量搅拌均匀,分为三份分别置于三片关节止痛膏的中央,将关节止痛膏分别外敷于患侧面部的额部、脸颊和腮部,2小时后取下。7日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以《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周围性面瘫诊疗标准评价疗效。结果:痊愈51例,显效14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6%。(《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第14期)

6.前列腺炎:丁桂散敷脐联合前列安栓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80例(A组),B组单用前列安栓。方法:前列安栓每晚睡前1粒,纳肛,塞入肛门3~4厘米处。丁桂散敷脐治疗:取丁香、肉桂各1袋,倒入药杯,2毫升注射器抽取1毫升食用醋,注入药杯,将药粉用牙签调和成团,用40℃温水清洗脐窝(神阙穴),用棉球擦干,把药团敷于神阙穴,外盖一次性医用敷料固定,每天晚上9点换药1次。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量表(NIH - 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合用组NIH - CPSI总有效率83.8%,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8.4%,均优于单用前列安栓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第2期]

方解

丁桂散用丁香、肉桂辛香散寒,穿透力强,合而用之,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更宏,主要用于治疗阴寒内阻,脘腹冷痛,腹泻,寒湿痹痛等证。

现代研究

单氏丁桂散(丁香、肉桂各15克,山柰7.5克)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炎性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缩短豚鼠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提高溶菌酶的活性;促进动物创面的白细胞、浆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增生。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小儿泄泻,胃、十二指肠溃疡,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方歌

丁香肉桂治头痛,两药共名丁桂散。

摘录

清·《外科传薪集》 

丁胡三建汤

《古今医鉴》卷十:丁胡三建汤

处方

丁香 良姜 官桂各4.5克

制法

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

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用胡椒50粒,炒黄色为末,调人汤药内顿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丁香丸

处方

丁香母(生)半两,苍耳苗(炒)1两,青葙子(生)半两,皂子仁半两,甜葶苈(半炒,半生)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丹砂半两(研,1分为衣,1分入药)。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瘰疬久不愈,或已破,脓血甚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粟米饮送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圣惠》卷八十二:丁香丸

处方

丁香1分,藿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饮乳后,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饮研下。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二 

丁香二陈汤

处方

陈皮2钱,茯苓1钱半,半夏1钱半,甘草5分,藿香5分,丁香4分。

功能主治

呃逆。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入姜汁3-5匙调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十二月七十二候歌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

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

候雁时催也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

鸣动无休歇,催得胡鹰化作鸠,

春色平分才一半,同时玄鸟重相见,

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

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

田鼠化鸳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

三月中时交谷雨,萍始生遍间洲渚,

鸣鸠自拂其羽毛,载胜降于桑树隅。

立夏四月节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无端蚯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小满瞬时更迭至,间寻苦菜争荣处,

靡草干朽死欲枯,微看初暄麦秋至;

芒种一番新换豆,不谓螳螂生如许,

者鸣时声不休,反舌无声没半语;

夏至才交阴始生,鹿乃角解养新茸,

阴阴蜩始鸣长日,细细田间半夏生;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幕,

蟋蟀才居屋壁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

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大火西流入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

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

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

天地属金始整肃,禾乃登堂收几许,

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

旧时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

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

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

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

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

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

谁着书来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进,

地始冻兮折裂开,雉入大水潜为蜃,

逡巡小雪年华暮,虹藏不见知何处,

天升地降雨不交,闭塞成冬如禁固;

纷飞大雪转凄迷, 不鸣焉肯啼,

虎始交后风生壑,荔挺出时霜满溪;

短日渐长冬至矣,蚯蚓结泉更不起,

渐渐林间麋角解,水泉摇动温井底;

去岁小寒今岁又,雁声北乡春去旧,

鹊寻枝上始为巢,雉入寒烟时一 ;

一年时尽大寒来,鸡始乳兮如乳孩,

征鸟当权飞厉疾,泽腹弥坚冻不开。

五朝一候如鳞次,一岁从头七十二,

达人观此发天机,多少乾坤无限事。

中药戒烟你试过吗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19

很多吸烟的朋友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都想尽快把烟戒掉,可由于实在经不住烟瘾的诱惑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其实,中医药戒烟效果就很不错。不妨一试。

戒烟药茶:1.取南瓜藤250克,洗净切碎,捣烂取汁,加红糖适量,开水冲后代茶饮。2.取地龙、鱼腥草各12克,远志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放凉之后,早晨空腹服用。3.取绿茶、薄荷、藿香、甘草各等份,白砂糖少许,水煮当茶饮服,每日8~12次,连用2~3天。

戒烟药贴:1.将味精、肉桂、丁香各等份研细,每次取0.5克,加适量医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或者加入少许酒做成药饼,贴敷于合谷穴(即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甜味穴(翘起手拇指,在近腕部的拇指尽头、二筋之间,有一凹陷深窝便是该穴),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之后取下,连贴2~3次。2.取六神丸一粒,用胶布(约一厘米见方)粘住,贴在双手手腕部的甜味穴上。二只手轮流贴压,每天按压数次,一周一换。

戒烟膏:取甘草120克,炒杜仲60克,川贝母60克,研粉,煎汤去渣,加入红糖250克成膏状。温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早晚各一次。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酸、辣。

戒烟糖:取藿香60克,鱼腥草50克,地龙、远志各45克,薄荷、甘草各30克,白人参15克,水适量,将上药放入锅内煮3次,每次20分钟(即第一次煮好后把药液倒出来,然后再加水煮第二次,之后把两次药液混合一起继续煮),待熬至浓稠状态时,加入白砂糖200克,口服葡萄糖粉50克,继续熬至成丝状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倒入表面涂有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稍冷后将糖分割成若干小块,经常含服。该戒烟糖具有补气扶正、醒脑提神、解毒祛痰的功效,不仅能辅助戒烟,而且还可改善由于吸烟而引起的咳嗽、多痰、口干、舌燥等症状。

戒烟药粉:取半枝莲、地龙、地榆各20克,共研粉,早晚各取4克,开水送服。(贺军成)

保济丸可治多种病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19

保济丸由钩藤、菊花、厚朴、苍术、广藿香、茯苓、橘红、白芷、薏苡仁等中药组成。既有治病作用,也有防病保健的功效。民间素有“北有六神丸,南有保济丸”之说。保济丸的功效有解表、去湿、和中等。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晕车晕船、四时感冒、发热头痛等症。成人每次服一瓶(1.85克)至两瓶(3.7克),每日服3次。3岁以下的儿童用量减半,研碎服,以用温开水送服。临床证明,保济丸主要可防治以下病症:

幼儿消化不良:此病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当婴儿排便次数增多,排泡沫样便或蛋花样便,服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保济丸。

腹泻:保济丸对治疗食滞腹胀、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等症疗效极佳。用此药治疗和预防轻度腹泻也有疗效。

食滞口臭:由于保济丸具有消食导滞的作用,故可用它治疗胃腹胀满、口臭、打膈有腐臭味等症。

感冒:保济丸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故可用于治疗外邪束表、湿滞内蕴所致之感冒。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重、胃肠不适、肢体困倦、口淡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舌苔腻、脉濡等症状。

晕车:晕车的常见症状有恶心、头晕、呕吐、胸闷等。保济丸能和中,对多数患者突发的胃肠不适症状有疗效,有晕车史者可于乘车前30分钟服用。

专家提醒,服保济丸时忌食生冷和油腻;不适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之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外感燥热者不宜服;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王海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吐血整理日本好用常见处方药大全(珍藏版)
人参丁香散3剂
『涌吐剂』三圣散
【医方赏析】化铁丹
方1929
四神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